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定律告訴你,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會不斷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世事充滿不可能的巧合和奇蹟,《不大可能法則》搜羅天下間不可思議的奇聞異象,人生所需的理性常識及洞明世事的智慧,本書兼收泰半,若能汲取書中五條定律的智慧,可免受妖言迷惑,終身受用。
Photo Credit: English Wikipedia user Davkal,CC By SA 3.0
其實龍門不用擴得那麼大,只要願意在海量數據裡疏扒,怎麼驚奇的巧合都找得到。1990年,當「金字塔由高等智能建造」那些兒時曾相信的古老傳說一一幻滅之際,又有人提出,埃及Giza大金字塔群和獵戶星座遙遙呼應。「差不多」相差多少,讀者可以憑上圖判斷。如果古埃及人的測量技術只有這個精確度,有沒有可能建成數百萬塊巨石都必須精密得不可思議(真)的金字塔?
其實只要願意相信,加點想像,Da Vinci Code也可以當作史實,正如「剛才」想起妳的時限,一秒太嚴格,一天兩天都可以。若是久別重遇,幾個月前「才」想起妳,也算是「剛才想妳就見到妳」的奇蹟。筆者相信,在「差不多先生」充斥的國度,巧合和奇蹟一定特別多。
機率槓桿定律─The Law of Near Enough
被神化的事情多數無傷大雅,可是當機會率被有如「炒孖展」投資的槓桿放大,就成為大殺傷力武器。投資銀行以「萬年不遇」的事件為拖垮市場的錯誤機率和模型開脫,特區官員連年黑雨之後仍指為「兩百年不遇」而無視氣候變遷對機率的影響,甚至有醫生指證無辜母親兩嬰自然連夭的機率只有7,300萬份一(原告被判終身監禁,上訴得直獲釋,四年後酒精中毒去世),都是因為「機率槓桿定律」所揭示的機率數值上或模型上的錯誤運用,造成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兩嬰連夭案中,醫生犯了兩個錯,一是嚴重低估了嬰兒天然夭折率,二是獨立看待兩件相關的事件,將兩個低估了的機率相乘,得出不可能發生的結論。除去扭曲事實的槓桿後,機率不再是「百年不遇」,可是已鑄成大錯。最不幸的是,由法官、證人至陪審團,沒有人能指出醫生舉證中的初級謬誤。法庭經常造成冤獄,常因人腦不諳處理機率。
不要再說不可能
更容易令人被迷惑的檢察官謬誤,是機率倒置所致。案發現場發現被告的指紋,我們都以為就是「鐵證如山」,最少檢查官希望法官和陪審團這樣想。但不要忘記,法庭的首要責任是避免判錯無辜。法官和陪審團判案需要評估的,是「如果現場有被告的指紋,被告是清白」的機率,而不是「如果被告是清白,他留下指紋」的機率。若然前者足夠大,疑點的利益必須歸於被告。若將機率倒置,即使沒有造成冤獄,已顛倒法治精神。
「如果你守法,怕甚麼?」當政府意圖加強監控,在公共場所裝設CCTV或爭取侵犯私隱進入個人戶口的特權之時,這不是理由。因為即使我怕,亦不代表我不守法。The Fallacy of Transposed Conditional,是日常說理討論最容易迷途而不自知,或成為指鹿為馬的手段。
「不大可能法則」疏理成五大定律之後,漢德教授回到本源, 在The Human Mind一章中指出,人的思維囿於演化生成的模式,沒有處理機率的本能,提醒我們小心處理不確定的事情,不要太信頼直覺。
尤其是,不要再說不可能。
最後,《不大可能法則》搜羅天下間不可思議的奇聞異象,已夠令人嘆為觀止,讀者若能耐心細讀,汲取五條定律的智慧,更可免受妖言迷惑,甚至有助洞悉由天演以至上帝粒子、人擇原理等自然法則。人生所需的理性常識及洞明世事的智慧,本書兼收泰半,可謂終身受用。
註
Anthony Hopkins香港譯名,維基百科譯為「安東尼·霍普金斯」。
台灣版中譯本將原文的法則(principle)和定律(law)統稱為法則,為免混淆,本文改稱後者為定律。本書的所謂 law 及定律,並非數學或科學定律,而是互相重疊和闗連的機會率邏輯進路。
Photo Credit: English Wikipedia user Davkal, CC By SA 3.0, Girl from petrovka movie poster, Reimelt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輯。原文刋於蘋果日報What we are reading,本文為加長改寫版。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楊士範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