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安倍壯志未酬身先倒,繼任者能否接下未來這關鍵的一年?

安倍壯志未酬身先倒,繼任者能否接下未來這關鍵的一年?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安倍在內政上7年8個月最大目標就是憲法修正案,希望廢除第九條。對比當時的意氣風發宣誓,在下台時仍未就修憲等有實質進展,這也是安倍在記者會上再度提到「痛恨」這字眼。

2800天後驚奇退陣,安倍晉三壯志未酬身先倒

正所謂「時也、運也」,這句狀況用在安倍晉三身上或許再適合不過。就在8月28日任職七年八個月後,安倍晉三終於因為痼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有惡化的危險,不得不宣布辭去首相職務。新聞一出,不只全日本震驚,連世界各大新聞媒體也都第一時間快訊處理。

安倍也在記者會上坦承,自己的病況已經「沒有信心回應國民大眾期待,那就不該在首相的位置上持續」,並認為在治療中、體力沒有辦法保持萬全,對於重要的政治判斷可能會出現錯誤。安倍並說在七月起就感覺身體「有異狀」,直到最後決定任期內辭職,表示「在許多政策實現途中、新型冠狀病毒中,這樣辭職對於國民大眾真的很抱歉。」

安倍甫剛在24日,超越外叔公、前首相佐藤榮作的連續2798天在任紀錄。不過他也在這一天進入位在信濃町的慶應大學醫院,二度接受健康檢查。早在17日時,安倍就已先接受第一次檢查,當時各界就繪聲繪影地傳言,安倍晉三健康狀況不佳,遭到官房長官菅義偉「強力闢謠」,甚至安倍本人還在兩度健康檢查後,出面表示「會持續為國政加油」,但終究是因病下台。

未來在選出下一任新總裁前,安倍還是會繼續履行首相職務,新的總裁選出後,將會接任原職到2021年9月。

然而,未來的一年多,可能正是日本的關鍵一年。

安倍經濟學面臨惡夢?

2012年,安倍晉三再度揭竿而起,重新坐回自民黨總裁寶座,回任首相。先前在2007年9月時,他即因為潰瘍性大腸炎困擾,任期一年多即草草下台。再回任時,日本正逢三一一大地震後的創傷,需要復興經濟,安倍也重打「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等簡單易懂的名詞,展開一連串改革。

包括與歐盟的零關稅、參加TPP等、貨幣的寬鬆政策下讓日圓貶值等,前階段都收到了一定成效。兩次調高消費稅,從5%慢慢漸進到10%,一定程度上還是在財政更充實,失業率也較先前進步。

隨後2013年東京奧運確定主辦時,將安倍內閣的聲望拉到第一次的頂點,也帶動日本新一波的基礎建設發展。大至位於代代木的新奧運主場館,小至各車站的廁所設施與手扶梯更新,東京在這幾年呈現另一種風貌的內化改革。

只是三支箭政策下,其中之一的「成長戰略」效果卻也不是很明顯。物價指數依舊是居高不下、通貨膨脹問題漸漸嚴重,日本國民的實際「幸福指數」並沒有顯著提升。

而就在迎接奧運的前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襲捲全球,日本也無法倖免。最終奧運忍痛延後一年下,財政的支出漏洞建大,各項投資的基礎設施完工後卻無法正式啟用,日本經濟如同全球各國陷入死水。新總裁選出後,在明(2021)年卸任前,可說是碰到經濟上前所未有的大難關。

壯志未酬的外交理念

安倍晉三七年多以來,也不斷在外交上扮演國際斡旋的角色。早先在2015年時,便與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一起在廣島的二戰結束70週年上,重新緬懷歷史傷痛,又造訪夏威夷珍珠港等,以實際行動做到外交和解。

與對中國關係亦然,雖然中國在習近平掌權後,剛開始對日本的關係不是相對友好。但是在川普(Donald Trump)當上美國總統後,對中國強硬的風格下,中國也開始對日本軟化態度。中國表面上雖然還是會在釣魚台問題與歷史問題上適時表示意見,但是去(2019)年安倍應邀訪問北京時,習近平已經明顯多了笑容。

加上安倍晉三在任內,對於靖國神社的參拜已經相對克制,中國官方對此也是相對正面評價。安倍晉三在退下首相職務後,長年在檯面下運作的中國外交官們也必須重新對新的總裁搭線,是否還能維持過去與安倍內閣的「穩定互動」,還需一段時日才能看出。

安倍在任內通過「集體自衛權」,容許日本的自衛隊在「他國在遭受武力干擾下一同守護」,被認為是日本可以對外行使武力的解禁。在防衛武器的開發下,日本也始終與美國在導彈系統上密切合作,都引發正反兩極的評價。

外交問題上讓安倍最為可惜的,莫過於「北韓綁架日本人」與「俄國的北方四島領土」問題,兩邊都沒有出現具體結果,他也在記者會上坦言真的「很痛恨」。原先希望在跟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下,可以漸漸透過中國牽線與北韓重新對話,但是在安倍下台後,這些外交問題都要暫時回歸原點討論。

AP_11437381351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醜聞仍待本人親自解釋

安倍晉三在任期後半段,人事運用上也不斷出現陰影。包括東京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黑川弘務的任用疑雲、森友學園的國有地的賤賣財團疑雲,甚至當時負責的公務員還因此輕生、還有透過人脈關係不斷擴充的「賞櫻會問題」等。至今真相為何仍莫衷一是,安倍僅在28日的記者會上說「絕無私有化想法,一心為國為民盡力。」

除了牽涉本身的醜聞外,前法務大臣河井克行與案里夫妻的參議員選舉賄賂醜聞、眾議院議員秋元司涉嫌在大型賭場度假村開發案收受3000萬日圓的醜聞等,身為總裁的安倍晉三當時必須給國民大眾交代。但因為日本深陷新型冠狀病毒風暴中,或許當時也讓安倍晉三分身乏術。

安倍則在28日記者會上統一表示,很多的批判意見他會欣然接受,「也許有需要反省的,受到誤解的話,也要好好反省。」對於內政上污點的質疑,安倍自始自終只能避重就輕回應。

安倍在內政上七年八個月最大目標就是憲法修正案,希望廢除第九條。對比當時的意氣風發宣誓,在下台時仍未就修憲等有實質進展,這也是安倍在記者會上再度提到「痛恨」這字眼。但確實,日本國民確實未對修憲抱持熱烈期望,特別是新型冠狀肺炎後,目前社會氛圍都以經濟復甦優先。未來幾年,修憲議題勢必很難再推。

對台關係與安倍一強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