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王者之音」的背後秘辛:漢斯季默不會指揮,如何引領整個交響樂團?

「好萊塢王者之音」的背後秘辛:漢斯季默不會指揮,如何引領整個交響樂團?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會指揮又如何!身為配樂家的漢斯季默如何打磨出風靡全球的Live演出?

文:林紙鶴(樂評)

近年來,電影音樂不再藏身於幕後,包括《星際大戰》、《哈利波特》系列,或高雄春天藝術節的草地音樂會,都陸續以現場樂團同步搭配影像播放,為影癡樂迷呈獻更具立體感的影音魔力。有些成就斐然、盛名遠播的作曲家,在眾人殷盼下規劃組曲展演,讓自己的音樂不再單純為電影服務,而是能被獨立聆聽的藝術發表。

義大利巨擘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1928-2020)、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久石讓、詹姆斯紐頓霍華(James Newton Howard)、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他們都親上指揮臺,為聽眾帶出與CD、黑膠、串流截然不同的聲響體驗,並以指揮棒跟手勢動態,跳脫過去獨自苦耕五線譜的靜謐身影;年輕一代的布萊恩泰勒(Brian Tyler),更努力塑造出活耀幕前的潮牌形象,為這一行注入鮮活朝氣。

然,有一人完全採取跟其他作曲家不同的策略,由於他無法指揮交響樂團,他便改以集聚各路演奏好手,讓他們盡情發揮表演魅力,就像以他之名來舉辦的嘉年華,引領聽眾一塊加入熱情瘋狂、聲勢浩大的搖滾派對。

而他,正是漢斯季默(Hans Zimmer),不斷締造影音能量與展演熱潮的領航者。自2014年10月開始試辦兩場,迄今早就超過上百場,不僅巡迴歐美各國,還拓展至亞洲的韓國、新加坡跟香港;甚至於2017年美國科切拉音樂節(Coachella Music Festival)開演,以《黑暗騎士》組曲嗨翻上萬群眾。在燈光投影與熱鬧氣氛下,始終掌舵電子合成器與吉他的季默就如搖滾巨星,他也以此為傲,並不斷實踐電影音樂推向廣闊大眾的更多可能。

大師也需要克服舞台恐懼症

季默曾說:「其實我曾對現場演奏感到恐懼,但我不能一直被恐懼主宰著自己,為此,我必須做點什麼」。早在2000年10月,季默就在比利時根特影展舉辦人生首場作品音樂會,不僅有他當時最新創作《神鬼戰士》的〈Am I Not Merciful〉,亦有早期回顧《一的力量》及《懷胎九月》;就算選曲不少以傳統管弦樂隊與合唱團為考量,但他已成功玩出可行的新方向,也就是將獨奏家、歌手、任何對現場演出有幫助的音樂人,納入未來選曲或重新編輯重點。

結束根特表演,季默繼續回歸幕後,沒再加碼第二場,可他並不打算就此「告別」舞台;在2007年,他便安排於《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首映會上演出組曲,那是他首次刷彈電吉他的公演紀錄,而一旁打鼓的羅恩巴夫(Lorne Balfe)後來也開始獨立接案,例如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

2008年,與詹姆斯紐頓霍華共同創作的《黑暗騎士》上映,他們一塊進行首映會演奏,兩大作曲家同台演出,堪稱當年傳奇。隔年,夢工廠為慶祝公司的停車塔完工,並慰勞參與動畫片《功夫熊貓》的員工,邀請季默再辦一次音樂會,但規模比較小,且地點選在停車塔頂樓。

那是場私人夏夜派對,據說只限定員工跟家屬同歡,季默還把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哈利葛瑞森威廉斯(Harry Gregson-Williams)跟賈布隆斯基(Steve Jablonsky)全都找來,一同複習《馬達加斯加》跟《史瑞克》旋律。

到了2010年,片商為《全面啟動》特地製作一場氣勢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首映音樂會,陣容除了管弦樂團,還有負責〈Non, je ne regrette rien〉法文歌的獨唱與英國樂團吉他手強尼馬爾(Johnny Marr);那是我第一次見到華裔大提琴家郭婷娜(Tina Guo)於舞台表演的時刻,也是季默陶醉主題曲〈Time〉琴奏的首場獨秀。

我以為我會克服舞台恐懼症,但事實並非如此」。然而,季默還是挺過來了,即使他明白恐懼總會伴隨著他上台。於是,一場又一場的公演,不論電影首映派對、電視節目或小型單曲演奏,甚至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伴奏,他都熱切擁抱每一次奏出音符的愉悅時刻。

「兩種」漢斯季默演奏會

2017年夏季,季默二度展開歐美巡迴,我專程飛到紐約、連續朝聖兩場,完成晉見大師夢想。雖然沒機緣親炙本人,我卻幸運見到兩位吉他手團員,古斯里戈文(Guthrie Govan)與強尼馬爾的兒子尼爾馬爾(Nile Marr)。

目前,節目型態可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我在紐約看的版本「漢斯季默巡迴演奏會」(Hans Zimmer Live Tour),由季默全程坐鎮,來回彈奏鋼琴、合成器與電吉他,且以主持人之姿為每段曲目解說;第二種則自2018年啟航的「漢斯季默:好萊塢王者之音」(The World of Hans Zimmer: A Symphonic Celebration),季默退居幕後、擔任執行策劃與節目統籌,並不會上台表演,但他眾多才華洋溢的獨奏好友,會為聽眾帶來更多第一種節目所沒有的管弦組曲,像是《不可能的任務2》、《珍珠港》或《亞瑟王》。

以《達文西密碼》專輯為例,第一種節目僅帶出片尾主題曲〈Chevaliers de Sangreal〉,但第二種節目就有較多篇幅細節,並透過聲樂合唱、女音獨唱,呈現原作〈The Citrine Cross〉、〈Poisoned Chalice〉極佳的宗教氛圍及神秘色彩;尤其〈Beneath Alrischa〉後段大量不和諧音的弦樂編制,更是交響組曲的亮點,因為驚悚樂章常常無法獲得公演,可能怕嚇到聽眾。另一段組曲《小馬王》也充分發揮管弦的熱切活力,在樂隊指揮馬汀蓋爾納(Martin Gellner)精準拍點帶領下,以虛擬合成器交疊真實演奏的〈Run Free〉原曲竟能生動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