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役、1年義務役優先教召,議員徐巧芯建議恢復徵兵制、女性也應當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防部長嚴德發表示,希望戰力越強者能教召回來訓練,因此教召將以一年義務役和志願役退役的對象為優先。國民黨議員徐巧芯則表示,女性也應該服役。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全球至少有11個國家要求男女性都必須服兵役。
(中央社)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4個月軍事訓練役男逐漸成為後備部隊主要戰力。國防部長嚴德發今(29)日受訪表示,雖然軍事訓練役逐年成長,但作戰需求希望戰力越強者能夠教召回來,因此以志願役跟1年義務役為優先。
媒體追問,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認為應恢復徵兵制,且女性也應當兵,詢問嚴德發看法。嚴德發說,他知道外界有這些聲音,國防部還在評估。
《Newtalk》報導,徐巧芯在上網路政論節目時表示,大部份民眾不熟悉軍事,若兩岸發生衝突,戰力無法增強;她認為應該要有更多人學習軍事相關技能,建議將現行募兵制改回徵兵制,男性和女性都應該服兵役。
立法院院會今天邀請行政院長蘇貞昌、主計長朱澤民、財政部長蘇建榮列席報告「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編製經過並備質詢。
由於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示警,4個月軍事訓練役男逐漸成為後備部隊主要戰力,呼籲國軍儘早準備對策。
國防部長嚴德發說,後備戰力跟常備戰力息息相關,常備部隊目前以志願役為主,後備編管大概有3層結構,包含志願役、1年期義務役、4個月軍事訓練役。
嚴德發指出,後備編管數量以1年期義務役最多,但目前已逐年下降;雖然軍事訓練役逐年成長,但以作戰需求而言,希望戰力越強的能夠教召回來,才以志願役跟1年義務役為優先。
媒體詢問,是否會增加教召頻率。嚴德發表示,國防部正在規劃改革後備戰力,包含教召次數、天數及後備的裝備、訓練量,已趨完成階段,將適時公布。
至少11國要求男女皆須服兵役,委內瑞拉增兵有手段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去年提出的報告,全球目前至少有11個國家實施的徵兵制涵蓋男性和女性。最有名的是以色列,所有公民都必須服兵役,役期不一定,數月到數年都有;《商業內幕》報導,一般而言,以色列男性應服役3年、女性2年,跨性別人士自1993年起也可以服役。
非洲的厄利垂亞、馬利、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亞洲的北韓,也都有要求女性服兵役。《商業內幕》指出,北韓的兵役期是全球最長,自17歲開始,男性應服役10年、女性7年。
非洲的貝南、維德角(Cape Verde)、莫三比克、以及北歐的挪威、瑞典則要求男女皆須註冊兵役,但實際是否入伍或服役兵種、時程則仍有選擇。皮尤研究中心以挪威為例,挪威要求所有年輕人要在武裝部隊裡服役1年,退伍後會有教召,直到44歲前,共需完成7個月的教召;不過雖然所有挪威公民都有註冊,但沒有人在違反個人意願的情況下入伍。每年被徵召入伍比例都差不多,只佔註冊數的六分之一。
有些國家不是徵兵制,但會採行其他方式讓人們不得不服兵役。例如委內瑞拉憲法禁止強制徵兵,但也強調每個人民都應盡國防義務,因此男女都必須註冊兵役,確實入伍者可享政府提供的終身福利,例如牙醫或健保;無法證明自己曾入伍的人,則不能就讀大學、取得汽車駕照、擔任公職或領取政府獎學金,生活處處受限。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志願役、1年義務役優先教召 嚴德發:強化後備戰力(中央社)
- 呼籲恢復徵兵制 徐巧芯:女性應當兵 我自己也願意(Newtalk)
- Fewer than a third of countries currently have a military draft; most exclude women(皮尤研究中心)
- The US may revisit military drafts. Here's what life is like in 10 countries that already have them(商業內幕)
責任編輯:林宜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