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桃猿「阻擋本壘」改判引發巨大爭議,背後正是「相對剝奪感」作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到底為什麼,一場棒球賽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呢?如果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所謂的「相對剝奪感」在作祟。
2020年9月10日,在桃園球場中信兄弟和樂天桃猿隊的比賽中,六局下半,梁家榮擊出了一支右外野方向的平飛安打,二壘上的陳俊秀繞過三壘直衝本壘,而右外野手陳子豪快速地將球傳回本壘。
原先裁判判定是出局的,但經過將近10分鐘的電視挑戰輔助判決,聯盟技術委員引用波西條款,將這一球改判安全上壘,陳俊秀回到本壘得分,引發許多球迷的不滿。
事情越演越烈,許多球迷在PTT與臉書上大肆攻擊聯盟與技術委員,尤其許多球迷點出,先前判例中,桃猿隊球員衝本壘被擋死都判安全上壘,但桃猿隊捕手擋死本壘的判例卻判出局。逼得聯盟宣布在周一(9月14日)開記者會說明此事,後又改成9月11日召開記者會。

然而,記者會的內容卻引來了更多的不滿,不僅球迷不爽,球員李振昌也發表聲明,表示這和之前他詢問過的判決方式不同,公視台語台臉書也用詼諧的方式教大家「球是『猿』的」的台語怎麼說(後續已經刪文)。兄弟的球探艾迪頓更直接詢問美國大聯盟執法裁判,四位裁判都表示這是出局的判決,更加深了球迷對於聯盟的不信任與憤怒。
到底為什麼,一場棒球賽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呢?如果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所謂的「相對剝奪感」在作祟。
州官放火卻不許百姓點燈,憤怒才會被激發
心理學在談對立這件事情時,總會談到所謂的社會分類(social categorization)。所謂社會分類指得是當人們處在群體當中時,會很自然地透過一些簡單的標記,把彼此歸類到某個群體當中。
人們到底有多容易做歸類呢?每當我們認識新朋友時,總是會先和對方聊是哪裡人、興趣是什麼、從哪間學校畢業的。這就是因為當我們和他人要建立起友誼關係時,「我們是同類的」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在分類的過程中,人們會把和自己有相似特點的人歸類為「內團體(in-group)」,其他人則歸類為「外團體(out-group)」。
人們到底有多容易把彼此分類成不同團體呢?心理學家Hennry Taifel和他的同事們,在1971年發表了一篇研究,他們將學生集合到教室中,要他們判斷電影銀幕上圓點的數量。
接著,實驗者會告訴其中一些人說,他們屬於高估圓圈數量的那一組,同時告訴剩下的另一些人說,他們屬於低估圓圈數量的那一組。事實上,分組只是隨機指派的,而參與者本身在這之前也都彼此不認識。
在分組之後,每個人有機會把一些金錢分配給兩個團體的成員,結果發現,當分配的對象和自己屬於同一個團體時,學生就會分比較多的錢給對方,儘管彼此只是因為圓圈數量被分組而已,但就足以造成偏愛「內團體」的傾向。
但事實上,我們對於內團體的人,雖然會比較友善,但對於外團體通常是中立的,而不會有所偏見;但是當資源分配不均,某一團體得利的時候,團體之間的對立性,就會在此刻顯現出來。
技術委「猿」與中華「吱」棒大聯盟
為什麼這一次的事件會鬧得如此大呢?其實除了許多人都認定這是明顯的誤判之外,還有三個原因,讓這次的事件產生了加乘的效果:
- 雖然裁判判決難免都會有所差錯,但是經過這幾個賽季下來,桃猿隊不但二度拿下金冠軍,更取得三連霸、六年五冠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其他球隊的支持者與球員,難免會產生所謂的「相對剝奪感」──他們擁有豐厚的資源,而我們則總是被踩在腳底下打。
- 聯盟召開記者會,不斷強調自己是正確的,讓球迷們更加地生氣。在這樣的氛圍下,除了原先已經感到不滿的球員和球迷更加火大,一些原本偏向中立的球迷,也因為周遭的人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大,使得他們開始出現了「從眾效應」,也開始關注並批評這次判決的錯誤,以及聯盟在記者會上堅持己見的發言。
- 當人們越來越情緒化的時候,就會出現所謂團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當群體出現高張的情緒時,彼此的意見就會變得越來越極端,也會越來越情緒化,使得所有人的情緒都炸裂開來。
這樣的情緒,也讓不屬於桃猿隊內團體的球迷,諷刺中華職棒成了中華「吱」棒、委員變成委「猿」。

事實上,這樣的社會心理歷程並不少見:服貿與太陽花學運時,就出現了兩個極端的團體:一方是感到相對剝奪感的學生,在憤怒之下衝進立法院;另一方則是忍受已久的警察,無端被捲入政治事件中,因而將憤怒發洩在衝進行政院的學生身上,用警棍大力地毆打學生,就是知名的案件之一。
世界和平,可能嗎?
還記得曾經有朋友問我說,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我們把彼此的標籤都變不見,出現世界和平的那一天?我回答他說「不可能」。
標籤,是我們與生俱來存活下來的工具,這個世界太過複雜,我們非得將人們做分類才行,否則我們的大腦無法記住這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我們會把四條腿、圓形眼睛、尖尖耳朵、有長長尾巴的生物分類為貓,就是一個標籤形成的過程。
而只要有標籤,就一定會有內外團體之分,有內外團體,就一定會有資源短缺的時候,相對剝奪感肯定會發生。
因此,對我而言,我比較支持的想法是,我們要去了解相對剝奪感是怎麼發生的?對立是怎麼來的?然後如何減少而非消弭對立的發生,以及當對立發生時,如何降低它造成的傷害?我覺得這才是面對「社會分類」比較有效的應對方式。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Psydetective-貓心
延伸閱讀
- 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並非Lamigo桃猿,而是中華職棒
- 《社會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別人的地板是自己的天花板,別再假裝房間裡的大象不存在
- 從非洲兒童募款廣告到愛心筆:行銷策略沒告訴你的「相對罪惡感」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黃筱歡
Tags:
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將於10/20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即刻報名掌握最新技術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即將在今年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邀請各方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一起線下相見,掌握技術趨勢!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生成式AI技術已邁入產業應用階段,雲端服務、運算晶片等相關產業也紛紛迎來噴發式的成長。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AI帶動伺服器與晶片的硬體需求成長,下半年AI運算風潮將持續滲透至雲端、電商、製造等專業領域;也就是說,跨領域的AI技術開發與雲端應用,亦是未來各大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面對不斷創新、變動的AI技術,開發者該如何掌握趨勢呢?別擔心,AWS即將於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就是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們了解技術趨勢的絕佳機會。
AWS Dev Day七大焦點主題,多技能高效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今年度開發者大會聚焦各大產業的熱門議題,期待帶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WS的全新服務如何幫助開發者提升生產力、克服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挑戰。本次活動共包含超過15場以上的議程,內容依技術性質分為「AI雲端技術與產業策略」、「開發者體驗最佳化」與「驅動雲端效能革新」三大類別,並以多軌分場的方式針對以下七大主題深入探討,每位開發者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深入了解:
- 生成式 AI
- 現代化應用開發
- 開發者專案管理
- 開發維運一體化
- 雲端安全與韌性
- 雲端設計原則及架構最佳實務
- 資料庫進階應用

為了保證議程內容扎實、拳拳到肉,AWS邀請各方產業大咖擔任議程講師,包括AWS內部的資深技術講師、企業資深開發者、產業高級主管等重量級人物,深度解說熱騰騰的產業趨勢走向、AWS的服務精華與資深開發者的第一手實戰經驗,邀請與會者站在產業典範轉移的前緣,成為新一代的多技能高效開發者。
AWS Dev Day帶您掌握現代開發趨勢!參與就送多項精美好禮
一年一度專屬於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怎能錯過?不只能在現場與眾多技術同好互動交流,還能接觸知名企業的第一手轉型及開發經驗,甚至現場還配有 AWS 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與會者最即時的服務諮詢。相信不論是尋求突破、創新的執行長、技術長、技術主管,還是期待自我賦能、增廣見聞的解決方案架構師、工程師等開發者,都能在各式議程中找到經驗參考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只要報名並出席活動,還有機會帶走防風傘、毛氈收納包等活動好禮!有得學、有得拿,不要猶豫了,立即點此報名吧!

AWS Dev Day Taiwan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0日(五) 10:00-16: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報名方式:免費參與,立即點此報名
注意事項: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