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大衛格雷伯:永遠的「局外人」,描繪著一個更公平的世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爾街佔領運動和包括《狗屁工作》在內多本知名著作的作者格雷伯日前離世,作者在倫敦政經學院曾為格雷伯的學生,從格雷伯的著作和面對面的交流之間,讓我們了解這個「圈外人的圈外人」的心中,對更好的世界有怎樣的描繪。
文:Nicholas Haggerty(關鍵評論網國際版編輯)
譯:丁肇九
著名的人類學家和社會運動倡議者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於9月2日在威尼斯度假時去世,享年59歲。
格雷伯的一生中有許多知名時刻:他在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形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也是暢銷書《債的歷史》(2011年),《規則的烏托邦》(2015年)和《狗屁工作》(2018年)的作者。
正是最後的這本書,讓我進入了他的宇宙。
當時他正在公開徵選「狗屁工作」的故事,我把我當代課老師的「見證」寄給他,裡面雖講到「反職業主義」的好,但也寫到做代課老師帶給我的種種回報——例如讓我有時間可以好好閱讀思考、午餐時間和學生的各種交談等等。
但我寄這封信的另一個原因是想與格雷伯聯繫,我打算上他在倫敦政經學院(LSE)的一堂課。格雷伯回信道:「寫得真好,恰如其分。」
直到我在LSE上課前與他首次見面時,才知道那封拙作電子郵件被納為《狗屁工作》的案例,裡頭他給我取了叫做「華倫(Warren)」的筆名,他與一位法國稅務會計師一起討論我的案子,來彰顯「為什麼做『狗屁工作』並不總是那麼糟糕」。我的那封信在書上幾乎是全文轉載,格雷伯似乎也很高興親自見到我這位網友。
永遠的「局外人」,描繪著一個「更美的世界」
我第一次看到格雷伯的名字,是在《高等教育紀事(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一篇文章中,該文章張貼在復敦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的公告板上。
「是誰在害怕大衛・格雷伯?」文章開始。裡面寫的是格雷伯如何被美國學術界拒之門外,部分因為他對罷課學生的政治支持,部分由於教學魅力不如他的同事們嫉妒。不論如何,儘管他在2000年初期和占領華爾街的全球正義運動中發揮領導作用,相關著作也十分成功,直到最後他仍然是局外人——而且與其他的局外人保持著聯繫。

那篇文章也提到他長期以來的孤獨——不論是童年,或是以學術和公共知識分子而聞名之後——他也對那些才華不如他但得到更多經濟支持的同儕們,以及貧乏研究生活中的各種羞辱,有種持續的怨恨感。
但是他寫的字裡行間也都貫穿了一種信念:一個更公平,更不醜陋的世界,是可能的。
身為「老左」的後代,活著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永傳千秋
格雷伯出生於1961年,是由一對歷經1930年代種種創傷而結合的年邁父母所生。格雷伯的父親曾參加西班牙內戰,母親是國際工會底下舞台劇《Pins and Needles》的主要演員——他們都屬於所謂的「老左」。那個時代會當老左的人,通常也因為他們的社會階級,而格雷伯的同齡人,則大多是戰後嬰兒潮世代下懷抱繁榮增長希望的年輕父母後代。
在一篇關於工人階級為何從左派流失的文章中,他對1960年代校園裡的反動分子提出不少譴責,那些人定居在學術界過著安全的生活,在那裡放心的「追求美德,真理,和美麗,最重要的是……將這一特權傳給了自己的孩子。」這種事不會在格雷伯父母的身上發生,他們的記憶是壯烈的工會活動和革命、為爭取解放而英勇奮鬥的回憶。他們的政治並沒有那麼高尚,沒那麼利他。
有天我和格雷伯討論一篇關於他母親的文章的撰寫計畫,他告訴我他被「培養成為偉大的人」。他說的偉大並不是個人能力,不是要取得傳統的成功或單純追求夢想,而是他父母認為值得追求的生活樣貌。
對格雷伯的家人而言,偉大象徵著,活出一段能夠永傳千秋的生命。

格雷伯曾經用過人類學的開創者詹姆士弗雷澤爵士(Sir James Frazer)做為比喻,儘管當代人類學家對他做出種種批評,但弗雷澤(按:相較於現今象牙塔中的教授)仍然是個提出大想法的人。
我們這輩子只聽過「追求利益」的人類論述,但人真就只是如此嗎?
直到格雷伯人生的最後,他仍不停提出大想法。
在去世前幾週,他和大衛・溫格羅(David Wengrow)發送了一份新的「人類歷史」手稿,部分目的是對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和尤瓦爾・哈拉瑞(Yuval Harari)的流行歷史暢銷書做出回應。他認為,這兩位作家都以膚淺的方式對傳統觀念進行改寫,只把「自我利益」當作是歷史純粹的動力。
格雷伯一直認為團結和社群力並不會比貪婪更「不自然」,而且我們的種種想法都受到惡意機構的彎曲和挫折——那些群體根本不該存在於當今社會裡,而書中提到的「經濟人(Homo economicus)物種」只是現今人類的其中一個版本,而不是最好的。
格雷伯的種種著作都指向一種獨特的人類社會理論,而其中的核心,就是價值。
他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課程「用人類學看價值(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Value)」就抨擊經濟學世界觀中,用「價格」凌駕一切價值的觀點。他從霍布斯和亞當斯密開始,一直追溯到希臘和基督教神學的古老根源。人類是財產、金錢和權力追求者,而且統治慾望只能用世俗或後世懲罰來壓抑的概念,因為一直存在於我們的歷史,讓我們難以認識或想像人類其他的可能性。
共產主義真實存在,而且就在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間
格雷伯雖然不是第一個或唯一一個反對現代經濟學的人類學家,但我懷疑有人比他鑽研得更深、加入更多日常見解、賦予更多文學上的想像力。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