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家長監護」手機APP,為何被孩子們狂刷一星負評?

Google「家長監護」手機APP,為何被孩子們狂刷一星負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己做不到的事,要求孩子是緣木求魚,一點公信力也沒有。大家都當過孩子,自己童年也是受大人的行為影響,也無法接受大人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請先考慮一個情境題:

​​

另一半沒有和你討論,幫你裝了一個APP。這APP可以隨時查你所在位置、使用手機的時間、手動鎖定裝置、限制每日使用時數、設定就寢時間、禁用特定APP。請問你有什麼想法?

​​

相信各位成人一定暴跳如雷,完全無法接受,咒罵對方是該死的控制狂,該死的不尊重自己等等(後略100字)。如果成人不能接受,那裝在子女手機可以嗎?

明眼人應該看出來了,我在說的正是近期評論延燒的「Google Family Link」,可以裝在13歲以下兒童的手機。

未命名
Photo Credit: Google Family Link 兒童與青少年版

「家長們都沒有想過我們小孩的感受,我們上課都累的要死回家被爸媽罵,他們都以為我們沒有什麼壓力......」

「大人每次工作回來都在那邊喊累累累的,然後我們寫功課難道就不累?更誇張的是,他們累還玩手機!?直接睡覺啊!啊我們累?他們就會說~才寫這麼一點點怎麼會累呢?」

「這些爛程式真是一個仆街的程式。我們做什麼都被家長看到,真的不是很好,沒有隱私權限。」

「家長們用的很爽,但他們有沒有顧慮到我們小孩的感受?家長爽就解開,家長不爽就鎖定,這裡到底是台灣還是中國啊?」

──Google Family Link APP頁面底下評論

當然身為一個二寶媽,可以想到很多父母會為自己辯解,說網路世界現在好可怕、小孩不會控制自己等等。那請問一下,孩子第一次接觸到手機或iPad,不就是主要照護者給的?不管是父母或祖父母們,身為主要照護者,是幫孩子擋下來不讓他們太早使用,還是很早就拿來當「育兒神器」?

我知道又很多人開戰,會說孩子吵鬧不能讓他們吵到別人,自己很忙什麼的。那再請問一下,孩子吵鬧是當下就該帶離現場,回家或是拉到店外讓孩子整理情緒,還是身為父母,選擇最快的螢幕育兒,讓孩子安靜下來?

自己很忙,孩子和你互動你也在滑手機、滑iPad,小孩有樣學樣不是學你的?看到這個APP下方評論,孩子應該在憤怒少了一個有趣的伴──手機好好玩喔,打電動打怪破關好有成就感,爸媽罵我好挫折,在學校學習好慢好難好無聊;手機和朋友聊天好溫暖,和爸媽在一起只會罵我貶低我。

為什麼大人就可以沉迷手機,孩子卻不行?

我相信大家都看過那些顧孩子卻在一旁狂滑手機的父母。就算你們很早就讓孩子接觸和習慣3C,但是如果能好好陪伴他們度過有品質的親子時光,其實也可以拉回來一點。

但是我比較常看到的是大人工時很長,孩子也在學校待超過10小時,大人回家只問孩子功課,親子關係緊張。大人工作一整天想要滑手機耍廢,孩子也想這樣非常合理啊?

我是青少年時,最討厭大人只問我功課寫了沒、考試考得好不好;沒有關心我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和同學打架(國中、國小時還真的有打架)、做了什麼。當父母的是複製了上一代對我們的方式,還是在育兒的路上持續學習?

自己做不到的事,要求孩子是緣木求魚,一點公信力也沒有。大家都當過孩子,自己童年也是受大人的行為影響,也無法接受大人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我有朋友抱怨孩子成績差,但我觀察他自己一年看沒幾本書,看孩子功課在旁滑手機,連開車自己都要看電視。孩子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大人有沒有想過自己給了孩子怎麼樣的環境?

孩子考不好就一直罵,不陪著一起克服,那孩子當然討厭學習。鼓勵和高品質的陪伴,有情感交流才能談課業或才藝。最晚上國中前要累積親子關係存款,上國中後同儕關係變成孩子最重視的,父母已經不是孩子的最愛,親子關係的存款開始只出不進。

我知道裝這軟體可能是走投無路的父母最後一步,但孩子手機也是父母給的,沉迷手機是不分年齡都可能的,自己製造的問題要自己解決。

另一個朋友規定大家回家都要把手機交出來,我覺得是很好的方法,不管是誰都不能用。就算是一起看電視,大家聊些軟性話題,重新找回家庭連結才能拉回孩子。

溫暖的擁抱(高年級就不給你抱了)、關心、愛、好吃的食物和愉快的用餐,還是很吸引人的。不管手機多迷人,滑手機不能讓肚子飽啊!那爸媽們除了不讓孩子餓到,孩子心裡的飢餓感解決了嗎?

簡單粗暴地禁止,得到的反彈是最大的。育兒真的不容易,大家都會遇到類似問題,也建議各位父母可以和學校或其他家長交流,單打獨鬥真的累死還沒什麼效。

處理孩子,請發揮同理心和愛,先處理情緒才能處理問題,和我們業務處理客訴原理一樣。但孩子是自己一輩子的修煉,還能逃到哪去?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黃筱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