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詩人」李屏賓&「明星神攝手」蘇益良:把自己擺在懸崖邊,越是困頓才能顯出本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作為在不同影像形式各擅勝場的攝影師,李屏賓和蘇益良都不自滿於豐富經歷,持續在無國界光影中,用鏡頭去抓住人生的剎那與永恆。
製作:ANGELINE HSIAO、RAY LEE | 攝影:TROY WANG | 文字:羅苑韶
無論是哪個年代BAZAAR,攝影作品向來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銀幕上的鏡頭語言也是我們持續關注並討論的文化焦點。當BAZAAR Taiwan欲藉由30周年的時刻回首過往,特別將名震國際影壇的「光影詩人」李屏賓與收服眾多名人的「明星神攝手」蘇益良一同請到攝影棚,從「電影」與「平面」兩種角度探索對台灣攝影發展的觀察,並與我們分享自身與鏡頭的長年羈絆。

攝影棚內,燈光大亮,現場高低矗立起電腦、攝影機、大型燈架、反光板、吊衣桿、六尺高的鋁梯,空氣中浮動著莫名緊張氣氛。此時,走進一名頭髮近墨色的大漢,身上黑色T-Shirt寫著「看電影約嗎」。大師現身,現場鼓譟起一股興奮,平日即使面對許多明星仍一臉酷樣的黑衣工作人員們秒變粉絲!而即將一同入鏡的攝影師「小蘇」蘇益良見到他,也笑得像小男孩一樣,急著向大師請益發問。

人稱賓哥,一輩子做電影幕後工作,攝影師李屏賓卻擁有明星般的磁力。1980年代隨《戀戀風塵》在法國南特影展得獎,開始受到國際影壇注目。之後,以《花樣年華》在坎城影展與杜可風、張叔平同獲技術特別獎,擔綱攝影的《長江圖》則在柏林影展獨得傑出貢獻銀熊獎;不僅收獲多項國際指標性影展獎座,在台灣亦獲頒國家文藝獎,目前已身擁七座金馬獎。
賓哥傾聽時眼睛流露著專注,令人直接感受他的真;答話口氣充滿同理心,讓第一次見面的人也感到很舒心。他對著周圍的人說起一個又一個的幕後故事,故事太多了讓他說不完,這也好,因為他是在熟悉的領域裡才能真正輕鬆的人。2016年接任台北電影節主席,同事眼中的賓哥是容易緊張的人。他自承不善言語,「很怕在很多人面前說話,幾年下來,越來越輕鬆,現在比較放鬆了。」
為了此次的拍攝計畫,他首度破例嘗試穿上特殊剪裁的綠色外套,明明鏡子裡映照出風流倜儻的姿態,但平日慣於穿黑、穿灰的他一時渾身不自在。

當瞧見擅長時尚攝影的小蘇在旁梳化造型,賓哥俏皮地撂話:「平日害人害多了,現在輪到你了。」旁人一團哄笑,他倒無辜地說:「我拍的都是人們平常生活的樣子」。
困境突顯真實面
賓哥一坐下來接受提問,便讓人覺得大師班隨時開講,他平實地說:「我覺得自己是個工匠,每天像工人一樣,流著汗,在人堆裡,要去和不同部門的人溝通。」這位穿越不同技術年代的老手簡單提點:現在機器性能優異,攝影師如果太依賴器材資源,很難從控制設定裡跳出來,會失去人的本性。「重點不是設備,是自己。」
攝影師面對的情勢是:以前專業集中在少數人身上,現在門檻雖然變低,但相對的,對專業的要求更高了。隨著器材演進和價格平民化,將功能很強的機器交給八歲孩子,也能拍得好看,因為小孩不自我設限,甚至可能拍得比專業人士好。賓哥語畢,小蘇也不住點頭稱是地說完全同意這點。面對數位時代,蘇益良經常自問,明明已經拍得很好看的影像,為什麼一上電腦,就是會忍不住再微調,可有時加多了,反而少了當下的原味和感動。
得再多獎項也沒讓賓哥安逸下來,「我很少自滿,盡量把自己擺在懸崖邊,找自己麻煩。」因為他的人生經歷告訴他,越是困頓,才能呈現本事,顯現個人本色。

攝影師的工作透過觀景窗進行,而賓哥的攝影生涯在在挑戰突破框架,試圖建構新的畫面、尋找新的色彩。什麼是新的色彩?美在哪裡?「美學功力要慢慢累積。」賓哥表示,看多了、吸收沈澱,並培養判斷力,在美出現的剎那瞬間,立刻做出判斷並且確知如何使用。「重點是你要看到,你不看到就不存在。」
多年來單槍匹馬與外國團隊合作,他在工作場上為了找出特定顏色,有時安排的打燈方法,超出在地工作團隊的習慣,難以言語說明,他會堅持自己的想法,等著拿出影像證實。
說到文化差異的合作關係,賓哥一連串講了幾個例子,比方在法國,拍片現場工作人員會給他這個外來人出考題。有一次,助理不願幹的差事,他自己上場依環境條件手動調整八檔光圈,大家從此對他心服口服;在日本,移動車做不出他要的感覺,他跟技術人員轉換溝通方式說「把我像風一樣吹過去」,化解卡住的合作關係。最重要的是拿影像做解釋,專業技術永遠是最佳後盾。
同樣是躲在鏡頭後工作的小蘇,與賓哥相較起來,面對服裝造型時自在許多;在相機前還活潑地提議自己可以多做哪些動作,一面討論運鏡的處理:「我喜歡用廣角去push,比較時髦。」
自由創造新體驗

年紀輕輕就入行的蘇益良,馳騁平面攝影多年,經常與國際時尚雜誌合作,為周杰倫、張惠妹、蔡依林、李榮浩拍攝音樂專輯封面,也拍過知名汽車、美容、精品品牌廣告,還曾幫台灣宏碁、華碩電腦產品操刀全球廣告,累積有30年商業時尚攝影經歷。即使在業界已有盛名,但他還是習慣並希望工作夥伴繼續以「小蘇」稱呼他。
認定拍照應該憑恃感覺,但商業攝影伴隨精確的數位要求,讓小蘇深刻體驗攝影師的創作價值降低了,從此成為滿足商業要求的工具人。他懷念沒被商業利益綁住的攝影經驗,毅然在七年前解散團隊,關掉經營20多年的攝影棚,從此一個人,去北京、上海工作,和當地團隊合作,遇上問題,一個人悶著抽煙想辦法。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的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