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地、產、人是推動地方創生的關鍵三元素,其中最關鍵的是人

地、產、人是推動地方創生的關鍵三元素,其中最關鍵的是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9年是地方創生元年,但不少地方創生的動人故事都超過十年以上,從起心動念、燒腦捲袖、苦心經營、到卓然有成、分享共創,長期累積的願力召喚更多人回鄉創生。

文:詹偉正(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副總經理)

地、產、人是推動地方創生重要的三個元素,地方、產業和人,其中最關鍵的是人,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偏鄉創生的過程,尤其如此。

每一個成功的地方創生故事,背後都有一個百折不撓的人,或許因為照顧雙親回鄉而創業、或許承接家業、或許投入鄉間的老宅再生、或是為了與枕邊人為伴而移居......無論是什麼機緣留在偏鄉,看到偏鄉老、幼、窮的問題、或看到機會、或想實踐理想、或單純地希望生存下去,開始思考解決的方案,事業化的想法;接著爭取資源與關注,讓事業可以生生不息的運作,甚至更進一步地影響更多人。

竹山何培鈞從天空院子的老宅再生,民宿求生,到小鎮文創的地方聯結,到接軌國際的理念擴散;林峻承從三峽關懷弱勢學童、整建老屋、各項事業的經營到爭取政府資源擴大影響力;金山賴家華從回鄉承接地瓜田、到投入農村六級化事業創辦汪汪地瓜園、更進一步成立北海創生聯盟連結北海岸的回鄉夥伴們。

雖說2019年是地方創生元年,但不少地方創生的動人故事都超過十年以上,從起心動念、燒腦捲袖、苦心經營、到卓然有成、分享共創,長期累積的願力召喚更多人回鄉創生。

無論是什麼原因要移居要回鄉,就像火箭要離地升空時需要最大的推進力,在起心動念的時候,最需要啟動的熱情與勇氣,熱情要大過冷靜,勇氣要能開啟行動;展開行動,燒腦規劃,若不能發揮創意,通常過不了成本效益這關,光憑一腔熱血,若沒有妥善的規劃,很容易就彈盡援絶,鎩羽而歸。

壽豐的淺草堂堂主曾吉生,投入有機農業的加工,回鄉多年看到不少人回來種田,到了最後經濟上無以為濟,又回到台北當上班族。事業的規劃就像里山十帖的岩佐十良,改造里山的百年傳統旅宿,成就日本知名的絶景湯旅,若沒有百分的創意巧思和捲袖躬親的執行力,就只能成為平庸的溫泉旅館,辛苦的討生活。

偏鄉人潮少,資訊流通擴散需要更多力道,好的事業構想要成功,還需要苦心經營的堅持和機運,就像天空院子在苦撐後遇到馬修連恩音樂會,或是汪汪地瓜園在金融風爆乏人問津時,媒體報導的即時雨,在機運來之前要能堅持經營,在機運來之後經營也要堅持,堅持初衷和品質,需要耐力與無限的正向能量。

卓然有成不只是事業上的獲利,而是事業生存的同時,對地方也有所貢獻,例如汪汪地瓜園的開設,召募地方上年輕人創造了就業機會,與在地的地瓜農契作帶動了在地的產業,創設北海創生聯盟,號召北海岸的回鄉創業青年,形成地方企業的群聚,獲得鄉里地方的認同;天空的院子成功後,大量結合在地的產業,從餐飲、住宿用品、體驗活動等,帶動聚落共生,共發揮創意,發展更多的產品服務,讓地方上的老人、外地的專業者,都能參與其中。

秋天的花開了 台灣欒樹綻放(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下一個階段則是分享共創,分享成功的經驗,和地方分享成果,協助更多移居或回鄉的後進,共同創造更多活化地方的事業或活動,活絡地方工作和人的循環,逐步地尋回地方的光榮,而且讓年青人孩子們繼續以地方為榮,召喚更多人回鄉共同努力。

因為政府單位和中衛中心不斷地倡議,一群在地創業超過十年的地方創生先行者示範了地方創生人的能耐,如同星際大戰中的天行者,用原力對抗帝國的暗黑勢力;而地方創生人用地方創生的信念為原力,深入偏鄉經營事業,以信念帶動改變,對抗城鄉差距的命運。近年來風行草偃,年輕的後輩們也試著用自身所學深入偏鄉,扮演在地經理人的角色,希望透過他們的熱情和專業,挖掘地方課題、用事業化的手法、整合社會資源,創造地方的新價值。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地方創生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