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今年由於疫情席捲全球,榜上多了不少醫學界人士,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和中國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等人都入列。
美國《時代雜誌》(TIME)今(23)日公布編輯評選的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100)完整名單,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入選。
自2004年開始,《時代雜誌》每年都會從各領域選取當年度世界上最具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將他們分為先驅者(pioneers)、藝術家(artists)、領導者(leaders)、指標人物 (icons)和巨擘(titans)共5類。
在領袖類別中,蔡英文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港譯「默朗普」)、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與代表美國民主黨投身此屆總統大選的拜登(Joe Biden)和賀錦麗(Kamala Harris)並列。

今年《時代雜誌》的百大人物,名單上有54名女性,比往年還要多。
《時代雜誌》表示,今年許多大型的社會運動都是由女性發起,而世界上許多針對武漢肺炎的有效回應,也是來自女性領導者。《時代雜誌》的介紹也特別提到,在蔡英文的領導下,台灣2300萬居民中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相當少,也證明「這個病毒可以被控制,無需仿效中國的嚴厲政策」。
蔡英文的介紹是由友台的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撰寫,內容如下:
蔡英文總統就如同一盞信號燈,投射在中國逐漸靠近的陰影上,向世界傳達台灣不會向中國共產黨低頭。
儘管台灣距離中國只有100英里之遙,但在蔡總統的領導下,台灣既沒有隨波逐流,也沒被捲入。自由是台灣的北極星,這在「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十分明顯。台灣已證明,不需要仿效中國的嚴厲政策,病毒也是可以控制的。
當憤世嫉俗的人說台灣太小、太偏僻而無法抵制中國在該地區野心時,蔡總統毫不畏懼。當中國誘使台灣的盟友中斷與這個島國的聯繫時,蔡總統並沒有因此感到沮喪。我很榮幸在去年台灣的國慶慶典上,與蔡總統見面。我親眼目睹了她是如何為台灣人民的權利挺身而出。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共產主義政權,這位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女性決心抵抗它。她不畏縮。
而蔡英文也在推特上轉發這個消息。蔡英文表示,很榮幸能入選《時代雜誌》2020年的百大人物,她說這項成就不是個人的,而是屬於台灣的所有人。她也重申,如同克魯茲文中所述,她將永遠捍衛台灣人民的權利。
Honoured to be included on the 2020 #TIME100 list. This achievement is not just for myself, but belongs to all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as my friend @tedcruz said, I will always stand up for the rights of Taiwan’s people. https://t.co/pElhvzmI2U
— 蔡英文 Tsai Ing-wen (@iingwen) September 23, 2020
這是蔡英文第二次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蔡英文曾在2016年,以中華民國總統當選人之姿入選,當時由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以「民主新面孔」(A new face of democracy)為題,為她撰寫介紹。
蔡英文也在2015年接受出刊的《時代雜誌》(TIME)國際版,專訪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並以她為封面人物,標題寫下「她可能領導唯一華人民主,這讓北京開始緊張」(She could lead the only Chinese democracy and that makes Beijing nervous)。
TIME's new Asia-Pacific cover: Meet the woman who could be the next President of Taiwan http://t.co/BeB12QkUP0 pic.twitter.com/S7MBTbszQm
— TIME (@TIME) June 19, 2015
台灣祁家威、香港羅冠聰雙雙入榜
2020年是香港動蕩的一年,因為《港區國安法》的通過、流亡到英國的前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入選今年的「先驅」人物(pioneers),由香港前港督彭定康為他撰寫介紹。
彭定康形容羅冠聰是「年輕一代的典型勇敢代表」,稱他毫不畏懼中共的打壓,堅持為香港捍衞自由及民主。彭定康也說,羅冠聰是「反抗北京打壓香港開放社會、自由及法治的年輕一代領袖之一」,與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一同跟隨李柱銘、吳靄儀、黎智英、陳日君等甘願為捍衞港人民主而犧牲個人自由的步伐。
羅冠聰則感謝各界支持,稱自己獲選「也許是過譽;但作為對香港民主運動的肯定,則是恰如其分」。
1. I am thrilled to learn that I am part of the #TIME100 2020 list. It has been a tough year for me -- leaving my hometown and embarking on an exiled life. But with no regrets, I become more determined to commit myself to the intl advocacy front of the Hong Kong Protest. pic.twitter.com/wR2m43KJ5h
— Nathan Law 羅冠聰 ? (@nathanlawkc) September 23, 2020
而在台灣,推動同志權益的領袖祁家威,也入選今年的百大人物。
總統蔡英文為祁家威撰寫的介紹文指出,多年來,祁家威憑藉著比生命更大的勇氣,站在巨大的偏見中。她提到祁家威從數十年前就開始推動同性婚姻平權運動,在那個公民提出倡議可能換來牢獄之災的年代,他無懼危險,一再奔走法院爭取同性平權,他多年來的堅持不懈,最終在2019年換得大法官釋憲,讓政府修法使同性婚姻合法化,照亮了每個人都值得愛與被愛的未來。

而對於入選百大人物,祁家威接受電訪時先是反問「詐騙嗎?」接著才說很訝異能夠入選,比聽到什麼消息都還震驚。他表示,獲選就是一種肯定,跟總統在一起真是與有榮焉,他感到很開心,更提及蔡總統推薦文內的褒獎,是溢美之詞。祁家威也說,跨國同性婚姻仍是一大缺憾,希望可以盡快通過。
走過抗疫的一年,醫學人士入列2020年《時代雜誌》百大人物
今年由於疫情席捲全球,榜上多了不少醫學界人士,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和中國傳染病學專家鍾南山等人都入列。
“Dr. Fauci doesn’t sugarcoat his words and refuses to be pressured by politicians. He delivers the truth, as difficult as it may be to hear, earnestly and with one goal: to save lives,” @jimmykimmel writes #TIME100 https://t.co/r2wSJZybXd pic.twitter.com/CGQmGwQR1C
— TIME (@TIME) September 23, 2020
而最早針對疫情示警的吹哨者、武漢醫生李文亮,也以「永遠的英雄:吹響疫情警報的吹哨者醫生,死於中國」為題,入選百大。文章提到李文亮舉報病毒遭到中國當局警告,稱他發表不實評論且擾亂社會秩序,但李文亮他堅持大聲疾呼,違背了不容異議的政治體制。

「韓版陳時中」鄭恩京抗疫有功,入圍百大人物
另一名值得關注的醫事人員,是韓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KCDC)的主任鄭恩京(音譯,Jeong Eun-kyeong),鄭恩京是今年《時代雜誌》百大榜單中唯二的韓國人(另一名得獎者是電影《寄生上流》導演奉俊昊),由韓國總統文在寅親自替她撰寫介紹。
Jeong Eun-kyeong, South Korea's anti-virus czar, has been included on the TIME 100 list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the magazine announced Wednesday.https://t.co/SDAodAE5de pic.twitter.com/15mSjmrceZ
— The Korea Times (@koreatimescokr) September 23, 2020
文在寅讚賞鄭恩京的正派與貢獻,稱她基於公開、透明和民主的防疫原則,與民眾坦誠互動,帶領韓國的防疫工作取得成功。
文在寅指出,在韓國確認第一起武漢肺炎確診後,從那時起,鄭恩京親自舉行每日記者會,更新確診病例數據、感染源以及相關的測試與隔離。鄭恩京是韓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首位女性負責人,同時也是預防醫學專家,她提高了該組織的防備能力,在疫情爆發前6個月,她協助建立了對於大規模感染的應對程序的手冊,並針對複雜的緊急響應算法進行了演練。
社運代表:BLM正夯,大坂直美入榜與「7個口罩」有關
Tags:
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生活,就用科技來實現吧——你需要的健康照護服務,現正上線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後疫情時代,零接觸服務的需求,使得智慧科技的角色愈發重要,智慧城鄉計畫與先進醫資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技術,擴大既有的共照雲服務,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為民眾建立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許多過去不存在的工具,到今日已成為現實。2008年「智慧地球」的概念出現後,全球便開始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臺灣向來以科技之島自居,自然也不例外。在政府多年來力求數位轉型的政策下,臺灣進入了「智慧城鄉」的時代;所謂智慧城鄉,是運用大數據、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科技,串連市民、產業與地方,以創新的方式讓彼此有效溝通,並針對地方的特色和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進而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
把問題當作燃料,用科技強化服務力
然而,城鄉發展必然會有不均的問題,藉由科技介入、釐清現實痛點的立意雖良善,卻也無法忽視城鄉間的數位落差。在偏鄉地區因為人口流失、高齡化、科技產品使用率較城市低,數位化的腳步自然較為緩慢,向來是各項服務設施鞭長莫及之處。
先進醫資從2018年開始,在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的支持下,在高雄、屏東與澎湖發展「雄健康打造智慧樂活社區共照應用服務」(以下簡稱「雄健康」)。當時總經理黃兆聖就非常清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源不足、人力不足、缺乏回饋三大問題,而數位化、智慧科技等創新力量,正好可以有效的連結偏鄉生活需求與痛點,讓在地化、客製化的服務與設施,全面提升民眾的醫療照護品質。
用最體貼的科技,讓照護範圍沒有邊界
「雄健康」計畫的目標,是在衛生所、醫療院所、長照據點、社區活動中心及商業通路等多元化的據點,設立「智慧健康照護站」,提供血壓機、血氧機、血糖機等生理量測設備的整合服務,同時還支援多種身分識別登入、數據隨身、遠距諮詢、銀髮族健康管理量表等功能,讓市民可以依自己習慣的生活圈,就近接受基礎的照護服務,並且養成定期自主量測的習慣。這些健康紀錄將會上傳雲端、整合數據,不只可以將結果傳送給自己作為提醒,在民眾實際就診時,也能成為醫生評斷的參考,協助醫護人員及早發現異常或是調整用藥,大幅降低醫療資源及人力不足的問題。
同樣對提升醫療資源與人力應用效率有幫助的還包括「雄健康」計畫中的客服機器人腳本。這個功能是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開發多達50種服務的腳本客服機器人,用來即時解決民眾常見的健康問題。只要民眾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疑慮,就可以詢問線上客服機器人,並獲得最初步的協助。最重要的是,這個客服機器人以國人常用的社交軟體LINE作為平台。有鑒於LINE的普及率高,使用者無需重新下載及適應新軟體,對年長者來說更是友善,使用意願便明顯提高,如此一來,為民眾所建立的個人自主健康照護服務,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來了。
立基於「雄健康」在高屏地區和澎湖的發展十分順利,2021年開始便積極與臺南、臺中、高雄、屏東、金門地方政府合作,務求達到更深入、體貼的服務,發展出獨特的「健康共照雲」系統。
靈活因應疫情變化,滾動式修正共照雲服務
原本是為了打造數位醫療照護服務而發展的共照雲,參考了「雄健康」所建立的數位化照護服務內容,同樣使用LINE作為平台,目標同樣是為了解決偏鄉資源和人力不足的問題。沒想到今年五月,在傳染力更為強大的Omicron變異株的肆虐下,疫情擴散迅速,臺南市共照雲的發展也臨危受命,在短短五天之內將服務上線,主要協助民眾獲知疫情訊息、確認自身狀況,另外也提供下載居家隔離單、施打疫苗、申請補助等服務內容。在疫情猛烈的攻勢下,共照雲成為市府、醫療院所與民眾溝通、解惑的最佳橋樑,甚至做到AI快篩辨識服務,協助許多臺南偏鄉地區的民眾不需冒險接觸人群,線上就可以判斷是否確診,後續再由醫療人員介入協助,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擔心和移動。
同時,客服機器人,也在疫情期間提供了最佳輔助。在衛生局、先進醫資和醫療院所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斷地優化、精進客服機器人腳本。無論市民為確診者、居隔者、密切接觸者⋯⋯盡可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機器人的服務中,找到問題的解答。臺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對抗疫情,臺南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就診人數維持在醫療量能之下。客服機器人的出現,減輕了醫護人員疲於接電話、回答民眾問題的瑣碎流程,更能專心在照顧中、重症患者,在疫情大爆發期間不至於崩潰,如此才能真正守住所有市民的健康。」
當然,疫情是一時的,市民的健康才是長久的,「健康共照雲」的目標,是希望可以透過民眾健康紀錄的數據化,成為日常自主照護的重要幫手。下一步,先進醫資希望能跨縣市留存健康資料,成為全國性的第一線照護服務。而這些數據,都將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參考的基準,以便未來做到精準打造各縣市的特色照護服務。
以人為本,發展城鄉均好的未來
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前提下,如何幫助國人健康、安心地迎向老年,已是國家與全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與此同時,臺灣也是一個充滿創新能量、技術發展快速的地方,所以過去所面臨的困難,今日已可以透過科技來解決。
「智慧城鄉計畫」從2018年起,持續針對地方需求,鼓勵業者提出新興解決方案,在推動健康領域方面,不僅是智慧照護,包含遠距醫療、健康量測、智慧運動以及登革熱防治等,都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初心,以科技的力量來照顧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透過政府和企業攜手合作,協助地方數位轉型,並降低城鄉之間的落差,共同建立一個城鄉均好、全民均享的理想未來。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