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榴槤農民抗議官商勾結介入產業:寧毒死果樹,也不簽財團「賣身契」

馬來西亞榴槤農民抗議官商勾結介入產業:寧毒死果樹,也不簽財團「賣身契」
馬來西亞勞勿地區的榴槤農民發起的集會抗爭。Photo Credit:搶救貓山王聯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許多榴槤農民在70年代響應政府號召在勞勿耕種作物,儘管多年來有在申請地契但卻沒有下文。因此農民不滿政府與財團將他們標籤為侵占土地的犯罪者,因此組織「搶救貓山王聯盟」,捍衛當年的心血

說起令人又愛又恨的榴槤,除了來自泰國的榴槤品種「金枕頭」外,還有近年來廣受饕客追捧的馬來西亞「貓山王」。然而最近馬來西亞種植榴槤的農民組織了「搶救貓山王聯盟」,反對財團與政府以不平等的合約要求介入榴槤產業,甚至不惜揚言毒死榴槤樹,也不願把多年的心血交出去。

一切的抗爭,都離不開榴槤產業龐大的商業利益,同時由於種植榴槤的農民多為華裔,更讓有心人士為抗爭事件增添了複雜的種族主義因素。在馬國這許多公共事務都能被勾結上種族主義的國度,未來農民的利益如何被保護,榴槤產業該怎麼走下去,值得外界的關注。

農民批評財團合約如同「賣身契」

貓山王榴槤的原產地在馬來半島北部吉蘭丹州的話望生(Gua Musang),雖然貓山王在馬國農業部的註冊編號是D197,但由於名氣太響亮,近年來榴槤愛好者已習慣將它統稱為貓山王(Musang King)。

不過,由於話望生往南150公里的彭亨州勞勿地區(Raub),因為氣候得宜、土壤肥沃的關係,近年來成了全馬國貓山王產量最多的地區,而且貓山王品質也被認為是最上乘的。而近日爆發的榴槤農民抗爭,就是在勞勿。

勞勿榴槤農民抗爭的癥結點在於,彭亨州政府指控他們在沒有地契情況下,多年來非法佔用了土地,並從中獲得經濟利益。根據彭亨州政府的估計,勞勿的無地契榴槤園面積有1萬1000英畝(約4452公頃)。

shutterstock_1473513578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圖為勞勿當地的一個榴槤攤

在今年的6月24日,彭亨州政府宣布將面積5357英畝(約2168公頃)的土地租賃權與使用權,交給財團RPDR-PKPP(Royal Pahang Durian Resources PKPP Sdn Bhd,以下簡稱彭亨皇家榴槤公司),允許該財團有權向農民收購榴槤、掌握銷售通路,收取土地租金等,為期60年。這財團是由民間的彭亨皇家榴槤集團(RPDG)旗下的「彭亨皇家榴槤資源有限公司」(RPDR),與官方的彭亨州農業發展機構(PKPP)所聯營的。值得關注的是,由於RPDG公司主席就是馬國國家元首的女兒伊蔓阿妃贊(YAM Tengku Puteri Iman Afzan Al-Sultan Abdullah),涉及了王室成員,讓此事件更複雜化。

綜合馬國媒體報導,根據彭亨皇家榴槤公司提給農民的合約要求,包括農民須在今年繳付每英畝6000令吉地稅(約新台幣42502元),財團會以每公斤30令吉(約新台幣212元)的價格向農民收購榴槤,而且有指定的產量,農民也不能將榴槤拿到市場自由買賣等。《東方日報》報導,彭亨皇家榴槤公司稱根據獨立的核查,農民生產成本約為每公斤8令吉(新台幣56元),因此財團提出的每公斤30令吉可確保農民的利潤率超過200%。不過對當地的農民而言,種植榴槤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氣候變遷、市場需求波動等,而且還有前期榴槤幼苗成長至結出果實得10年,因此農民認為財團所提出的合約形同「賣身契」。

彭亨皇家榴槤公司方面則反駁,彭亨州政府頒給他們的土地有約30%的面積遭農民侵佔,他們才尋求透過「合法化」現有的無地契榴槤園,以有效「制衡」外國人對榴槤價格的操弄,因此他們認為這計劃對農民與公司是雙贏的。不過農民對此並不領情,農民們堅持所謂土地非法使用問題,應該是由州政府與他們協商解決,而非交由第三方介入。

8月12日,RPDR開始設置路障,試圖阻止農民進入種植地。8月20日,百多為農民宣布組織「搶救貓山王聯盟」,控訴彭亨皇家榴槤公司對農民的生計趕盡殺絕。

8月24日,彭亨皇家榴槤公司宣布要開始收回被「非法侵占」的土地。這期間雖然農民與財團關係進展,雙方有發生口角外,並未有爆發激烈的肢體衝突。最終該聯盟在議員、律師團的協助下,高等法庭在8月28日同意發出臨時暫緩令,要求彭亨皇家榴槤公司不得阻止農民進入種植地。接下來,高等法庭將會繼續在10月28日,聆審搶救貓山王聯盟所提呈的司法審核申請。

這意味著,勞勿榴槤農民與財團的抗爭,還會再持續一個多月,而且能否早日落幕,仍是未知數。

自生自滅成就了貓山王王國

為何勞勿的農民會沒有地契,其實一切有其歷史脈絡。由於早年有馬共的威脅,馬國政府為了監視馬共的活動,而在70年代推出「青皮書計劃」,鼓勵人民在勞勿地區開墾種植,以期望達到通過建設地方來監視馬共游擊活動的目的。

當時馬國政府採取的政策是鼓勵農民先種植,而後再提出土地擁有權的申請,故許多響應青皮書計劃的農民,就在無地契的情況下耕種,儘管這些年來有向州政府申請地契,卻一直沒有下文,也為今天的非法侵占土地的指控埋下導火線。因此對世世代代在此耕耘的無地契農民而言,他們是被迫「非法」耕種的,州政府不能憑一句「非法」就視他們為罪犯。

同時,由於近年來中國市場對貓山王的需求大增,因此馬國榴槤種植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也帶起了榴槤食品加工業、帶殼榴槤冷凍出口技術加工的發展。

中國是在2019年5月開始允許馬國的冷凍帶殼榴槤的進口,過去只允許榴槤肉泥等加工食品的進口。新加坡《亞洲新聞台》今年2月報導,馬國榴槤出口已佔全年產量的6.8%,而中國開放冷凍帶殼榴槤的進口後,馬國政府預計每月至少能向中國出口1000公噸的冷凍榴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