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馬尼拉灣:菲律賓耗鉅資用人造白沙養灘,環團批「不合時宜」

整治馬尼拉灣:菲律賓耗鉅資用人造白沙養灘,環團批「不合時宜」
馬尼拉灣的日落曾被譽為世界八大美景之一。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白沙計畫預計總花費3億8900萬披索(約2億3386元新臺幣),公眾擔憂此舉是在武漢肺炎疫情中浪費政府資金。

馬尼拉灣(Manila Bay),菲律賓汙染最嚴重的水域之一。8月底,海岸上出現一輛輛政府開來傾卸白沙的卡車,市長伊斯科·莫雷諾(Francisco “Isko” Moreno)歡慶這個延遲多時,由環境與自然資源部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DENR)主導的復原海灣計畫,近來卻掀起環境、資金運用等爭議。

養灘(Beach replenishment)是一種在海岸添加沙子或沉積物,以抵抗侵蝕或增加海攤寬度的作法。整治馬尼拉灣的白沙計畫,使用從菲律賓中部宿霧省(Cebu)運來的白雲石(dolomite)所磨碎的人造沙。

Mongabay》報導,白沙計畫預計總花費3億8900萬披索(約2億3386元新臺幣),其中有2800萬披索(約1683萬新臺幣),是用來自宿霧開採和運輸白沙的原料白雲石,公眾擔憂此舉是在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或新冠肺炎)疫情中浪費政府資金。

「這個計畫不合時宜。」菲律賓海洋保育非政府組織Oceana Philippines副主席Gloria Ramos表示,「這會浪費人們的錢。政府資源應該被分配更多在幫助受疫情影響的菲律賓人。」律師和公職人員也呼籲,在國家仍在疫情之中,正值需要提供國民醫療照顧和提供學生線上學習資源之際,不要再額外浪費資源,以恐挪用到其他必要資源。

總統發言人Harry Roque在9月上旬則說,計劃和預算是在武漢肺炎疫情發生之前通過的。政府宣稱,資金不會動用到因應疫情的款項。

傾倒白雲石人造沙養灘的有效性,也引發討論。《CNNPhilippines》報導,9月15日,DENR表示,政府會計畫介入,確保覆蓋在一部分的馬尼拉灣海岸線上的白沙不會被沖走,也保證所用的金錢不會被浪費。

環境倡議者們多次批評傾倒白沙,僅僅是為了美觀的理由,而DENR則澄清這是誤導,「這些盲目的批評是散布謠言,在所有平台上對DENR和政府的無根據指控,包括在社交媒體上,以增進他們的私利。」

「DENR也再度向公眾保證用在這個計畫上的資金不會被浪費,將會有工程介入以防止人造白沙被沖刷走。」DENR在聲明中表示。環境部副部長Benny Antiporda解釋,將會有隱藏起來的耐久砂管(geotube)環繞著沙灘區域,可以當作陸海之間的柵欄。他補充,白沙的侵蝕仍是可預期的,但「不會那麼顯著」。

菲律賓之星》報導,DENR附屬機構礦山和地球科學局(Mines and Geosciences Bureau)15日表示,用磨碎的白雲石不是解決馬尼拉灣問題的永久解決方案,向沙灘添加沙子或沉澱物無法阻止侵蝕,在馬尼拉灣的案例中,應該系統性監控潮汐或季節性洋流,以遵循海灣中沉積物堆積和移動的模式。

RTS22CKJ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2018年9月22日,在國際淨灘日,於馬尼拉灣撿拾垃圾的少年。

環評爭議

過去長年忽視永續經營的水產養殖和漁業活動,加劇了工業和廢棄物汙染,損傷馬尼拉灣的海洋生物和水質。1990年代,在馬尼拉標誌性的海灣,開始地一連串復育行動,以2008年為里程碑——最高法院授予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DENR)責任要「清潔、復原、保存、復興和維持馬尼拉灣水域。」(clean up, rehabilitate, preserve, restore, and maintain the waters of Manila Bay)

為了達成目標,2019年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發布行政命令加速復原。此後,當局重新安置了數千戶都市貧民,種植紅樹林,投入大量的清理工作。

整個由DENR主導的馬尼拉灣養灘計畫,範圍橫跨120公尺的海岸線和朝向海灣擴張的60公尺,符合一項為期22年的總體規劃,試圖將菲律賓航海貿易和商業中心的馬尼沙灣,帶回往日榮景。出於經濟考量, DENR要讓沙灘宜於從事游泳,將重金屬和汙染霧減至最低。

環保主義者指出,這項計畫跳過公眾協商的環節,也缺乏必要的環境影響研究。環團要求DENR的行動要有具科學基礎的證據,並提出環境影響研究(environmental impact study ,EIS)。環境部副部長Benny Antiporda表示,EIS和環境合法證明(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certificates,ECCs )不是必需的,「這是復原計畫,不是建設計畫。」他補充,部門在實施前也已做過研究,正在進行的工程介入,會確保白雲石沙能保留。

遭受汙染的水體多鄰近港口,漁業是馬尼拉灣重要的活動,貝類和水產養殖業相當繁盛。去年(2019年)還發現新的沙丁魚種Sardinella pacifica根據菲律賓漁業與水產資源局 (Bureau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Resources),一旦復育成功,馬尼拉灣將可能成為沙丁魚保護區;DENR的研究部門環保研究與發展局(Ecosystem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reau)也指出,在海灣口附近有珊瑚礁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