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他在阿富汗戰亂廢墟中辦學,用「暖氣」說服爸爸們送女兒來上學

他在阿富汗戰亂廢墟中辦學,用「暖氣」說服爸爸們送女兒來上學
Photo Credit: ResoluteSupportMedia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不是我的學校。」羅葉什說:「這是社區的學校。我透過這所學校實踐我的夢想。所以我很富有,我非常富有。」

翻譯:觀念座標

阿希茲‧羅葉什(Aziz Royesh)的人生,是被一個遠大的野心所定義:但他說他僅僅只是想當一位老師。

46歲、以公民老師自居的他,在世上最艱難、最危險的地方之一達成了他的目標。他在阿富汗設立了一所男女兼收的學校,在這個被戰火蹂躪的國家,這所學校贏得了國際獎項(法爾科Varkey基金會全球教師獎入圍),成為楷模。

羅葉什沒有接受過任何成為老師的正式訓練,不僅如此,他自己的學校教育在十歲時因戰亂被迫中斷。他是馬拉法學校(Marefat School)的主要推手,這所學校,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西方,是在泥濘街道中的一群建築物。

如果你走入馬拉法學校,你會立刻察覺:這所學校與阿富汗的其他學校是如此的不同。學校不但設有音樂、藝術部門,還有一個學生廣播電台。牆上掛著的是: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甘地、以及林肯。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記者拜訪的那天早上,羅葉什正在一群青少年學生前,與他們辯論。他們討論著一個根本的問題:如果社會的法律,是由不公正的獨裁者—例如神學士—所訂立,你應該去遵守嗎?這群學生中的女孩子開口表達意見。

很明顯的,羅葉什不像一般老師。很多在南亞與中亞的老師,要求學生寫下他們回答的答案,不要抱有任何的質疑。

「我身邊的這些學生,可以輕易地來跟我對話,他們可以挑戰我。」羅葉什說:「他們可以拒絕我,他們可以反對我,他們可以與我一起笑;有時候,他們還笑我。他們可以的!」

馬拉法學校在2002年成立於阿富汗首府喀布爾,那時候,美國與其盟國剛剛打跨了神學士政權。羅葉什回憶說,當時這個城市的大部分被戰爭破壞,許多人的心也充滿創傷:「他們的心被摧毀,他們非常悲觀,你知道的,充滿憤恨,以及文化間的衝突。」

那時候,英國女爵法蘭西斯‧達蘇莎(Frances D’Souza)訪問阿富汗,她遇見了羅葉什。達蘇莎後來成為英國上議院的議長。

達蘇莎記得羅葉什「充滿精力」,他的個子不大,但是有「諸多的想法、寬廣的心」。

「他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達蘇莎說:「因為他要討論女性的解放、民主、公民社會、公民教育。然後我們連續討論了好幾個、好幾個鐘頭,一直討論下去。」

馬拉法學校在一個半毀的建築物中開始,最初只有37名學生。達蘇莎從英國募集了一些資金,羅葉什用來翻修另一棟建築。然後,達蘇莎說:羅葉什做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舉動」。

羅葉什在學校裝設了暖氣。在當地,許多家庭仍在掙扎取得爐灶的燃料,於是,人們蜂擁來到學校躲避寒冬。

這給了羅葉什一個絕佳的機會,他說服了許多家長—特別是父親們—把女兒送來學校唸書。

2014年,馬拉法學校有四千名學生,其中44%是女生。2014年的450名畢業生中,有148名繼續在阿富汗或其他國家的高中、大學升學。

與羅葉什所受到的教育相比,他的成就更令人感到刮目相看。1979年,當他唸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蘇聯入侵阿富汗,他被迫離開學校。

他的家庭在阿富汗東方的嘎茲尼省(Ghazni),羅葉什說,那個區域是由反抗俄國人的聖戰士所控制,許多地方處於交戰的狀態。他的父親是一名農夫,因為擔心羅葉什的安全,就將他單獨一人送到鄰近的巴基斯坦。

少年時代的羅葉什,必須完全仰賴自己的機智與反應在巴基斯坦求生存。他說:為了維持自己的食宿,他成為童工,做任何工廠、店裡能找到的工作。

但在這段時間中,他仍在業餘時間努力向學。羅葉什16歲時,回到阿富汗,他在家裡設立了一個簡陋的教室,教授他的男性朋友與兄弟們基本的識字課程。後來,當局找他在那個區域設立學校。

神學士在1990年間掌權,這時,已經是成人的羅葉什再度逃到巴基斯坦。他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難民圈中,設立一系列的學校,這些學校的組織,就是他後來在喀布爾設立馬拉法學校的基礎。

在阿富汗,設立一所涵養人文素養、人道主義、自由思考的學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當我跟學生說話時,當我幫助他們不受拘束、成為自由的思考者時,我並不是在意識形態上反對任何(穆斯林)教士。」羅葉什解釋說:「他們(指穆斯林教士)在這裡,他們有權提供自己的詮釋。但是我也是穆斯林,我也有權力去詮釋《古蘭經》。」

羅葉什說,阿富汗前任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所領導的政府,要求學校隔離男女學生、廢止公民課,否則拒絕認可馬拉法學校,而這樣的話,畢業學生將無法憑此上大學。

馬拉法學校只好遵照規定。但是,這所學校還是透過別的方式達成目標,學校把男女混合的教育、公民活動納入課外活動,還設立學生議會。

2009年,暴民攻擊馬拉法學校,因為該校女學生在喀布爾組織示威,反對伊斯蘭教律侵犯女權、合法化婚姻中的強暴。群眾威脅要燒掉馬拉法學校,叫嚷著要處決羅葉什。內政部的特別警力因此出面干涉保護。三天後,馬法拉學校重新開門,超過95%的學生,由父母陪同上學,顯示出當地社區對學校的支持。

暴力以及官方的刁難都沒有熄滅羅葉什對工作的熱情。

「他是天生的老師,這種人的快樂就是分享知識。」達蘇莎女爵說,羅葉什是對任何知識都極度飢渴的人:「之前當我常拜訪阿富汗時,他(羅葉什)說:我可以帶本法語字典嗎?他要學習法國哲學,但他不會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