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唐帝國的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繼承與「中華民族」的真相

《大唐帝國的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繼承與「中華民族」的真相
民初「五族共和」的宣傳畫,這個理念在後來被建構出的「中華民族」取代|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夏/漢族雖然是「中華民族」、「中華主義」重要的組成成分,但並非是封閉性的概念,而是明確地具有多元性的概念。以下我們就來確認「中華民族」的多元性,同時也來追蹤這種多元性的起源吧。

文:朴漢濟(박한제)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真相

如果要檢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繼承了大唐帝國的遺產,首先,要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的特徵開始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徵之一是國土非常廣大,幾乎蘊含了所有的資源,用「地大物博」四個字來形容絲毫不為過。根據官方統計,中國現在的人口雖然只有十三億,但實際上應該是十七億;全世界大約有七十億左右的人口,換句話說,中國人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是中國人,這是非常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中國的人口是如何增長到這麼多的呢?是自然增加的結果嗎?不,絕對不只是如此而已。那麼,跟其他在食物、疫病治療等生長環境不同的國家比起來,中國有比較出色嗎?倒也未必。畢竟,中國歷代都存在著日益擴張的貧富差距,以及豐收與歉收等極端差異,換句話說,中國的環境條件並非只有好的一面。

中國的領土雖然廣大,但還有比中國更大的國家,第一是俄羅斯,第二是加拿大,再來才是位居第三的中國。但即便是第三名,中國也絕對是一個大國,總面積達九百六十三萬平方公里,南北緯度從3∘58’延伸到53∘10’,緯度差了49∘以上,換算成距離是五千五百公里;另一方面,東、西經度從東經73∘58’30”到東經135∘2’為止,經度差為61∘,換算成距離是五千兩百公里左右。

中國不只土地面積很大,像中國這樣具有許多相異地形和生產資源等自然條件的國家也很稀少。它的土地從亞熱帶南、北延伸至寒帶,東、西部分則是從東邊的北京到西邊的新疆烏魯木齊,約有四小時的時差,但又不像美國一樣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時間帶,而是統一使用北京時間。除此之外,說中國擁有這地球上存在的所有地形與氣候也不為過,中國具有高山、草原、沙漠及平原,還有從湖面海拔負一百五十四公尺的艾丁湖,到世界最高記錄、海拔八千公尺以上的喜馬拉雅山。中國真的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國家。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是個持續擴張的國家,中間或許有稍微變小過,但那都只是為了更加擴大而做的倒退。雖然今日的中國領土範圍是在清朝康熙皇帝時所確立的,但若是回顧更早之前的朝代,西周的領土是宋的五分之一,宋的領土則是現在的二分之一。宋代以後,中國的領土不斷擴大至蒙古南部、西藏、新疆、滿洲。

那麼,今日這個巨大的中國是歷經怎樣的過程才完成的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又是哪個朝代最具決定性的貢獻?雖然有人說是清代,不過為了對這個問題提出最正確的答案,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構成。簡單來說,我們要先審視帶著一半以上的土地被併入、或被征服的少數民族之來源及結構,才能做出最具說服力的回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是由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西藏、新疆、廣西、寧夏、內蒙古)、三十個自治州及九十五個自治縣所構成。要特別注意的是,所謂「自治」這個詞彙,指的是當地主要居民並不屬於漢族、而是其他民族的集團居住單位。我們往往會將中國二分成裡中國(Inner-China)跟外中國(Outer-China);還有另一條所謂的「胡煥庸線」(Hu Line),指的是將中國西南的雲南省騰衝和東北的黑龍江省黑河(璦琿)連起來後的對角線「騰衝—黑河線」來區分的方法,這是依據一九三〇年代歷史地理學者胡煥庸教授所提出、將中國領土二分的區分線,是以中國領土內人口密度的差異、降水量的差異、地形上的差異來做區分。

換句話說,人口的分界線、地理上的分界線、氣候上的分界線、歷史上的分界線等都依據胡煥庸線,將中國分為西北的少數民族地區(即自治區地區),與東南以漢族為主要居民的省分。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國現在保有的領土,並不是在少數民族沒有向內遷徙下,單純地開疆拓土而已。有趣的是,以這兩種對立的特徵將中國領土分為兩半的對角線,就是因為胡族進入並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魏晉南北朝以前的時代,以函谷關(河南省靈寶)為起點,以關東及關西(或是山東及山西)之名,分成東、西兩個部分;當西晉因為遊牧民族入侵而滅亡後,透過將秦嶺與淮河連結而成的東西線,又將中國分成南、北兩個部分。最後將民族(也就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居住區域一分為二的胡煥庸線就這樣出現並且固定了下來。

圖11
Photo Credit: 八旗文化出版

中國人的發源地稱為「中原」,這塊華夏民族生活的區域是以黃河的中、下游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為中心,包含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南部、山東省西部、安徽省北部及江蘇省的徐州地區;狹義來說則是單指河南省。這塊土地的面積和現在的中國疆域相比,有著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中國領土之所以會擴大,與異族進入中原地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然,現在的「少數民族」人口比率只有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但這並不代表占有百分之九十一到百分之九十二的漢族,就完完全全是由華夏民族繁衍而來的。若看現在的中國疆域,可以發現有一半以上都是過去「異族」生活的區域;雖然也有一部分漢族征服的地區,但大部分的疆域還是由異族進入中國時一起納入、或是異族政權征伐而來的領土。

如果觀察現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漢族人口數,可以發現:(一)西藏藏族自治區有百分之八點一七;(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有百分之四十點一;(三)廣西壯族自治區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八二;(四)寧夏回族自治區有百分之六十四點五八;(五)內蒙古自治區則有百分之七十九點五四。漢族占當地人口的比率大概會一直增加,民族間的融合運動也會在產生各種副作用的同時,繼續持續下去。這種融合運動才是將世界上各個民族包容其中的做法,雖然中國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但對於國家的尊敬心乃至團結、統一,都不亞於任何一個國家,這也是形成特殊人口集團國家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