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浮世繪畫匠之中,歐洲人最尊崇北齋,對後期印象派的興盛,帶來許多的助益。莫內在四季及朝夕午晚各種時段不同的光線之下,不斷描繪相同的風景及物體,也可以說是從北齋的富士百景及富士三十六景得到的靈感。
文:永井荷風(ながい かふう)
〈歐洲人眼中的葛飾北齋〉
一
曾為歐洲鑑賞家極細膩地研究、評論的日本藝術家,大概沒有人能超越畫狂人葛飾北齋吧。即使現在國人有心欲討論這名畫匠,也沒有置喙的餘地了。就我所知,歐洲人與北齋有關的著述,包括法國文豪龔固爾的《北齋傳》(Hokousaï)。盧朋的《北齋研究》(Étude sur Hokusai)。德國人貝爾契斯基的《北齋》(Hokusai)。英國人福爾摩斯的著作《北齋》(Hokousai)。
很早之前就在法國出版日本藝術大作的貢斯應該是讚賞北齋的權威。貢斯不僅認為北齋是最偉大的日本畫家,說不定還將他加入歐洲藝術史上的最大名家之列,例如他一度認為北齋是足以跟荷蘭的林布蘭、法國的柯洛、西班牙的哥雅及法國諷刺畫家杜米埃相提並論的大師。
話說回來,為什麼葛飾北齋能備受尊崇呢?對於日本人而言,比起研究北齋,他們反而對這個問題更感興趣。我認為原因之一應該是北齋涉獵的題材範圍浩瀚無邊,怪不得至今尚未遍覽東方各種藝術的西歐人感到驚豔不已。其次是北齋的畫風基於紮實的寫生,原本就與歐洲藝術有相似的傾向。北齋真正的價值就在寫生之中。西方人持續不斷地崇拜北齋,完全是出於這個原因,而我國人多半視北齋俗鄙,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文化以後,北齋圓熟的寫生技巧經常超乎預期,幾乎超越日本畫一直以來傳承的形式。怪不得有部分斷定宋元後禪風才是日本畫真髓的日本鑑賞家,並不欣賞北齋的作品。相反地,歐洲鑑賞家卻是看了北齋才發現,他是最接近己方的日本畫家,出於驚愕及歡喜,對其作品讚譽有加,甚至推舉他為世界第一名家。再其次是北齋描繪的題材範圍,浩然複雜,不僅震懾了歐洲人,即便是嚴格的日本鑑賞家,都會為之一驚。在古往今來的日本畫家中,再也找不到能像北齋這般,筆勢所到之處,皆能隨心所欲地畫出花鳥、山水、人物、神仙、婦女,畫盡一切題材的畫家了。
北齋最早師事勝川春章,修習浮世繪的畫法,不久進入堤等琳門下,窺得狩野古法之後,自行轉向歌麿的畫風,充分吸收,隨後再度轉向,品味中國畫的筆法、鑽研西洋畫的形式。然而,他自始至終都秉持寫生的天賦,老年之後,其觀察力更加敏銳,意志越來越旺盛,展現了將映入眼簾的宇宙萬物寫生下來的氣魄。這應該是由於北齋從不墨守一派、一流的形式,造成的結果吧。就這一點方面,北齋的確倍受歐洲人激賞,可稱之為豪放不羈的獨立畫家。
二
北齋的畫作包括肉筆繪畫、版刻錦繪、摺物、小說插畫、繪本、扇面、短冊及其他圖畫,涉獵各種格式,不勝枚舉,在貢斯的《日本藝術》(L'art japonais)中,提到他的作品至少三萬種。如今,在他的主要畫作中,最受歐洲人讚揚的,第一是《北齋漫畫》(北斎漫画)十五卷以及此類繪本。第二是《富嶽三十六景》、《諸國瀑布巡禮》、《諸國名橋奇覽》等錦繪。第三是肉筆掛畫中的鯉魚、幽靈或山水。第四是摺物。他的美人風俗畫較少,也稱不上北齋的上乘之作。
《北齋漫畫》十五卷是評論北齋時,一定要欣賞的作品。借用龔固爾的話來說,猶如蛾在蠶紙表面產卵,下筆所到之處,繪出萬別千差之圖,可說是北齋的全方位代表作,也採用傳統日本畫中的各種題材,一眼就能遍覽其筆法,是一部宛如辭典的作品。因此,以龔固爾為首的歐洲鑑賞家,對《北齋漫畫》的說明及評論,不僅限於北齋的藝術,對於日本一般的風俗、傳說、文藝也有許多討論。
他們對北齋的驚嘆、讚美之詞,不僅針對北齋一人,自然也遍及整個日本畫界。同時,我也不希望他們分別評論,侷限了北齋的價值。這並非毫無意義的白費工夫,想要複雜地評論北齋複雜的作品,可能會面臨更複雜的局面。例如評論北齋描繪的幽靈圖時,必須追溯、探究日本人在妄想下創造出幽靈的心理作用,可說已經超乎一般的繪畫評論了。與其用浮世繪的幽靈來證明畫匠的迷信,倒不如說這與當時的戲劇及小說有關吧。歐洲人在鑑賞浮世繪時,由於此類論述過於周詳,反而偏離了主題。
一覽《北齋漫畫》後,海內外人士都能感受畫匠對寫生的狂熱,以及對事物敏銳的觀察。北齋仔細地觀察士農工商的生活、男女老弱的舉動及姿勢,進一步畫出各人的特徵及習慣。《北齋漫畫》成功地表現出滑稽與諷刺,因此才會讓西方人聯想到法國漫畫大師杜米埃。我想以北齋的筆力,及同時代的文學家三馬、一九等人毫不留情的辛辣社會觀察互相比較。
浮世繪中的漫畫,原本是北尾政美的擅長領域。政美在寬政七年首度出版《蕙齋人物略畫式》(蕙斎人物略画式),是《北齋漫畫》第一篇付梓的二十年前(寬政七年北齋的稱號為菱川宗理,繪製許多摺物)。因此,《北齋漫畫》的由來,也許是來自蕙齋的《蕙齋人物略畫式》吧。和北齋相比,蕙齋的筆致相當穩健,藝術感情更加洗練,然而,在滑稽諷刺方面,終究不如北齋深刻。一個是浮世繪中最清淡的畫師,一個則是最複雜的畫師。一個具貴族氣息,一個卻最貼近平民。兩本漫畫反映出畫匠個性及畫風的差異,同時也陳述了時代的好尚出現顯著的變化。
江戶末期的藝術寫實傾向,遍及戲劇、繪畫、文學等各類別,在文化年間發展到極致,終於走向極端。在《北齋漫畫》中可以找到諸多證據。例如武士夾著大小進雪隱的圖,與一九在《膝栗毛》的滑稽如出一轍。
三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