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鄉的微笑——如何分辨真笑與假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真」、「假」兩種微笑是由兩個不同的腦部位置所控制,可從一些中風病人身上觀察出。
文:Reece(香港城市大學心理學三年級學生)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分辨出發自內心的微笑嗎?
發自內心的微笑名為「杜鄉的微笑」(Duchenne Smile),命名自19世紀法國神經學家Guillaume Duchenne。「杜鄉的微笑」不能以意志控制,它包含兩組肌肉的運用,包括顴大肌(zygomatic major muscle;使嘴角向上外拉,為自主動作)和眼輪匝肌(orbicularis oculi muscle;抬高臉頰並擠出魚尾紋,為非自主動作)。其實分辨微笑的真偽辦法之一就是觀察人的眼睛,因為假笑(fake smile / “say cheese” smile)是無法自主地擠出魚尾紋的。
這兩種微笑是由兩個不同的腦部位置所控制,可從一些中風病人身上觀察出。一些中風病人無法自主地控制左邊或右邊的臉,當請他們微笑時,只有一邊的嘴角上揚,另一邊維持不動;但當他們自主微笑或大笑時,兩邊的嘴角都會上掦。因此,可推斷出「杜鄉的微笑」是由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大腦的情感中心)所控制,而假笑則是由運動皮質(motor cortex;控制自主肌肉運動)所控制。
據研究顯示,人展現出「杜鄉的微笑」可產生快樂感。透過腦部掃描,證明了「杜鄉的微笑」可牽動大腦某些跟滿足、快樂有關的部位,更有趣的是,當故意移動「杜鄉的微笑」那兩組肌肉,即使不是發自內心、真實的笑,亦可帶來快樂的感覺。
總括而言,快樂與否其實可以自我掌握,好好練習怎樣微笑,笑多一點點,讓快樂從外至內地蔓延,不如現在就給自己一個「杜鄉的微笑」吧!
本文獲Lo's Psychology授權轉載,內文與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請看此。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