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綠能的高估與低估:核能、地面光電、屋頂光電的爭議與未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氣候變遷加上核能漸成昂貴又緩不濟急的選項,綠能在台灣不斷發展,然而對照政府的規劃與實際完成度,有什麼部分高估?什麼部分低估?又該如何面對綠能發展時的爭議呢?
文: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2020年世界各國為肺炎疫情疲於奔命的同時,全球各地也正遭受極端氣候重擊。中國長江流域劇烈暴雨,令130萬人遷離;美國加州史上第二大野火,燒毀等同5個台北市面積土地;日本九州強降雨造成山體滑坡、44人死亡,驚悚畫面震驚全球。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也無法倖免。1900至2012年間,台灣均溫增幅比全球還高。今年二月久旱導致河水鹽化,數十公頃秧苗因此枯黃;五月暴雨成災,西南沿海魚塭潰堤,漁民血本無歸;七月台北氣象站更測到有史以來首次39.7度高溫,國家災防中心氣候變遷小組更預測,未來突破40度高溫恐是常態。
氣候緊急時代,各地弱勢人民、生態環境、農漁產業,往往也是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為了減緩氣候變遷、減少化石燃料使用與二氧化碳排放,啟動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以建立碳中和甚至負碳排放的國度,是全球各國刻不容緩的責任。
全球瘋綠電,台灣的現況又如何?
當Apple、Google等跨國企業也紛紛加入RE100行列,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這意味著以外銷為主的台灣產業鏈,像台積電、日月光等企業,也必須快速跟進使用再生能源,才能維持國際競爭力。
但台灣高達92%能源仰賴進口石油、煤炭與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再生能源因起步落後,目前僅佔全國電力5.5%,完全供不應求。更嚴重的是,過往重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台灣中南部空氣污染嚴重,排碳量居高不下,直接賠上人民的健康與環境品質。
為了減污、減煤,再加上台灣三座老舊核電廠在2025年前將陸續屆齡除役,蔡政府訂定2025年能源轉型的階段目標,燃煤發電將從46%降到27%,降幅超過核電,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氣增加到50%、再生能源20%。如果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無法達成目標,則燃煤恐難以降到27%,無法滿足國人及國際社會對於台灣減污、減碳的要求。

資料來源:地球公民整理繪圖
核電不是選項,昂貴又緩不濟急!
那有可能讓核電多發電來減少燃煤嗎?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第一、核電延役至少需要5年時間進行檢修、採購、汰換老舊零件,還須通過安全測試,並至少運轉10年以上才能符合經濟效益。
第二、台灣三座核電廠都已不能申請延役,核一廠已經開始拆除作業,而核二及核三廠也都已進入除役環評程序,核四廠則還沒蓋好,完工遙遙無期,不可能在2025年前商轉,就算未來某一年核四蓋完了,最多也只能貢獻6%電力。
第三、再生能源的成本快速下降、建置快,更經濟、更安全、更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相對於再生能源,核電昂貴又緩不濟急, 根本不符減碳減污的時程和需求,不如趕快對核電死了心,好好發展再生能源。
總而言之,2025年5月核三廠二號機屆齡除役後,台灣確定將邁入非核家園。
另一方面,燃氣發電量受限於天然氣進口量,在天然氣接收站與儲槽存量擴展不易的限制下,使得燃氣發電難以再大幅提高。儘管燃氣發電時所排放的PM2.5、硫氧化物等污染物只有燃煤電力的2~4%、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碳也不到四成,是相對乾淨的化石燃料,但為了達到碳中和,燃氣發電在2025年後也要逐步減少,甚至淘汰。
因此,如果要落實減煤,甚至加速減煤減污減碳,台灣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必須同時發展再生能源與積極推動節能。
屋頂型光電提前達標,顯示潛力嚴重低估
再生能源的特性,就是善用所在地區源源不絕、可再生的天然資源,轉化為因地制宜的能源,太陽能、風力、水力、生質能、地熱、海洋能…等都是台灣可以利用的再生能源。但目前就技術與可發展規模來說,台灣的再生能源仍以太陽能與風力為主,水力與其他類型為輔,未來若地熱、海洋能獲得突破性成長,就能再加速台灣再生能源發展。
為了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20%的目標,蔡政府設定2025年風電設置6.7GW、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下表列出陸域及離岸風電、屋頂型與地面型光電的目標與進度。

資料來源:能源局簡報,地球公民整理
從表可知,屋頂光電超乎預期,提前達標,顯示政府低估了屋頂光電的發展潛力。提高屋頂型光電的設置量,可以減少地面型光電的壓力。地球公民與眾多友團2020年4月召開體檢光電記者會,首要訴求就是提高屋頂光電的設置目標,7月立法院公聽會中,更再次痛批各部會推動屋頂光電欠缺積極的目標和策略。
反觀地面型光電,卻是所有類型中進度最遲滯的,因為地面光電在各地爆發與土地原有的生態及農漁產業價值衝突的問題。這情形也出現在歐美日韓等國,許多國家正在發展解決方案,而台灣因為地狹人稠,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也就更加嚴峻。
究竟我們需要多少光電與土地呢?以2025年地面光電設置目標14GW,大約需要1.4萬公頃土地,約佔台灣平地1.3%,但這只是階段目標。若要在2050年與世界同步達到碳中和,在國內其他再生能源未具規模前,還需要更多太陽光電,也意味著需要更多土地或屋頂。
地面光電爭議多,那可以不做嗎?
我們認為屋頂光電一定要優先推動,要設法讓家家戶戶都盡可能裝上並使用太陽光電。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一個事實:光靠屋頂光電是不夠的。
根據核研所[1]的研究報告:「屋頂型太陽光電潛能若僅以近20年建築面積估算可達8.14GW」,雖然台灣屋頂光電潛力不僅如此,但如果未來再生能源要提升到100%,光靠屋頂型光電顯然是不夠的,我們恐怕難以避免設置地面型光電。因此,問題在於該設多少?設在哪裡?又該如何處理地面光電的爭議?政府是否已準備好面對?
最新發展:
-
柯文哲貼照片批「光電亂蓋」損農傷生態,經濟部及漁業署駁「不科學」、直指柯拍照背景搞錯 1月前
-
漁業管理失靈之下,台灣的漁電共生該如何防堵「假養殖真種電」? 7月前
-
「綠能界波克夏」雲豹能源正式掛牌,大咖客戶Google、Gogoro挹注營收,年增率達192% 8月前
-
汽車大廠裕隆轉型電動車後正式進軍綠電售電,首座儲能案場2023下半年可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 8月前
-
經濟部能源局研擬白皮書,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 9月前
-
印度選用殖民時期的「荒地」開發綠電,就跟台灣光電業者開發「農地」一樣荒唐 11月前
-
從印度與台灣的案例初步比較:犧牲土地資源所產生的綠電,真的能算是綠電嗎? 1年前
-
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跳票,絕不只是王美花說的「分母變大」而已 1年前
-
落實減碳救地球,製造、住商、交通、能源四大部門分別該做到這些事 2年前
-
當台灣的綠能供電比例越高,該如何才能達到穩定供電? 2年前
Tags:
2023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月24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資安服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疫情後,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更加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形式也不斷翻新,對臺灣造成許多資安威脅。因此,政府將資安產業列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2021年底於臺南沙崙啟用的「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下稱沙崙基地),就以推動資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產業資安、創造資安跨域合作為核心使命,積極推動人才育成、驗測實證產業技術、跨域合作等計畫,打造臺灣指標性的資安場域。
啟用至今,沙崙基地已培育超過2300人次的資安人才、已開發23套攻防演練劇本,並協助23家次廠商完成33項次資安產品驗測。為進一步凝聚臺灣資安產業,上週五(11/24)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2023資安產業日盛大開幕:臺廠深耕、國際肯定,見證臺灣資安領先全球。
今年資安產業日聚焦於臺灣IT(資訊科技)、OT(營運技術)領域的資安研發、供應鏈聯防、產品驗測及人才培訓等亮點成果。數產署也在開幕儀式中加入巧思,展現各界深耕資安技術、提升產業資安韌性的歷程,並透過授贈資安新秀榮譽獎狀,凸顯沙崙基地攜手產業共育新秀的不遺餘力。此外,為了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也邀集資安領域專家,分享AI協防、公私協力及CMMC等最新資安趨勢;並於主會場中透過23家攤位展示,構築產官學研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服務的產業能量流動。
開幕式的成果短講中,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代表黃鼎傑組長表示「工控資安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重視,ICSentry工控資安威脅分析平台榮獲R&D 100 Awards的肯定,代表臺灣資安創新研發能量受到國際的注目與肯定。」對所有為資安產業奉獻心力的人來說,這座獎項是國際對臺灣資安研發能量的肯定,也鼓舞了在資安道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產業夥伴。綜觀今年臺灣資安的成果,數位發展署林俊秀副署長讚嘆,「臺灣資安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如今能夠收穫如此亮眼的成果,都是奠基於許多人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才終於走到今日這一步,真正把臺灣資安發揚光大。」
為產業注入新活力:業師領銜、接軌產業,從理論到實務的新秀實戰
不過,資安產業若要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及服務,後進的人才培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今年沙崙基地也延續去年沙崙資安新秀大賽「育才」的核心精神,辦理「2023沙崙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攜手產業師資,幫助對資安領域有熱忱、有興趣的新秀們找到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更上一層樓。
開幕式中,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蒞臨現場,親自頒贈今年度入選參與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的企業與同學們榮譽獎狀。授贈前,唐鳳部長也在致詞中肯定「企業出專題,學生來解題」的媒合模式。資安新秀代表陳躍心同學表示,計畫過程最特別的是接受業界導師的專業指導,不僅加深他們對資安理解,也在過程中體會到理論學習和產業實務的差異,對未來的課業學習及職涯發展都影響深遠。下午時段的新秀快講活動中,新秀們更充分展現對於資安領域的熱情、以及對業師輔導的感謝與肯定。
開幕式結束後,新秀們在「Testbed 資安應用多元展區」展出此次的專題成果,同時亦將想傳達給大眾的計畫成果資訊,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進行推廣;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新秀成果導覽活動」,由專人詳盡地介紹沙崙計畫的發展脈絡與成果亮點,並帶領觀眾逐關導覽,深入認識不同新秀隊伍在培訓過程的點點滴滴:例如來自長庚大學資管系的「什麼時候要吃藏壽司」隊,運用叡揚資訊提供的培訓平台及漏洞檢測工具,開發出具備安全框架的「智慧安全會議室管理系統」;以及跨校組隊的「吃飯皇帝大_白飯北科大」隊,透過菱鏡提供的硬體設備進行實作,進行資安攻擊的觀測與分析,並且在專題期間偵測到一起真實的DDos攻擊。

有趣的是,分享過程中新秀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參與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折與困難中,領悟到實作與理論的差距。而當自己從單純解題、答題的「解題者」,進階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出題者」後,他們對資安領域也產生更多熱情。另一方面,參與育才的企業導師也相當肯定新秀們的認真,他們學習過程的衝勁和態度,就是成功解題的關鍵,也期待未來沙崙基地的人才培育計畫能夠更大、更廣,為臺灣資安產業注入更多活水。
新秀人培 x 產業對話:臺灣資安的關鍵節點
開幕式時,唐鳳部長曾提到,「數位部為了彌平『資安產業』和『產業資安』的距離,長期致力於推動各項資安計畫,以期未來新的服務或需求出現時,雙方能在毫無知識隔閡的狀態下連結,最大化技術迭代的速度。」而ACW SOUTH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就是兩者交會的關鍵節點,不只培訓更多產業資安人才,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新秀投入資安產業,也促成臺灣各界企業的相互交流,啟發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也期許未來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能匯聚更多資安人才,凝聚產業資安能量,攜手產官學研朝更靈活、多元的資安未來邁進。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