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幽默》:「笑」很容易被誤解為「悲傷」,而這兩種狀態都可能使人淚如泉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佛洛伊德來說,笑話是兩面討好的僕人,同時服侍兩個主人,一方面必須臣服於超我的權威,一方面又努力滿足本我的興趣。我們可以藉由俏皮的小小造反獲得叛逆的樂趣,卻又不用全盤接受,畢竟到頭來,這只不過是個笑話。
文: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
(前略)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特質多半也適合套用於哭泣。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在《芬尼根守靈》(Finnegans Wake)中提到所謂「笑中帶淚」,他的同胞山謬・貝克特(Samuel Beckett)則在《莫洛伊》(Molloy)中這樣描寫一位面臨寵物狗過世的女子:「我以為她會哭,畢竟這樣合情合理,但她反而笑了。或許這是她哭泣的方式,又或許是我搞錯了,她其實在哭,只是聲音像在笑。淚水與笑聲,對我來說就像蓋爾語(Gaelic)一樣難分辨。」
事實上,笑與哭確實沒那麼容易區分。達爾文在他對情緒的研究中指出,笑很容易被誤解為悲傷,而這兩種狀態都可能使人淚如泉湧。在《裸猿》(The Naked Ape)中,人類學者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認為笑實際上是由哭演變而來。簡而言之,發笑未必是基於有什麼值得一笑的事。在中國、非洲、西伯利亞等地,甚至出現過致命流行病,患者會歇斯底里持續大笑,據傳導致數千人死亡。1962年,這種流行病在當時的坦干伊加(Tanganyika)爆發,癱瘓整個學區長達數月。
既然失控並不是全然愉悅的經驗,笑也很容易就變得令人不適。塞繆爾・詹森在《詹森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定義笑是「抽搐的歡樂」,這並不總是愉快的經驗。被搔癢也是一樣,混雜了愉快以及無法忍受的特殊感覺。欣賞恐怖電影時,我們會同時感受到滿足、焦慮、興奮、坐立難安等不同感受。猴子露出牙齒、看起來像在微笑,實際上卻可能是為了威嚇。
湯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在《利維坦》(Leviathan)中形容笑是做出怪表情。我們會說人笑到發出尖叫、笑到呼吸困難,甚至笑到心肌梗塞。勞倫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的《項狄傳》(Tristram Shandy)中,滿口謊言的敘事者告訴我們,他有一次笑得太過,導致血管破裂,兩個小時就流失了將近兩公升的血。
小說家安東尼・特洛勒普(Anthony Trollope)在讀喜劇小說時大笑,不幸中風,但他自己作品的讀者倒不太可能遭遇這種憾事。笑雖然可能造成災難性後果,卻或許也體現了人類的演進:只有學會用手而非嘴來拿取物品的動物,才能讓嘴空出來,發出咯咯笑或吃吃笑聲。
或許可以發展一套笑與微笑符號學,呈現出不同類型的笑或面部表情是如何構成一套複雜的指涉系統。簡言之,我們可以把笑當成文本,或是擁有多種不同地方腔調的語言。例如:上層階級英國男性比較可能放聲大笑,中產階級英國女性則傾向清亮的輕笑;在貝里斯(Belize)有一種特殊笑聲,不太可能在倫敦的貝爾格萊維亞(Belgravia)聽見。
將軍不太會傻笑,教宗也不會咯咯笑;扮演聖誕老公公的人可以眉開眼笑,但不建議竊笑;雖然很難想像阿諾・史瓦辛格忸怩假笑,卻很容易想像他挑逗一笑;世界銀行行長可以真誠大笑,但不該歇斯底里狂笑。
掌握這種種模式與聲調的能力,亞里斯多德稱為「實踐智慧」(phronesis),也就是實務型社交技巧,知道何時適合、何時不適合發揮幽默感就屬於這種能力。舉例來說,如果去教堂裡祈禱,最好不要在年長的修女面前提起「什麼東西黑白交錯、橫躺在水溝上?——死掉的修女。」這種笑話,我家孩子在五歲時就幹過這種事。以下是另一個把幽默用錯場合的例子:
醫生:來,我有好消息和壞消息要告訴你。
病患:我想先聽壞消息。
醫生;壞消息是你的壽命只剩三個月。
病患:那好消息呢?
醫生:好消息是我馬上就要跟一個超級美女一起去摩洛哥度假了。
聽見這個笑話我們會發笑,是因為醫生這種殘酷的開玩笑方式和粗暴的談話技巧,與我們預期的醫生行為很不一致,面對那個可憐病患,我們內心產生殘酷的愉悅感,更加強了這種張力。我們被醫生的囂張行徑逗樂,因為他擺明了既無人類應有的同情心,也沒有專業素養,而我們代入他的立場,沉浸在不正當的渴望裡,卻又不用負擔麻煩責任。
在這片刻之中,我們暫時擺脫了同理心的重負。這類黑色幽默把事件變成社交談資,以笑話的形式包裝,方便和友朋分享,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減輕我們因樂於看見他人不幸而產生的罪惡感。
另一方面,對死亡發笑也使人愉悅,減輕生命有限這項事實的沉重程度。拿死亡開玩笑,就是降低死亡的嚴重性,削減死亡對我們恐怖的宰制力,例如以下這個醫生笑話:
病患:我還能活多久?
醫生:十。
病患:十什麼?十年?十個月?十週?
醫生:不是不是。十、九、八、七……
以虛構形式面對己身的消亡,會讓自我暫時超脫這項事實,嚐到永恆不朽的滋味。說到面對死亡的象徵性勝利,就想起伍迪・艾倫的爺爺。根據這位孫子感性的陳述,爺爺在臨終之際,還賣了一只錶給他。透過笑,我們有限的生命與脆弱的存在稍稍得到補償。
確實,就像尼采所說的,人類是唯一一種會因為受盡折磨而發笑的動物,需要透過幻想這種窮途末路的手段來減輕痛苦。不過,那些絞架笑話或墳墓笑話的意義,可不僅止於否定死亡。把死亡弱化為區區一則笑話,也能夠發洩死亡對我們造成的憂慮與意志消沉。
此外,還得考慮到我們對恐懼對象的無意識渴望。佛洛伊德所謂的求死本能(Thanatos),是一股毀滅所有意義與價值的衝動,因此與我們稱之為幽默的短暫意義混亂有所關聯。像幽默一樣,這種酒神式的驅力會曲解觀念、打亂位階、混淆身分、模糊區別、陶醉在意義的崩解之中,這就是為什麼同樣具有這些效果的狂歡活動,多半與死亡墓地相差不遠。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