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的中國糧食政策,是居安思危還是欲蓋彌彰?

「反腐倡廉」的中國糧食政策,是居安思危還是欲蓋彌彰?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疫情與水患夾擊之下,習近平多次公開提倡「節省糧食」的作為,並提出多項禁奢政策,雖然至今官方仍表示中國國內糧食供應屬於安全狀態,但這些政策也透露出中國糧食危機的隱憂。

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不斷宣導儘管受到疫情、汛期及蝗災侵襲,中國糧食供給及運銷基本上處於安全狀態,藉以確保社會穩定。無獨有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力倡「反腐倡廉」、倡議節約飲食勿浪費。

這也引發外界社會仁智互見不同評價,有的觀點認為習近平倡議飲食勿浪費,此為中國「居安思危的思維方式」;但反論者則認為習近平倡議糧食勿浪費,則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凸顯這中國糧食安全面臨嚴重危機。

這中間論證是否爆露糧食安全危機,恐怕一時不易釐清。然無庸置疑,中國糧食安全確實可能面臨供需失調狀態。總體而論,2020年1-4月期間新冠疫情對農業農村的生產影響衝擊性較為有限,遠遠低於對服務業和加工製造業的影響。6-8月洪水及多地蝗災等影響,導致下半年糧食生產仍面臨不確定性。

但汛期洪患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雖為局部區域,然對整個糧食生產衝擊及減損則是至為明顯。

從最近中國各地方政府糧食收購減少、進口糧食增加、糧價上漲等跡象觀察,中國糧食供給需求已陷入短缺狀態,即使不是糧食安全危機,也是糧食自有供給短絀。中國未來糧食供給需要依靠自給自足,提高自給率到90-95%,而目前糧食自給率在80%左右,仍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

中國本身雖是「農業大國」但非「農業強國」

中國的人均有效耕地面積低於國際水平,糧食自給率也低於國際平均值。所謂「用7%的耕地養活全世界20%的人口」此說法,恰恰反應出人均耕地面積相對稀少、糧食生產的巨大壓力。儘管國土面積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然對比總耕地面積,在全球則排名第四位,可說是農業大國;但分攤到人均上,卻不足1.4畝,低於國際平均數。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12月的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13158億斤,比2017年減少74億斤,下降0.6%。根據2017年的數據,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已降到82.3%左右,已低於國際安全標準的90%,穀物自給率也降到95%左右。根據2008年11月13日公布「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此綱要為首次對外公布的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施政方針,主要目標:糧食自給率維持95%以上、耕地面積確保18億畝(每15畝等於1公頃)以上、糧食總產量由5億公噸增為5.4億公噸等為努力目標。

RTX1275Z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從糧食自給率來說,中國目前自給率並未符合中長期規劃綱要所設定目標值,但其餘指標卻皆能符合達標。但設定2020年每人糧食供應量能超過395公斤為努力目標;穩定糧食耕作面積達18億畝以上、建構合理的米麥儲糧制度、建構「四散化(散裝、散卸、散存、散運)」的流通體制等政策的推動達到預期性目標,此一目標基本上已完成。

糧食安全的衝擊,其實不在疫情

中國政府將糧食安全定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2019年10月國務院曾發表糧食安全《白皮書》,稱中國「穀物供應基本自給,口糧絶對安全」。而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也表示,中國正處在歷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機遇。2020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夏糧再獲豐收,産量達到2856億斤,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億斤;早稻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470萬畝,扭轉連續7年下滑態勢。糧食連年豐收,為中國應對風險挑戰、穩定經濟社會大局發揮「壓艙石」、「穩定器」作用。

這次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國際農産品市場劇烈波動,而中國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充裕、價格穩定。儘管面臨新冠疫情,但中國政府仍表示2020年夏糧增長0.9%;然秋糧卻遇到嚴峻考驗,這是因為洪災席捲南方,而秋糧又占全年糧食生產的3/4左右,讓糧食安全拉起警報。

儘管近期中國媒體對糧食供應的報導取向,主要是宣導糧食供給和儲備非常充裕,此為輿論報導的主旋律。

洪澇汛期對糧食安全之衝擊,才是造成農業損失及通膨問題的主因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此次水汛災情承認:「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根據《央視》報導「近期長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湖泊水位超過警戒線,重慶、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按照中國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截至7月12日中午12時,這場洪災已經導致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7個省、自治區與直轄市共3789萬人次受災,2.8萬棟房屋倒塌,141人死亡或失蹤。

FD5BABBC-F93D-4FCD-92F2-D5C1C6ECAB69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農業損失方面,共有353萬2000公頃的農作物受災,損失達822.3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457億元)。

中國長江流域遭逢1998年來最嚴重水災,從鄱陽湖周圍到有「魚米之鄉」之稱的長江三角洲流域,超過526萬公頃、相當於1.5個台灣面積的良田泡在水裡。長江中下游包括洞庭湖、鄱陽湖及太湖的水位也持續上漲,江西省及長江水利局針對水患發布「洪水紅色預警」。江西防汛工作已進入「戰時狀態」,鄱陽湖水位暴漲超越1998洪災高點,江西防洪進入「戰時狀態」。截自7月12日洪災造成僅單單江西一省98個縣、共521.3萬人受災。

農田遭受破壞,也產生了糧食價格上漲壓力。8月13日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周學文指出,2020年的洪水導致6000千公頃農地受災,其中1140千公頃絶收。然卻樂觀地表示:「洪澇災害對中國糧食安全不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