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如何化衝突為成長?淺談家庭治療的3大入門要點

如何化衝突為成長?淺談家庭治療的3大入門要點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家庭治療的角度來看,衝突可甲雙方都運用自己的固有溝通模式與對方溝通引導。然而,衝突不但不心然會破壞團隊,反而可以是讓整個團隊成長的好機會。

文:Arnold Lee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每一個生長於家庭創傷的小孩,都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明白何謂家庭、何謂關係。今天就讓我們從心理治療的角度去理解甚麼是家庭治療,3大重點與你一起重新探討家庭與關係。

昨天適逢我一周的day-off,生活向來繁忙的我決定趁著機會到附近球場運動,減減我去年繁忙工作、不均衡飲食囤積下來的脂肪。剛剛走到球場,一個有趣情景令我停下腳步。我內心的小小輔導員開始分析以下情景。

這是一個足球比賽,球場上的12人原本是朋友,正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此時,紅組的Jacky正預備射門,但藍組的David卻在旁用腳打算剷走Jacky腳下的足球,Jacky被David的腳絆到繼而令他跌在地上。

J:(憤怒地)喂,你踢英超咩?踢波定踢人呀?

D:(串串地)踢波係咁㗎啦!唔掂得去打乒乓波囉!

J:(大聲)我同你講呀!你可唔可以唔好咁茅?

D:你咁大聲做咩呀?

J:你唔茅,我咪唔大聲囉?

D:你唔大聲,我咪唔茅囉?

J:係你咁茅,我先咁大聲架咋!

D:你唔大聲,我又點會咁茅呀?

其他隊員開始走近嘗試勸告及拉開他們,但他們開始把憤怒表達在其他隊員身上。

J:(對住其他人)喇!你地撐我架嘛?你地同佢講佢仲係咁茅,我就唔黎踢啦!

D:(對住其他人)咁我都冇必要繼續受人脾氣啦,既然都係我錯曬!

是否有點似曾相識?其實以上情景在很多地方也會出現,特別是家庭,不知各位看到此景象有甚麼感覺,不過我就會以一條問題引領大家思考:你如何幫助兩位隊友解決這個矛盾?

看住他們,就好像看到一對老夫妻鬧離婚的樣子;作為心理輔導員,在我們出手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前,我們需要先想想甚麼是溝通、甚麼是關係,才能開始家庭治療。

沒有人可以判斷關係的好懷

“Techniques are like tools: The more you have, the more options for getting a job done – but you have to know what you are building first.”

– 家庭治療師 約瑟米庫奇

有人覺得他們之所以吵架只是因為面子,兩位成員是不成熟的且對團隊不負責任的,十分影響團隊間的關係;亦有人覺得他們是因為不願意和對方溝通所以才會有衝突。毫無疑問,他們的吵架會為團隊帶來一些衝擊,每個人都會對他們之間的衝突產生不同的感受及想法。

Sad_girl_with_her_fighting_parents_behin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於家庭治療的角度,Jacky及David不但沒有逃避衝突,反而雙方都運用自己的固有溝通模式(communication style)與對方溝通;其實一段衝突不但不會破壞團隊,反而可以是一個讓整個團隊成長的好機會。Canary, Cupach & Messman (1997) 指出衝突(Conflict)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個改善關係的黃金機會,也是一個提升自我理解的最好方法。Jacky跟David的矛盾看似難以解決,但其實象徵兩個來自不同背景及文化的人開始互相磨擦,Jacky雖然看起來很不滿David的踢球方法,但背後代表他十分重視訓練中的安全;David看起來處處針對Jacky,但其實背後代表他看重競賽中用盡全力獲勝的決心;最有趣的是Jacky跟David雖然吵起來勢不兩立,但細心觀察他們的溝通模式是一樣的,都是把衝突的責任推給對方為方法,這不是一個機會讓他們自我理解嗎?

透過關係中的衝突,可以幫兩人互相認識大家的不同,從而建立全新的關係;所以,面對Jacky及David的衝突及矛盾,我們不應該阻止他們吵架,反而給予空間他們自行解決及理解;退一步全面看,每一段關係也有它的潛能可以發展,並沒有好壞之別,不需要擔心他們的衝突會影響彼此關係。家庭治療中的工作不在於解決矛盾本身,而是從兩人的衝突中分辦他們的溝通模式,透過加入適當的解䆁及反思協助(reflection facilitation)幫助家庭成員之間以更好的方法溝通,洞悉不同角色的不同及共通點,共創一個不同的關係,所以家庭治療並不只是技巧上的運用,更加複雜的是如何更多角度及全面的看待家庭及問題。

關係中的問題是個「循環」

「唉!其實駛咩咁麻煩啫。又要分辨不同,又要分析溝通模式,搵翻邊個造成呢個衝突,叫佢以後唔好咪得囉,睇個款一定係David嘅問題啦,又串又要剷波。」雖然這樣確實會令衝突機會減少,但此舉動會令雙方加強對抗(rivalry)情緒,因為David會感到偏頗。一場衝突是由雙方造成的,如果將問題的成因及責任聚焦於其中一方不但不會解決問題,更會造成更多無形衝突。

要去理解衝突,我們先要想想關係中的衝突是否真的起因可尋。試想想,一對老夫婦在鬧離婚,老太太指控老先生經常逃避,半夜才回家不願意處理家庭問題,所以自己感到不安,經常責罵老先生,為的都是願意面對問題;老先生指控老太太經常責罵自己,不願意讓自己從繁忙的工作中休息,所以才感到害怕,經常逃避,跟同事去放鬆完才回家,為的都是可以有時間休息才面對問題;老先生的逃避令老太太不安責罵,老太太的責罵又令老先生害怕逃避,所以我們並不會找到這個家庭問題的成因。家庭治療師並不能通過指控其中一方解決衝突,而是需要充面理解這段關係的互相影響的互動模式 (interactive pattern)。

以Jacky及David的例子説明,我們可以看到Jacky確實有大聲,請他細聲一點可以減少衝突嗎?可以,但那份憤怒就要強行壓抑,轉到內心化成內在衝突(internal conflict);我們可以看到David「茅」,請他忍讓一下可以減少衝突嗎?可以,但他就要表現出一些與自己價值不同的行為,產生不一致(incongruence)的感覺。處理他們之間的衝動需要全面地理解他們的互動模式,幫助他們理解彼此的溝通方式及角度,由他們自發地為這段關係付出及改變。

IS098-031-crop
Photo Credit: Image Source / Corbis

任何地方也會出現三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