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求和說」的前後態度轉變,可觀察出中共對國民黨的實際立場

海峽論壇「求和說」的前後態度轉變,可觀察出中共對國民黨的實際立場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王金平宣布出席海峽論壇後發表「求和說」被批評的「央視頻」,後來更改口吻的做法比對中共對國民黨的態度,其實可以看出中共當局自知失言下的處置態度,以及國民黨在其中發揮的冷卻作用,不過這種調整也並非完全沒有底線。

9月20日第12屆海峽論壇大會舉行開幕式,中國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擔任主持人,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因「另有公務」無法親臨現場,以影片致詞。此為海峽論壇舉辦12年來,全國政協主席首次沒有出席大會。汪洋致詞表達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台灣「人為阻撓」的不利影響,論壇仍隆重舉行。然而,此一台灣「人為阻撓」恐非單一因素所促成,而是在民進黨、國民黨及中國當局不良複雜互動下結果。

事實上,在海峽論壇召開之前,國民黨最終放棄以選擇政黨名義方式參與。其中之因國民黨指責央視主持人李紅所言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團參加海峽論壇是「向中國求和」,引發兩岸議論。後儘管李紅在節目中改口稱王金平有份量,有助兩岸交流;同時國台辦更鄭重澄清及表示歡迎。

針對「求和說」引發的爭議,9月11日國台辦以「新聞稿」形式,以發言人馬曉光名義回應,兩岸各界應多做有利於「增進了解、增信釋疑」的事,並強調陸方「歡迎王金平先生率中國國民黨代表團出席(海峽)論壇」,此舉在於為央視報導進行緩頰及澄清。

中國當局辦理海峽論壇有其的政治善意釋放,包括:

  1. 在當前兩岸關係處於「非常嚴峻」形勢下,堅持對台大政方針不變、盡力保持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勢頭
  2. 不斷深化完善各項惠台政策,增進台灣民眾福祉,藉由兩岸社會融合途徑推動和平發展

這顯示中國當局以「融合漸統」為對台政策的主旋律,而非武統威脅軍事統一為對台政策主軸。

然而,在台灣不同政黨執政涉及對「九二共識」認同與接受,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會產生週期性波動。無論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十年到期是否終止問題或兩岸關係是否陷入戰爭邊緣風險的問題,上述兩大問題確實充滿不確定性。

從中國當局角度檢視,此皆與民進黨當局的政策息息有關。然這樣的政策不確定性及國民黨最終不願意冒著反中政治氛圍與中國當局對話,恐使兩岸緊張與敵意持續升級。從中國對台政策建立統一戰線角度來看,因不願意道歉欠缺彈性,而驅使國民黨最終不願意踏上交流與對話平台,降低對台政策效益。

中共的立場,不太可能因為國民黨要求而實質改變

首先,中國當局對召開海峽論壇有其對台戰略制高點及定力,堅持原則堅定性,在立場上有所保留不會致歉,而降低其政治身段。

關於「求和說」 ,中國當局只有澄清沒有道歉;國民黨沒有去參與,陸方只表示「遺憾」。顯然無論是海峽論壇和國共論壇,在當前台灣社會反中瀰漫及國民黨青壯派上台,兩岸政黨間交流及社會對話越趨困難。國民黨在海峽論壇召開前,以「求和說」高調宣稱不以政黨名義參與,在時間壓力下減損「海峽論壇」擴大兩岸社會對話形象之作用。

中國央視旗下「央視頻」宣稱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參加海峽論壇是「求和」,國民黨策略性反彈,並以未收到央視書面道歉為由,並未得到陸方回應,故於9月14日宣布不以政黨形式參加。而前國民黨代理主席林榮德原本計畫以個人身分前往,但也表示已取消參加海峽論壇。

這顯示國共互動已有諸多心結,中國當局並未「客氣」對待國民黨,包括從吳敦義、江啟臣當選黨主席,中國方面回應無論是對前主席吳敦義欠缺必要禮貌,直稱「你」;或者是現任主席江啟臣就任,並未有任何祝賀之辭。中國當局對待國民黨態度顯得相當高姿態,欠缺平等之心。

其次,中國當局在國民黨新「九二共識」內涵下,仍基於「反獨促統」、「融合漸統」目標實施對台戰略及政策,有其對台政策之彈性與靈活性。前總統馬英九表明,兩岸已陷入「兵凶戰危」戰爭邊緣風險之際,中國當局儘管曾窄化「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謀求國家統一」;現國民黨「九二共識」內涵,卻跳離「一中原則」、要求正視中華民國存在。

這顯示中國當局在「九二共識」內涵上口頭宣稱雖強硬,然實際運作上當國民黨也硬化、窄化「九二共識」時,不僅沒有來自中國官方批判,即使媒體也甚少。若以李紅「求和說」而放棄主動締造對話、交流及和平機遇,國民黨則是「因小失大」,未能藉此締造兩岸和平與良善治理能力之形象。

江啟臣回應國民黨現況與未來(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國當局從央視「求和說」提升為「積極正面說」,但未迎合國民黨要求提出「道歉說」

9月11日晚間李紅在央視「海峽兩岸」節目中以「王金平率團訪中國,有助兩岸交流」為題,邀兩岸學者共同討論。一改日前的口吻,指出目前兩岸局勢嚴峻,在台灣政壇有一定份量的王金平此時率團參加海峽論壇,對於兩岸關係有正面積極的影響;提及兩岸局勢極有可能走向熱對抗,而王金平帶團參加海峽論壇,顯然是國民黨希望能夠發揮冷卻的作用,此舉無疑是為兩岸和平邁出非常積極的一步。

這顯示當中國當局自知失言,反而讓具有統一色彩國民黨自我審查不願與之政策相向時,將會在實質上更提高對其尊重。但這種調整並非完全沒有底線,可以正面肯定其參與,但無法道歉。換言之,因有此失言衍生政治風波,反而王金平的會晤有可能獲得更高接待規格、接待層級,藉此表達其政治善意。換言之,在兩岸對話中往往因一方失言難堪,反而必須付出更高代價始能穩住對方。

就此而論,中國當局對國民黨「九二共識」新內涵連結中華民國、欠缺「一中意涵」,而尚能與國民黨對話及交流,這是其政治讓步及妥協結果。國民黨卻以「求和說」而阻却不前,不讓中國當局有修補關係機會,此看似立基於尊嚴實則喪失其政治籌碼,在兩岸關係關鍵時期國民黨沒有掌握好翻轉自身政策優勢機會。

中國不公開批評國民黨的前後轉換,屬於一種克制

國民黨因「求和說」決定不派人參加海峽論壇,國台辦發言人回應,中國在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的同時,積極推動兩岸同胞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海峽論壇是民間性的論壇,是兩岸各界人士和各有關團體交流對話的平台。對國民黨的「新兩岸論述」,提出自2005年以來,國共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