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遠洋漁首次獲列美國「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未來出口將面對嚴格限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主要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等都有跟台灣船隊採購,這些廠商必須向消費者保證他們所提供的產品並非來自受到剝削的漁工,也沒有間接助長強迫勞動。
美國勞動部於9月30日晚間公布「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首次將台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中。日後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產品出口美國將面對嚴格限制,除非可證明產品並非由強迫勞工生產,否則可能不得進口。
根據綠色和平發布的新聞稿,「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List of Goods Produced by Child Labor or Forced Labor)在美國普遍被認為是對於強迫勞動狀況具有公信力的資訊來源,也是美國企業的採購決策及社會責任政策制定的依據。
美國是台灣漁獲主要出口市場之一,主要銷往超市、自助餐和餐廳等通路;但未來台灣漁獲銷到美國後,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會發布暫扣令,而進口商則要提供3個月內產銷履歷,證明產品並非由強迫勞工生產,否則不得進口。
環保、勞工團體呼籲:政府的政策落實效果不足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資深海洋顧問Andy Shen指出,美國勞動部決定將台灣遠洋漁船捕撈的漁獲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證實了早已知道多年的事實,台灣漁業中存在許多強迫勞動而來的血汗海鮮。
Andy Shen說,美國主要零售商例如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和擁有全國知名度的美國老牌鮪魚罐頭「大黃蜂」(Bumble Bee),都有跟台灣船隊採購,這些相關廠商必須向消費者保證他們所提供的產品並非來自受到剝削的漁工,也沒有間接助長強迫勞動。
綠色和平表示,台灣遠洋漁業所捕撈的漁獲產品銷往美國市場,主要對象為超市,自助餐和餐廳等通路,美國作為台灣漁獲主要出口市場之一,認為此項制裁預計將造成遠洋漁業中難以計算的經濟損失,也影響台灣在國際間的人權聲譽。
綠色和平表示,美國勞動部之所以決定將台灣遠洋漁船的漁獲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是由於多年來不同的調查和報導,發現台灣遠洋漁業系統性的強迫勞動仍然存在。政府和漁業雖然已採取不少措施,但這些政策執行和落實效果方面顯然不足 。
另外由多個人權、移工、環保團體以及宜蘭縣職業漁工工會共同組成的「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也指出,歐盟於2015年發出黃牌警告,促使臺灣改革漁業法規,但是儘管國際社會已經明確指出「非法漁業」與「強迫勞動」的關聯,政府在強化法規以打擊非法漁業時,卻忽略了外籍漁工的勞動問題。在遠洋漁船上工作的外籍漁工仍然承受著雙軌制度的「境外聘僱」所帶來的差別待遇,面臨被強迫勞動的風險。
許多媒體都報導,包括《蘋果日報》、《報導者》、《鏡傳媒》都透過長篇的專題報導,講述這些外籍漁工的血淚故事。相關團體也多次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這些漁工的勞動權益。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上週還在立法院提案,為了保障外籍漁工的權益,要求漁業署在給予紓困補助的時候,排除近一年來有違規紀錄的業者,這個提案最後獲得通過。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呼籲,勞動部和農委會漁業署應承諾在本屆立法院會期內,推出改善遠洋和沿近海漁業中漁工勞動條件的政策,包括加強落實漁船上的勞動檢查、漁船資訊透明度、漁獲資訊的可追朔性以及提升觀察員覆蓋率等,避免強迫勞動及人口販運的發生,挽救台灣漁業。
漁業署:暫時不會受影響
《聯合報》報導,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證實確有此事,雖然是美國正式公告,我國的魚貨並沒有因此就不能出口進入美國,但對於我國的形象「不是很好」。不過根據漁業署在官網上的聲明,台灣遠洋漁獲輸美暫不受影響。
漁業署表示,該清單係美國國會依據西元2005年「人口販運被害人保護重新授權法」授權勞工部發布,自西元2009年首次發布,西元2014年起每2年發布1次,目的並非制裁或禁止進口,而係提高公眾對童工及強迫勞動之認識,並促進與相關國家合作解決此類問題之努力。本次公布的清單包括來自77國之155種貨品。
漁業署說明,從2017年起,就依《遠洋漁業條例》制定《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也持續不斷努力改善外籍船員的權益與待遇,包括參考聯合國漁業工作公約(C-188公約)將工作時間規範納入、強制定型化契約保障薪資及保險、實施仲介管理評鑑、修正涉及人口販運的通報程序、加強在國內外港口的檢查與船員訪查,並對違規漁船經營者依法予以處罰等,以持續改善遠洋漁船上外籍船員的權益與待遇。
漁業署強調,改善外籍船員權益與待遇是漁業署持續精進的目標,目前除了持續辦理外籍船員權益保障政策面改善措施及落實執法外,也不斷透過各項會議蒐集瞭解產業界與NGO團體的意見,後續將持續透過駐外單位向美方溝通說明並就該議題共同合作,也呼籲漁船主應妥善照顧外籍船員,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楊士範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