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沒說的秘密:在台北市「有沒有房」會走向完全不同的命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數據上來看,比起其他國家台灣的所得分配好像相對「平均」,但若將「可支配所得」、「薪資」、「租屋開支」等統計相互對照,會發現在台北有房或無房,在財富累積上會走向完全不一樣的道路。
文:Leo Chu
台灣的低薪現象持續發燒,房價不斷上漲,「買房」遂成為台灣許多受薪族群只敢仰望、不敢奢求的夢想,「租屋」是這種情況下,少數可考慮的選擇之一,並勾勒出「擁有房產」在台灣的優勢外貌。
「有沒有房」譜出差距的序曲
所謂的「貧富差距」是指一個群體裡面每個人之間的經濟資產(財富)及收入的分配不均等,貧富差距也可被用以描述在一個時期之內不同行業的收入或財富,以至一個人一生的收入和財富狀況。
「差距」的表面原因是源自於分配的「不均」、數量上的「多寡」,深層的根本原因則是源自於「累積財富的速度」。
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020年8月14日公布2019年家庭收支調查,調查發現貧富差距再惡化,2019年收入最高的前20%家庭,所得是最低20%家庭的6.1倍,創下七年來貧富差距最大。據主計總處的調查指出,2020年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是182,000元,比2019年增加7000元,2019年最高20%家庭每戶平均所得是213.8萬元,最低20%家庭每戶平均35.0萬元,兩者差距6.10倍。
主計總處對此說明,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已是比較平均的,以各國前1%的高所得者「所得占比」為例,台灣為10.68%、日本10.44%,皆低於南韓12.16%、新加坡14.02%以及美國20.52%。
然而問題在於,主計總處所稱的「前1%高所得者」真正用以累積財富的工具,並非主要源自於「薪資」(薪資僅占微不足道的比例),舉凡可供操作財務槓桿的投資工具大概皆無不持有,熱門投資標的──房產自然也在其中。房價持續飆漲的情況下,「無房」、「持有一間自住宅」、「持有多間房同時可供自住、出租」,簡列出的三種情況所累積財富的速度便是天差地遠。
無房者固定支出房租,意即對他們來講,有一部分的薪資所得注定不屬於他們,經年累月下來,便與至少持有一間以上房產的人差距甚大。
反觀有房者,不僅不必挪出部分所得支應房租,倘「持有一間以上的房產」,又可透過出租閒置的房產,額外增加實際所得,且這種出租得來的收入不見得會被納入統計,形成統計上的漏洞。是故,才會有台灣看似較其他國家,所得分配較為平均的「錯覺」,倘依照上述邏輯實際調查或是進行質性研究,台灣的情況不見得較其他國家緩和。

用「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比較「薪資中位數」,會發生有趣的現象
台灣在統計所得時,經常使用「可支配所得」的概念進行統計。「可支配所得」即所有所得收入扣除非消費性支出,比如利息支出、社會保險保費、稅金、罰款及禮金等等之後,剩餘可以用來支應日常生活開銷(消費性支出)的所得,謂之「可支配所得」。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落在新台幣90.5萬元,每人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則落在30.3萬元(參表1、表2)。若綜合比對不同數據後,則會發現奇特的問題。台灣薪資的中位數(含經常性與獎金等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49.0萬元(平均每月約4.1萬元),台灣的「非消費性支出」總平均為21.27萬。
假設每戶都是「雙薪家庭,且以薪資中位數進行計算」,加總之後薪資收入約落在90至100萬間,那麼不論是以個人或者是雙薪家庭的薪資中位數扣除非消費性支出,戶數可支配所得中位數、人數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都不會是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數據,更可能接近的是第四分位組所呈現的數字(參表1、表2)。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位數源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年家庭收支調查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位數源自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年家庭收支調查
大部分家庭、個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薪資」(暫且不論前1至10%的高所得者及手上持有的投資工具),那麼可支配所得的「分布」理論上會類同薪資分布。
以薪資中位數49.0萬、平均每月約4.1萬元在行政院的薪情平台上進行落點分析(參下圖),能夠發現分布的「峰值」集中於左側而呈現單峰狀,表示多數人集中在中位數以左的區塊,意即統計呈現出的是薪資在中位數以下才是多數人的真實寫照。既然多數家庭、個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薪資,自然會影響可支配所得,綜合言之,可支配所得恐沒有這麼樂觀。

在台北市,扣掉房租和水電瓦斯的收入,已經不夠用了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8年房租及水電費佔家庭消費支出的23.95%,相較2017年上升0.05%。這項統計是以全台灣進行平均計算,再依不同縣市進行細分的話,房租負擔則各有天差地別的不同。
以台北市的無自有住宅家庭平均月收為例,約有59.4%家庭的收入未滿五萬元,有38.9%的家庭之收入在五萬元以上(參表3),若把主計總處公布的2018年台北市房租相關的消費性支出一併納入檢視,台北市的月平均租屋相關支出約25,889元(參表4),放入不同的台北市無自有住宅家庭平均月收入則占比不一,但不會少於25%,即使是25%都已高於主計總處公布的23.95%。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主計處 2019年11月 《台北市租屋市場概況》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月平均為自行計算
有房無房,道出優勢和無奈
台北市的租屋支出(包含水電)是每戶平均一年須花費約31萬。如果依照戶數可支配所得的中位數──90.5萬(一年),90.5萬扣除31萬,僅餘59.5萬,各家戶中有三至五人的家庭佔了台灣家戶的52.25%,每戶扣除房租後剩餘的新台幣59.5萬元,進行重新分配的話,平均每人每年分配到的可支配所得約11.9萬至19.8萬間不等,每月則落在9,916元至16,500元間不等。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