為何蔡政府會選擇這個時間點開放美豬、放寬美牛進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談判卡關許久,其中最重要的議題就是美國豬肉和牛肉的進口問題。蔡總統迅速出手定調開放,移除了談判的障礙。本文分析背後的關鍵因素,可能面臨的衝擊,以及台美自貿協議的意義。
※本文與美國台灣觀測站成員李昱孝合著
蔡英文總統於8月28日做出重大宣布:「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安全容許值,並放寬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這件事情的目的,100%就是為了台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 BTA;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談判。
美豬美牛是台美貿易談判的前提
過去兩、三年來,美國國會陸續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包括增加雙方高階官員交流的《台灣旅行法》、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台北法案》,又或是挺台參加軍演的《台灣保證法》的提出,可以發現台美關係在不同領域中深化的跡象。然而雙方在經濟的交流上一直未有所突破,而台灣也遲遲無法加入區域經濟組織。
事實上,台美之間多年以來(至少可以追溯到2003年)一直有要談貿易協定的嘗試,但最大的卡關就是在於美國豬肉和牛肉的出口問題。在這些友台法案通過之餘,國會成員們也很關心台美貿易協定的談判,例如在2019年底時,超過三分之一眾議員寫信給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敦促」啟動美台雙邊貿易協定談判。
美豬美牛議題很顯然就是談判的前提,而且是從陳水扁政府時期就開始在爭論了。這幾年在美國的智庫研討會場合(例如去〔2019〕年蔡總統過境美國時的視訊連線會議),只要一談到這個議題,就一定會被美國人問到台灣到底何時要開放、並質問說台灣到底有沒有想要簽自貿協議。但我們的官方回應都是千篇一律:「國內需要再溝通」。
美國貿易代表署的《2020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當中,即明示台灣不讓美國豬牛進口,是一個不合理的「非關稅障礙」,而台灣的做法既不符合國際標準,也未遵守美台雙邊協定。甚至在前陣子,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也是負責對中國貿易談判的代表。是否能夠談判FTA,就是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為最主要的主管機關)接受媒體訪問時也直接提到,台美FTA一直都有意願要談,但台灣遲遲無法開放美國豬牛進口,是一個最主要的先期障礙。
美國各界熱烈反應
在蔡總統宣布開放美豬及放寬美牛進口之後,美國各界的反應相當熱烈。
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都很快地發文回應。蓬佩奧表示,美方歡迎蔡總統放寬美豬美牛進口限制,這項舉措為美台雙邊進一步經貿合作打開大門;他也稱讚了蔡總統的領導力。發言人歐塔加斯說:「蔡總統在移除美台長年貿易障礙所展現的遠見與領導力,為雙邊進一步經貿合作打開大門。」
美國農業部長帕度(Sonny Perdue)、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等人都發文表示讚許這個決定,白宮國安會以及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也都發文。從行政部門這麼快速的反應可以知道,這絕對是先前已經談了很久的成果。接下來就看USTR怎麼反應了。
除了行政部門,國會議員們更是輪番推文表示支持。更重要的是,民主黨的幾位重要策士也發文表達支持,包括布林肯(Tony Blinken)、艾特那(Ely Ratner),可見台美FTA是跨黨派都認為非常重要的事。
智庫界的反應也很快,目前包括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2049計劃(Project 2049)、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等單位都發表了正式聲明,一致讚揚台灣解決了貿易談判最大的阻礙,並呼籲美國政府應即刻採取行動。
從各方反應來看,開放美豬美牛這件事情對美國政策界菁英們來說是一件大事。除了行政部門的熱烈反應,國際媒體的報導(例如《華爾街日報》和《路透社》)也都是直接講說:「此舉動移除了台美貿易談判的障礙。」

為何是現在開放?
目前台灣是美國的第十大貿易夥伴,第七大的農產品出口市場;美國是台灣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第三大進口市場),如果能夠簽訂雙邊貿易協定,這個經濟效益自然不在話下。尤其在現在中美貿易戰以及不斷升高對抗層級的狀況下,台灣已經接收了很多從中國撤出的訂單(已有許多國際媒體報導,台灣和越南是中美貿易戰下的大贏家),以及開始有更多的國外投資。
最重要的關鍵字,就是這幾天蔡英文總統以及美國在台協會的相關發言都有提到的: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台灣過去不管是哪黨執政,莫不把台美貿易協定當做首要的目標之一,尤其期待能夠由美國來突破中國的外交封鎖,打入更多區域性的貿易協議。與美國洽簽BTA理應是台灣各黨派的共識才對。
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刻宣布要開放呢?我們認為有幾個明顯的因素。首先,台灣才剛從口蹄疫疫區除名,豬肉可以開放出口了。1997年開始的口啼疫,重創了養豬產業,好不容易除名之後,現在豬肉有更多的外銷管道,讓豬農比較不擔心市場被進口豬取代。過去討論這個議題時,豬肉無法出口,開放進口之後,等於是沒有任何替代銷路。
第二,先前擋住了「非洲豬瘟」,保護了本土豬肉產業。相對於鄰近國家的養殖業受到巨大損失,台灣維持住消費者對豬肉市場的信心,讓豬農的生產量不被打擊。以上這兩個因素都可以緩解開放美豬進口,對本土畜牧業所帶來實質和心理層面的衝擊。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