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放棄以政黨名義參與海峽論壇,會造成哪些政治效應?

國民黨放棄以政黨名義參與海峽論壇,會造成哪些政治效應?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歷經一連串事件,國民黨最終收回了王金平代表參加海峽論壇的決定,也要求黨籍立委勿參加,但在這樣決定之下,反而在兩岸中央對中央的溝通管道失靈後繼續失去溝通機會,更會帶來一波骨牌效應。

央視節目主持人李紅一席國民黨參與海峽論壇是「求和說」,引發國民黨強烈不滿與抗議,隨後國台辦澄清及歡迎國民黨以政黨組織身份率團來訪,然最終國民黨仍因人言可畏,竟然取消以政黨形式參與海峽論壇,原定由前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秘書長李乾龍率團參加規劃嘎然而止。

「求和說」固然在語意上,或有卑躬屈膝、自損尊嚴之意;然面對自蔡英文執政後兩岸欠缺「九二共識」、中美貿易戰,美國推動「印太戰略」,而台灣則是採取「抗中保台」路線,這不僅中止「外交休兵」連斷七個邦交國、無法參與重要國際組織;同時台灣面臨武統威懾戰爭邊緣風險。

在兩岸又中止第一、二軌道對話下,通過接觸交往主動釋放善意、締造和平更有其迫切性。

關於國民黨取消以政黨身份參與海峽論壇,贊成者或以為民進黨完全執政,國民黨不需要主動締造和平,這反而可以凸顯綠營兩岸治理能力匱乏。

從此角度,藍綠政黨難以國家利益為共識,扮演相互轉換幫襯、相輔相成角色;國民黨不願意成為兩岸當局衝突之緩衝角色。因此,當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不再率團前往參與海峽論壇時,並無法扮演前副總統連戰的角色,在兩岸關係低盪、緊張及敵對時發揮「破冰效應」。但反論者以為,國民黨不應取消參與,應豎起和平大旗,成為兩岸和平引航者,藉以凸顯其兩岸治理能力及政策優勢。

國民黨為去除民進黨標籤化、污名化其「親中」、「舔共」形象,反而陷入進退維谷困境,如此憂譏畏讒白白喪失恢復兩岸政黨或社會對話機會,及取得兩岸政策主導權、話語權。因而,國民黨拒絕以政黨身份參與海峽論壇,其政治影響效應頗為巨大。

國民黨調整回歸「九二共識」兩岸論述的付出,恐怕功虧一簣

在兩岸論述及路線改革上,全代會中定調為「以中華民國為主體的九二共識主張」,未見「一中各表」,「九二共識」與中華民國相連繫,但卻偏離「一中原則」。這是改革的青壯派既想擺脫親共標籤,及重拾兩岸交流政策優勢,可說是青壯派及元老派歷經黨內政治折衷與妥協結果,取得最大公約數的兩岸路線。國民黨延續「九二共識」論調,主要是試圖重新掌握兩岸溝通優勢,及啟動兩岸對話交流機制。

1gqilw0ye35byzdv619pw6jnka0ofc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九二共識」是兩岸制度性對話基礎,在國民黨變更其政治意涵之際,將認同「九二共識」等同承認「中華民國」,這樣新「九二共識」意涵跳脫兩岸統一願景及目標。在中共當局也未明確表達反對新的「九二共識」意涵之際,本可運用海峽論壇作為實踐兩岸和平交流與對話最佳場域,建立兩岸對話政治基礎。國民黨放棄以政黨名義參訪中國大陸,實喪失展現兩岸政策話語權機會之窗。

國民黨放棄兩岸交流與對話契機,喪失緩衝地帶角色

國民黨取消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團參加海峽論壇一事,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這證明兩岸欠缺互信,一旦出事往往就易破局,並主張兩岸之間要有一定程度交流,防止擦槍走火,也提到兩岸關係緊張,完全欠缺聯絡管道轉圜蠻危險。

由於兩岸關係對立與緊張,欠缺對話與交流,使得滬台雙城論壇成為兩岸目前最高級別政府性對話;若國民黨能啟動兩岸政黨交流及民間社會對話,在野政黨即可發揮政黨制衡及「地方包圍中央」作用,充當兩岸和平發展的緩衝地帶。如此,民進黨兩岸政策作用與角色,恐將會淪為「孤島」及被邊緣化。

在此同時,民進黨政府因應中共當局對台政策採取「硬更硬、軟更軟」策略,面對對台壓制性政策時,常以反制性策略措施加以應對。然而從整合理論及實踐經驗檢視,當兩個地區和社會、國家,經由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越能帶來兩地政治和平關係。換言之,當兩岸社會越交流、對話與合作,兩岸關係也會趨於穩定、越安全。

馬祖小三通停航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兩岸交流的規模越大,兩岸和平穩定架構越趨於成熟;反之,當兩岸互動呈現萎縮和斷流趨勢,兩岸互動越封閉,則可能資訊更不完整難以理性判斷,徒增誤解增加互動風險與敵意如螺旋般上升。

當民進黨政府一再採取反制性兩岸政策,國民黨不再扮演煞車的緩衝角色,恐導致兩岸當局衝突更加劇。民進黨兩岸政策不斷地被邊緣化,從而提出反制性措施;國民黨的自我限制,從而又喪失自我政策詮釋權。

國民黨未參與海峽論壇,可能帶來一波的骨牌效應

國民黨原規畫推派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團參加海峽論壇,但因央視主持人李紅指「這個人來大陸求和」,國民黨定調不以政黨形式參加海峽論壇——王金平不參與即無擔任信使之爭論。

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指出,8月4日王金平會見蔡英文總統,因憂心兩岸經歷疫情之後經貿、兩岸關係緊張;而國民黨找王金平擔任海峽論壇團長一事,則是在之後始發生的。王金平是否擔任蔡英文的信史或率國民黨黨團參與,此皆顯示其政治份量。然而,面對兩岸對話如此重大課題,卻因外界質疑「求和說」、「傳話者」爭論,而使兩岸社會對話因橫生枝節而波折中斷,實得不嘗失。

黨務顧問黎建南  代表親民黨出席海峽論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然而國民黨未參與海峽論壇,可能帶來一波的骨牌效應。國民黨因兩岸整體氛圍不利雙方交流對話,決定不以政黨形式參加海峽論壇,原改請前代理主席林榮德組台商團與會,之後又以配合國民黨的政策及因事業繁忙之故又取消。對此,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也表示,海峽論壇是民間交流,林榮德現無黨職也非中常委,僅只是黨員而已,國民黨表示尊重,但國民黨仍以立法院黨團總召名義,要求所有黨籍立委不要參加。

換言之,不僅民進黨政府有意限制國民黨兩岸政策步伐,而國民黨本身也是自我設限,如此「雙重限制」更加邊緣化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及路線。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