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你每天洗完臉拍拍拍的化妝水,其實並非必須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坦白說,洗完臉後什麼都不要擦,其實比使用化妝水來得更加理想。在一般保養中化妝水其實並不是很有必要。
文:落合博子著、邱品齊審定
化妝水並非必須品!其實能不用就不用
「洗臉後最好使用大量化妝水,以免皮膚乾燥」,也許這樣的觀念大家都認為是理所當然。
但是坦白說,洗完臉後什麼都不要擦,其實比使用化妝水來得更加理想。
除非真的很「大量」地使用化妝水,否則化妝水幾乎由水分組成,當中只加入了極少量的保濕成分,油分幾乎為零。
因此只有大量使用,才可能或多或少覺得皮膚獲得滋潤,但是這種滋潤感其實是殘留在皮膚上的些微保濕成分,並非皮膚本身變得潤澤了,因此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又會開始覺得乾燥。
而且,由外部提供的過多水分,並無法停留在角質層,而是會逐漸蒸發。在不具備防止水分蒸發這樣的效果之下,角質層反而會變薄變乾燥。
總而言之,在一般保養中化妝水其實並不是很有必要。
保持角質層原本機能很重要
我們常用「皮膚充滿潤澤」來形容保養得宜的肌膚,說實話,保持皮膚滋潤度的部位,就是皮膚表面的角質層。所以只要角質層的水分能夠適度維持,皮膚就會呈現水嫩的感覺。
話說回來,角質層原本就具有適度維持水分及油分的功能,因此只要不妨礙到角質層原本的機能,皮膚就能常保滋潤。
我不推薦化妝水的原因,是因為化妝水可能會干擾角質層原本機能,恐怕會使皮膚障壁變脆弱。
若是單靠化妝水補充皮膚水分,原先位於角質層可自行適度保持水分及油分的細胞間脂質,也會受到干擾。
使用化妝水後的滋潤感,會使我們誤以為皮膚水分變充足了,但其實這只是化妝水造成的暫時感覺。
若使用不當,不僅皮膚表面的防禦機能會因為化妝水的干擾變弱,還可能會引起容易乾燥,膚質也會受到影響變粗且失去光澤。
維持皮膚共生菌平衡很重要
就像這樣,我們的膚況以及美麗的外觀,完全左右於角質層的狀態,其實角質層的表面,原本就存在皮脂膜,堪稱皮膚製造出來的天然乳霜在呵護著皮膚。
屬於皮表共生菌的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是人類正常皮膚菌群的一部分),會製造出類似甘油的成分,具有保濕能力,表皮也會自行產生天然保濕因子NMF(natural moisturizing factors,在角質層中擔負吸水功能)調節保濕效果,所以皮膚其實先天就具有自我保濕能力。
就是在這種協同共生的作用之下,皮膚才不會每天出狀況,得以維持健康狀態。
可以補充接近皮脂的成分
只不過,洗臉後皮脂還是會隨著汙垢同時去除,因此容易造成暫時的乾燥狀態。
這時候應該要補充的其實並非化妝水,補充接近皮脂的成分,才是最合理的保養方式。
此外,角質的細胞間隙原本就是由神經醯胺、膽固醇與脂肪酸這類的脂溶性物質所組成,因此脂溶性的保養品,會比水溶性的保養品更容易滲透。所以與其擦化妝水,倒不如塗抹內含適當油分的乳液或乳霜,更能融入皮膚裡。
我們人體原本就具備修正調整能力,可使身體維持在正常狀態。清潔次數過多加上外在過度保濕,皮膚反而容易出問題。適當的清潔加上適度的保濕,才是保養皮膚的重要概念。
既然保護及修護角質層為首要之務,化妝水就並非必需品了。
只要能讓皮膚處於原始理想健康狀態,皮膚就能在毫無負擔下,維持住良好的動態平衡。
相關書摘 ▶《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學術上根本不存在「經皮毒」這種名詞與概念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終極×最強肌膚保養法》,方舟文化出版
- TAAZE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落合博子著、邱品齊審定
譯者:蔡麗蓉
願意告訴消費者真相的專家太少,你真的知道怎麼做,對你的肌膚最好嗎?
- 膠原蛋白讓肌膚吹彈可破?
- 藥用級、醫美級保養品,功效直達肌底,貴一點也值得?
- 防曬用品SPF值越高越有效?
- 界面活性劑、矽靈很危險,還是天然ㄟ最好?
這些全都是天大的謊言!只有真正的專家才敢告訴你。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