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事】看那沒人在乎的《難民法》,只討論香港不過就是蹭蹭熱度

【關鍵時事】看那沒人在乎的《難民法》,只討論香港不過就是蹭蹭熱度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記者透過東沙逃來台灣的事件在鍾聖雄記者公開後,網路上出現正反兩派意見,有人認為透漏細節是國安危機,也有人指出相關路徑早有多家媒體批露,但許多鍵盤專家每次針對單一事件的逐字逐句分析間,他們大多錯失了事件與「公共政策」的連結,而在這個事件裡就是:到底誰該算難民。

任何沒有事實基礎的公共政策討論,都是打嘴砲。

你當然可以說:「都逃來台灣了,一定比香港好,不過不能和爸媽聯繫、見不到律師而已,左膠誤國。」反之也會被嗆:「那難道可以說,伊拉克戰俘不過是被水刑,總比在海珊政權統治下好得多了?菸粉無腦。」

乍聽之下都有理,但說實在,都跟這次香港人巡東沙途徑來到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重點是回到事實基礎,這群香港人缺了什麼保障?想要什麼保障?用比例原則的觀點下去審視,該做到哪一步。

有人說,這都是不宜公開的,只能做不能說。

個案細節當然可以保密,問題是有關「難民保障」的大原則要不要確立?制度化的工作沒做,被公民社會質疑,不是天經地義嗎?人民無條件相信政府,從來都不是民主的基石,霍布斯式的統治模式早就是上上世紀的事了。

這個事件裡面該問的是,具體來說,什麼是難民?

再來,為何要保障難民的基本權,是基於國際政治考量?還是人性尊嚴的憲政精神?亦或憲法基本國策中說的,「維護世界和平的目的」?又或對中共的同仇敵愾?

若是基於國際政治考量,如果史諾登逃來台灣,我們收不收?

若是基於人性尊嚴考量,那難民該有哪些基本權益?

若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又該如何看待敘利亞與羅興亞難民,不收、被動收、還是主動收?

若是出於對中共的討厭,哪天環球總編胡錫進被鬥垮,想逃來台灣,又該如何處理?

當然還有一大堆更細的問題,但就先不贅述了,只要看看立法院內從2005年躺到現在、沒有人在乎的《難民法》,任何人若忽略上述這些最根本的討論框架,只針對單一事件的文字細節發言,不過就是蹭蹭熱度,煽動騙騙票而已。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