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搞笑諾貝爾獎】用人糞做刀子原來不太好用,川普、普亭因疫情共享醫學教育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202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稍早於台灣時間9月18日上午登場。本次獲獎的研究主題,包括嘗試學伊努特人用糞便製作刀子卻發現很不好用、研究為何昆蟲學家還會害怕蜘蛛、鱷魚吸氦氣之後的叫聲變化等等。
今(2020)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稍早於台灣時間9月18日上午登場。本次獲獎的研究主題,包括嘗試學伊努特人用糞便製作刀子卻發現很不好用、研究為何昆蟲學家還會害怕蜘蛛、鱷魚吸氦氣之後的叫聲變化等等。
另外主辦單位也特地頒發醫學教育獎給多位世界領袖,包括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港譯「約翰遜」)及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港譯「普京」)等等。因為在「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情中,他們表現得好像比畢生研究病毒的專家更了解情況。
受疫情影響,實體活動改為「線上」頒獎典禮
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是在1991年時,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間博物館內舉辦。從第五屆開始,則是改在美國哈佛大學最悠久、最大的會議廳「桑德斯劇院」內部舉行。
然而今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本次搞笑諾貝爾獎改成線上頒獎典禮,照例由創辦人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s)擔任典禮的主持人。
本次搞笑諾貝爾獎的得主會收到特製的「蟲子」(bug)獎牌,是一份可列印的PDF文件檔,得獎者可以將它列印出來並且組裝成一個6面的盒子。當中的5個面分別印有各種不同的「bug」,包括跳蚤、蟑螂、電腦程式錯誤(computer "bug" )、諾羅病毒引起的胃病( norovirus stomach "bug" )以及金龜車。而第六面則印製上如何組裝這個獎項的說明文字。
除了「冷凍人屎刀」、「恐聲症」等研究,川普和普亭亦獲頒醫學教育獎
(中央社)「搞笑諾貝爾獎」原本是頒給可疑又好笑的科學研究,但今年的獎可能要改稱「噁爛諾貝爾獎」,得主包括一名拿冷凍人屎製刀切肉的人類學者,還有研究「咀嚼聲」為何令人火大的團隊。
《美聯社》報導,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人類學助理教授艾倫(Metin Eren)從高中時期就對一名加拿大極地原住民伊努特人(Inuit)的故事深深著迷。
“Experimental replication shows knives manufactured from frozen human feces do not work”https://t.co/h0t82WmAgq#openaccess #archaeology #anthropology
— Kent State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Archaeology Lab (@KSUExArchLab) September 10, 2019
據說這個伊努特人用自己的糞便製刀,故事流傳甚廣,但不知真假,於是艾倫和同事決定驗證一下。他們把貨真價實的人屎冷凍到攝氏零下50度,再銼出銳利刀鋒,然後試著用這把糞刀切肉。
艾倫接受電話訪問時說:「這把大便刀用起來很爛。從經驗上來說,這個奇妙的故事沒什麼根據。」
這項研究稍嫌粗俗,但有一點很重要:很多描述是出於假造或未經證實的科學。
艾倫說:「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凸顯證據和事實驗證至關重要。」
另一名搞笑諾貝爾獎得主維特(Richard Vetter)寫了一篇論文,探討為何有人研究了一輩子昆蟲,還會怕蜘蛛。
論文題為「怕蜘蛛的昆蟲學家:為何多兩隻腳就是天壤之別」,於2013年刊登在《美國昆蟲學家》(American Entomologist)期刊。昆蟲一般有6隻腳,而蜘蛛有8隻腳,屬於節肢動物。
維特是退休研究助理,也是蜘蛛專家,曾任職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昆蟲學系長達32年。他在工作生涯中發現,許多人熱愛昆蟲,卻害怕蜘蛛。
維特表示:「我和昆蟲學者聊到蜘蛛時,總是覺得很好笑,他們千篇一律地說『喔,我怕死蜘蛛了』。」
他發現,許多喜歡昆蟲的人,遇到蜘蛛都沒好事,有人慘遭蛛吻,有人惡夢連連。他認為,蜘蛛大多毛茸茸、爬得快又無聲,還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眼睛,令昆蟲學家也退避三舍。
此外,今年第30屆搞笑諾貝爾醫學教育獎得主由多位世界領袖共享,包括美國總統川普、英國首相強生、俄羅斯總統普亭等,因為在武漢肺炎疫情中,他們表現得好像比畢生研究病毒的專家更懂。
主辦單位試圖聯繫這些政治領袖出面領獎,但沒人響應。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戴尼斯(Damiaan Denys)研究團隊因開創精神病學診斷新篇章「恐聲症」(misophonia),獲頒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戴尼斯是專門研究焦慮、強迫症、衝動性疾病的精神病學者,曾發現一名患者被旁人打噴嚏的聲音激怒到想殺人的程度,因而有了研究靈感。
戴尼斯認為,搞笑諾貝爾獎雖然嘲諷正經科學研究,但也帶來關注和宣傳機會。
《BBC》報導,科學家Stephan Reber與其研究團隊,則因為嘗試讓鱷魚吸氦氣之後研究其發聲的變化而獲獎,其研究初衷為希望更加了解鱷魚的溝通方式。
《泛科學》報導,Stephan Reber想要了解鱷魚的發聲跟我們有什麼不同,而由於水中與在空氣中的聲音傳播方式不同,也為這個研究增加了不少難度。最後研究團隊決定讓揚子江鱷(Chinese alligator)吸入氦氣,再看看牠們的發音會變得如何。
他們將雌性的揚子江鱷放入密閉的箱子中,分別讓鱷魚吸入正常空氣以及氦氣氧氣混和的氣體。混合氣體能讓鱷魚正常呼吸,但會改變聲譜的共振峰分布。
由於今年發生武漢肺炎大流行,這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改以預錄影片揭曉得獎人,長約75分鐘。以往,這些獎項是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Cambridge)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現場公布。
但今年頒獎典禮仍保留一些傳統,例如邀請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頒獎。
主辦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編亞伯拉罕斯說:「這是一場惡夢,我們花了好幾個月,總算辦成了。」
- 聲學獎:鱷魚吸氦氣的叫聲研究(Alligators bellowing in helium)
- 心理學獎:自戀者的眉毛(Eyebrows of narcissists)
- 和平獎:印度、巴基斯坦的外交官,互相半夜按門鈴又跑掉(Diplomats ringing doorbells and running)
- 物理獎:地震時蚯蚓怎麼動(Vibrating earthworms)
- 經濟學獎:收入不平等與接吻次數有關(Kissing and national income inequality)
- 管理獎:「外包」的中國殺手(The reluctant hitmen)
- 昆蟲學獎:昆蟲學家也怕蜘蛛(Entomologists scared of spiders)
- 醫學獎:讓人崩潰的咀嚼聲(Mental distress from chewing sounds)
- 醫學教育獎:政治人物疫情時的發言,對死亡率造成的影響(Politicians' effect on life & death)
- 材料科學獎:用冷凍人糞製作刀子發現相當難用(Knives made of frozen feces)
延伸閱讀:
- 關鍵醫學院S3E3(上):專訪以「哺乳類的尿尿」和「袋熊的方型便便」二度獲獎的台灣科學家
- 關鍵醫學院S3E3(下):專訪搞笑諾貝爾獎創辦人——幽默與科學兩者必須要並存
- 《破解動物忍術》:蚊子被雨滴打中相當於人被貨車撞,為什麼還能活?
新聞來源:
- 搞笑諾貝爾獎有點噁 冷凍人屎製刀切肉研究獲獎(中央社)
- 疫情也阻止不了的2020搞笑諾貝爾獎!宅在家慶祝這充滿 BUG 的一年(泛科學)
- Alligator on gas snaps up Ig Nobel prize(BBC)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大戶玩日本:永豐「DAWHO之夜」帶你一起攻略日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14 19:30 永豐銀行攜手關鍵評論網舉行「DAWHO之夜」直播活動,由吳怡霈主持,邀請旅日知名作家張維中、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一起線上教你探訪日本旅遊秘境,如何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玩得輕鬆又盡興!
隨著疫情解封,各國邊境與觀光政策開放,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2023年臺灣的出國旅遊需求正大幅成長中,尤其到日本旅遊的臺灣旅客人數與日俱增。對於國人而言,日本向來是出國旅遊的最佳首選,當地的美食及文化都深受國人喜歡。6月14日關鍵評論網將與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攜手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教大戶們如何到日本好好玩一波,大肆採購、吃美食,同時也別忘了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自在旅遊無負擔!
疫後旅遊的日本秘境攻略
「DAWHO之夜:大戶玩日本」的線上直播活動,邀請到懂生活又熱愛旅遊的吳怡霈擔綱主持,今年上半年才到日本旅遊的她,直播中將請她分享旅遊的最新感想,拋開只有逛街和美食的行程,從她的經驗中讓觀眾體會深度遊日本的不同樣貌。
活動中也特別邀請旅居日本多年的知名作家張維中,帶大家一起體會在地的日本風情,實際走進他在日本的生活,認識日本東京華麗街區樸素特有的一面;而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則要以擅長的行為財務學,與大家分享平時應培養的理財習慣及如何妥善運用身邊現有的財務工具,為自己存下一筆旅遊基金,為日後的旅遊提前做好準備,玩得輕鬆又盡興。
永豐DAWHO與你一起玩日本
自從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相信大家對於日本行都已經迫不及待了吧!在數位網路時代下,規劃旅遊時除了便利可得的網路分享資訊,便捷高效的數位工具也是在兌換外幣及消費時不可或缺的利器,永豐銀行的新世代 VIP 數位帳戶「DAWHO」所具備的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務,正是您最貼心的旅遊幫手。想知道更多關於日本秘境攻略與旅遊前的理財消費知識,讓我們一起向他們請教疫後重返日本旅遊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及相關旅遊優惠內容!
※同步提醒大家 ,本次直播由永豐大戶數位帳戶贊助,但節目的討論不代表永豐銀行立場。想了解更多大戶的質感理財生活歡迎加入永豐DAWHO的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