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音」超過25萬人朝聖的背後:解析漢斯季默配樂的影響力

「王者之音」超過25萬人朝聖的背後:解析漢斯季默配樂的影響力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漢神」是樂迷對漢斯季默的暱稱與尊稱,他揉合電子音樂和管絃聲勢的雄偉曲風,三十年來席捲商業電影音樂巿場,可謂現代電影音樂的代名詞,影響力擴及一個世代,而且方興未艾。

同時,漢斯季默對分享功勞甚至著作權的態度一向開放而大方,並不介意與人共同掛名作者,如果他認為其他音樂家的貢獻對作品極為重要,甚至會爭取將著作名份與之分享,比如金像獎提名的作品《神鬼戰士》,他便堅持擔任演唱的麗莎傑拉德(Lisa Gerrard)與他並列作者入圍。

這個做法,與當年《末代皇帝》的坂本龍一,堅持擔任琵琶編曲演奏的蘇聰並列作者一樣,漢斯季默也是《末代皇帝》配樂的助理製作人之一。雖然已在好萊塢稱霸一方,來自樂團與歐陸配樂體系的漢斯季默,在工作與演出方式上,似乎還是偏好與小型樂團一起激盪音樂創意,一起玩音樂,而且相當珍視這些共事音樂家的才華與付出,無論是助理音樂家或是演奏者。

許多電影音樂家都有長時間合作,特別信任推崇的演奏家,比如熟悉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的樂迷,應該都對他常採用的日本尺八印象深刻,但鮮少人知道松居和(Kazu Matsui)這位旅美日本尺八大師的名號。

然而,許多為漢斯季默表演的音樂家,卻得以因為他的作品大放異彩,在知名度與音樂巿場更上層樓,除了前述的麗莎傑拉德,還有在《埃及王子》中獻聲演出摩西之母的以色列天后歐拉哈拉(Ofra Haza),《獅子王》裏穿雲入霧的高吭男聲Lebo M.,以及近期演出《神力女超人》嗆辣戰鬥電子大提琴的演奏家Tina Guo等。

漢斯季默與音樂家們這種相得益彰的雙贏合作模式,在電影音樂界中顯得特別突出。而漢斯季默的助理作曲家或子弟兵們,許多也成為獨當一面,佳作不斷的作曲新秀。

漢斯季默這種團隊合作的音樂生產方式,對電影音樂產業造成不少衝擊,兩個最常被提及的問題就是同一條生產線下的音樂是否同質性太高?以及是否形成巿場寡佔。漢斯季默團隊的音樂,無論是不是由漢斯季默本人作曲,的確成為近年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標準音色,明顯壓縮了其他獨立作曲家的表現空間,但這種分配,很大的原因取決於巿場喜好,以及在時間壓力下完成音樂的執行力,而且很多時候,關鍵的考量是後者。

電影製作團隊在許多優秀的音樂家中,會選擇趕得上在緊迫的上片期限前交出配樂的人,團體戰在這方面,似乎比獨立音樂家佔便宜。

AP_1714524666269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另一方面,綜觀近二十年主要電影音樂獎的入圍或得獎者,會發現出身Remote Control之外的音樂家依然眾多,新人輩出且百家爭鳴,Remote Control的接案主要還是以好萊塢商業大片為主,不見得真正獨佔了多元豐富的電影類型與機會。

至於Remote Control本身人材濟濟,彼此合作激勵,也互有切磋競爭,漢斯季默以他的品牌為大家爭取了機會資源,音樂家們最後只是依附跟隨,扮演體制中量產制式音樂的樂匠,還是藉此環境成長茁壯,發揮所長,另闢格局而自成一家,那就各憑實力與修行造化,我們還是看到許多來自Remote Control的音樂家,如今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比如《馴龍高手》系列的約翰包威爾(John Powell),《冰與火之歌》系列的拉敏賈瓦帝(Ramin Djawadi)等等。

勇於挑戰,精英匯粹,擄獲大眾的現代電影音樂大師

潮流的領導者,往往需要顛覆突破傳統規格,或許不是每個作品都能獲得成功,或許有些做法引發爭議,但沒有挑戰就沒有新的可能性,新的時代有新的電影風貌,常常需要新的音樂技術風格,新的創作思維,以及新的製作模式與其配合,漢斯季默無疑是這個時代電影音樂最重要而原創的領導潮牌,而其成功不僅在於他對當代音樂工具的精熟運用,也在於他個人的天份才華,熱情努力,開放融容,使他得以在電影音樂史上,寫下極具份量與啟發性的一章。

活動資訊

  • 名稱:The World of Hans Zimmer 漢斯季默:好萊塢王者之音
  • 日期:待定
  • 地點:台北小巨蛋
  • 欲知詳情請點此

本文由加點音樂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