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吹起拯救戲院的號角,卻悲觀反映出全球電影產業的缺陷與陋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可以想像觀眾對於《天能》會有極度兩端的觀點與面對方式,一方會顯得不耐煩於電影向觀眾拋出一道又一道的情節解釋;另一方會熱情擁抱電影的豐沛能量。
想像這是一部屬於諾蘭自己的龐德電影,或是部被「諾蘭化」的龐德電影。《天能》從開場到結束每一場動作場面都讓人目不轉睛,每一幕都是人物為了生存而作戰、每一幕都猶如煞車失靈般地飆速、每一幕都有配樂師Ludwig Göransson與音效工程團隊的超強轟炸。

你會看到華盛頓與派汀森以高空彈跳的方式,跳入又跳出一棟高樓 (喔這是真的跳入又跳出,跟時間逆轉一點關係都沒有);華盛頓與五位高壯的黑幫份子在廚房,拳拳到肉的肉搏打鬥;一台波音747在你眼前失速,撞入巨大倉庫爆炸;一段策劃縝密的劫盜,隨後迎來一場始料未及的飛車場面 (搭配時間逆轉的元素簡直是影史前所未見);還有最後讓人大開眼界的戰爭場面…好了就此打住,再說下去就要暴光雷啦!
除了原創性之外,諾蘭作品的技術層面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每一回出手往往都將電影工業拉至全新高標,《天能》的敘事手法可能不那麼親民通俗,但其視聽效果絕對讓人輕易投入其中體驗,《天能》論技術層面,其複雜性與規模完全不下於其敘事,甚至值得單獨拿出來自成一篇論述與分析。
真材實料的波音747衝撞場面固然是一大亮點,但《天能》真正展示其功力的遠遠超過於此,當今頂尖先進的電腦圖學,基本上已經能夠擬真出任何大銀幕場面,但諾蘭真正的技匠魔力,讓觀眾猶如是當年第一次看到恐龍現身於銀幕上、第一次看見雲霧散去的霍格華茲城堡、第一次飛入島嶼懸浮的阿凡達星球,或是頭一遭目睹飯店長廊在眼前開始旋轉的那刻,他對寫實的堅持,卻成就了幾乎是不可能的超現實畫面。
攝影師Hoyte van Hoytema讓人美得下巴掉下來的掌鏡,充滿活力與色彩,片尾的credit帶有些驕傲地說「shot and finished on film」,向觀眾喊話這是一部值得,同時必須以其最完美規格70mm IMAX觀賞的作品;初次與諾蘭合作的剪輯師Jennifer Lame,處理起這回極度複雜的敘事,絲毫不輸過往諾蘭與Lee Smith這對黃金組合的成果。
不只剪接,Göransson的配樂也在旁大玩非線性的時間逆轉技法,仔細聆聽配樂的呈現方式,絕對會讓你恍然大悟,這也是諾蘭頭一次與Göransson合作,這位近期靠著《金牌拳手》、《黑豹》、影集《曼德洛人》一夕登上巔峰的新生代配樂家,為《天能》編譜的配樂生猛有力,同樣不輸過去諾蘭與漢斯季默(Hans Zimmer)長期搭擋的成就。

諾蘭的電影向來有吸星大法,《天能》裡頭這群出色的卡司陣容華盛頓、派汀森、布萊納和戴比基都值得一看,整部電影大多數的情節,他們都在任務之中、都在危機當下,劇情的結構與節奏猶如精算過一般,幾乎沒有任何喘息空間,諾蘭的存在當然是《天能》最鮮明的作者印記,但這同時也是一部極需要仰賴明星魅力的電影,才足以推動故事的進行 (或是逆行,唯有《天能》可以如此描述)。
早在疫情爆發以前,《天能》就會是一場暑假的大型「事件電影」之一,如今則成為了今年唯一一部好萊塢暑假事件電影,華納兄弟影業與諾蘭在發行上,堅持作院線發行的決策,自然引發不少討論與爭議,但結果證明,《天能》絕對不該只在你家電腦或電視上體驗,而該去你能所及最大的銀幕、最完整的音響系統;當然也不該容許你能按暫停鍵中途離席,不是因為觀眾對於電影的理解程度,而是在任何一刻暫停都會壞了這場體驗 (雖然此刻我正在想像如果《天能》在幾個關鍵片段用倒轉播放會是什麼光景)。
當然這麼說實在有失公平,《天能》在全球吹起的拯救戲院號角,很悲觀地反映出當今全球電影產業的缺陷與陋習,以及好萊塢片廠工業化系統的瑕疵,《天能》在傳統 (疫情前) 多半被歸類在保證成功的商業化流行產品。全球各個層面都遭逢前所未見的動盪,而聚焦於電影產業,少了好萊塢片廠的產品,今年暑假的電影市場顯得冷清,但除了《天能》之外,難道沒有其他較為小型、同樣值得關注的電影推出嗎?
不過《天能》會被寄與拯救市場的厚望並非無道理,只是更加凸顯了片廠製作、映演商、媒體方、市場平台在過去這幾年實在是過度依賴這類型的產品。疫情加速了主流與獨立市場的蛻變轉型,疫情在未來的某一時刻會平息,屆時電影產業又會是何種光景?

我可以想像觀眾對於《天能》會有極度兩端的觀點與面對方式,一方會顯得不耐煩於電影向觀眾拋出一道又一道的情節解釋,疲憊地死命追上電影的高速節奏;另一方會熱情擁抱電影的豐沛能量,滿懷著動力去承受電影從頭到尾停不下腳步的速度感。
如此來看,《天能》是部帶有點侵略性、挑戰感的電影,或許這對於諾蘭的影迷是件好事,總比觀賞那些公式化、毫無原創性的好萊塢爽片、續集系列電影來得有趣,我們也無需爭辯故事是否合理、背後邏輯與科學理論是什麼,《天能》就是一部完美、實驗性十足的大師級片廠製作,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院線影評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0-09-18 放下成見、不戴政治眼鏡點評《花木蘭》:從「鷹女」到「兔子」的隱喻與彩蛋
- 2020-09-11 《教會》:基督是失敗者的神話,然而失敗招來的不是終結,而是永續
- 2020-09-04 《天能》吹起拯救戲院的號角,卻悲觀反映出全球電影產業的缺陷與陋習
- 2020-08-28 《記憶拼圖》:愛是難以解釋的一種執著,在那裡,理性必須屈膝跪拜
- 2020-08-21 《棕櫚泉不思議》:在「荒唐」的無限輪迴中,找到命定的戀人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