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直到最後的最後,我都會堅持下去》:為未來五年做打算,才能在機會降臨時搶先出手

《直到最後的最後,我都會堅持下去》:為未來五年做打算,才能在機會降臨時搶先出手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能夠順利的走過這一段歷程,我很慶幸自己總是在做五年計劃,只有在事先預想好今後要做什麼事,才能盡快地安排。

文:黃昱毓

永遠想在前面

早一步計劃,才能在機會降臨時搶先出手

利用五年計劃,把抽象的未來式夢想,變具體現在進行式的行事曆,讓生活的同時也在作夢。這樣反轉的思考方法反而讓我擁有作夢的自信與勇氣,也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野心與眼界。

從大學開始我就有一個生活習慣,那就是為未來五年做打算。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會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用線條寫上五年計劃。最一開始非常的簡陋,就是橫向十二個月,縱向五年,標示上年份跟月份,然後標註我生日的月份之後,再用很簡單的線條標示我這一年從幾月到幾月要做什麼,從這一年到下一年要完成什麼。

印象最深刻且反覆修正過最多次的,就是到國外生活的規劃。當時我還不滿二十五歲,一直希望能去外國遊學、學習第二專長,也想利用打工度假的方式延長在國外生活的期間。

各國雖然打工度假年齡要求不一,仍多以三十歲為限,最晚的加拿大是三十五歲,因此我計劃利用變換不同國家的方式,去不同的國家冒險。但身為法律系的學生,有國家考試的目標要完成,考上律師之後要實習,也需要一段工作經驗的累積,因此我的五年計劃一直不斷在修正。

在工作的過程中,偶爾從工作上得到成就感,偶爾因為希望感情穩定,往往使我動搖而不斷地延後想出國的五年計劃,也曾考慮過可能不會實現。但我的心底深處清楚自己一直沒有放棄過,總是在律師工作繁重之餘,仍舊繼續想念著出國,在手帳上繼續畫著五年計劃的線條。雖然清楚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實現,但就是想繼續做好準備。因為不僅未來的事情無法預料,這些隱隱的期待也是心理上很大的安慰。

然後就在二十九歲的時候,不管是心境上還是環境上,終究讓我等來了出國的契機。因為一直以來做計劃的習慣,幾乎沒有多少考慮以及猶豫,很快就踏上我的外國冒險,以五年為單位,中間穿越不同國家,然後在三十五歲之前完成全部的體驗。

提前規劃,才能不錯過任何機會

這一段旅程直到來到日本唸研究所畢業為止,我總共花費了五年。中間我歷經了在菲律賓六個月的遊學、在土耳其二個月的旅行、三個月的美國度假、七個月的澳洲打工,最後在日本留學。

五個國家、五場冒險、五種旅行方式,最後我留下了五份深刻的記憶,也得到了在日本工作的機會,甚至成為了日本人妻。這一段經歷與當初學生時代所做的五年計劃相差甚遠,因為過程中會發生許多不同的狀況以及契機,需要一直不斷地修正。

從最早開始到菲律賓唸英文就是一場意外,在當時根本沒有人去菲律賓遊學,我也是不經意得到這些資訊,在周圍沒有人推薦的情況下,大膽地嘗試,結果效果特別的好。也因為菲律賓的經驗讓我從此可以放膽地說英文,之後再到任何國家,我的選擇都多了很多。

接著跟姊姊一起到了土耳其自助旅行二個月,這是我的人生中一段最冒險大膽的經歷,也將自己的勇氣提升到最高。再到美國與當地家庭一起生活,感受大國雪地的異國風情。然後隻身到澳洲打工度假,從找工作開始,到賺到去日本唸書的經費。

這一連串下來的經歷都是無縫接軌,沒有一段時間被浪費,即使與當初設想的不同,卻是不斷嘗試修正後,在當時做出最好的準備與安排,也讓我在最後有無盡的收穫。

能夠順利的走過這一段歷程,我很慶幸自己總是在做五年計劃,只有在事先預想好今後要做什麼事,才能盡快地安排。像打工度假,基本上都是在前年就必須取得簽證,才能在下一年順利出發。留學也是,如果沒有及早準備好申請的必要資格與條件(例如語言測驗成績),就不可能在短短申請期限中順利的繳交資料,因此事前的計劃真的非常重要。

有了那些計劃在心裡,在做出每一件決定的時候才可以同時為了後續的安排做準備,包括保留下時間與金錢。像我在菲律賓的時候,就在為澳洲的打工度假做準備,思考什麼時機去澳洲最好,在到澳洲之前去一趟美國恰不恰當。

而在澳洲的時候,思考為了來年的日本遊學,我要怎麼存下足夠的留學基金,需要幾份工作才可以支撐。這些事情都不斷在我的腦海裡思量跟規劃,我也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五年計劃。

我最害怕的就是浪費生命,我可以做出錯誤的選擇,但不允許自己錯過選擇的機會,在適當的時機準備好而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是我對自己最大的要求,所以一直以來習慣為未來做打算。而五年計劃是什麼?事實上就是在為未來計劃,將所謂的夢想,原本空洞的作夢,實際化作具體,變成當下實際在做的每件事。五年計劃給我最大的反饋,就是擁有大膽作夢的自信。

妥善計劃,不放棄作夢的勇氣

自從出版第一本書之後,身邊就不乏透過各種管道詢問我如何做決定或尋找夢想的方法的讀者。很多人已經忘記要如何作夢了。其實我覺得不是不會作夢,更關鍵的原因是少了實踐夢想的方法。

當覺得目標太過遙遠,很自然就認為那僅僅是一件理想,而擺放在理想的位階上之後,就很自然地在潛意識暗示自己:理想不過僅只是一份理想,理想化的事情無法成真那也是理所當然。所以當無數個理想都變成空談之後,就漸漸喪失作夢的勇氣。

所以我從來不講夢想,都講我的計劃。經過正名之後,它在我的心裡就不僅僅是個期待,而是可以做而且必須要去做的事。這時候「我的夢想」就變成「五年計劃」。利用五年計劃的養成,把抽象的未來式夢想,變成具體現在進行式的行事曆,然後刻進心裡也安排進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