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面對美中交惡與全球供應鏈巨變,台灣如何藉此站穩國際地位?

面對美中交惡與全球供應鏈巨變,台灣如何藉此站穩國際地位?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經濟上,擁有領先全球半導體技術、良好工具機製造業的台灣,將是疫情過後全球供應鏈脫鉤不可或缺的要角,在政治上,美國的印太戰略、世界各國逐漸形成圍堵中國的形勢,位處東亞第一島鏈重要位置能協助防堵中國在中南海擴張的台灣,將也是各國重要的戰略夥伴。

對美國來說,因為先前的高科技與農業領域大幅的依賴中國,因此在美中對抗的格局之下,台灣在這兩項政策領域都可以替補中國成為美國重要的經貿來源。再者,近年來台灣極力發展的能源產業,亮眼的成績同時也受到其他國家如美國、歐盟等的關注。這些都是在美中競爭、兩岸關係僵化之下,台灣未來的發展與出路。

疫情過後:台灣的經貿選擇與未來

就現在而言,台灣似乎不得不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出抉擇,台灣長期被國際場合冷漠,如今台灣防疫亮眼被世界看見,我們不能因此自滿,更應該藉此機會,加深與國際各國夥伴之間的合作關係,在經濟上,擁有領先全球半導體技術、良好工具機製造業的台灣,將是疫情過後全球供應鏈脫鉤不可或缺的要角,在政治上,美國的印太戰略、世界各國逐漸形成圍堵中國的形勢,位處東亞第一島鏈重要位置能協助防堵中國在中南海擴張的台灣,將也是各國重要的戰略夥伴註9

綜合上述,疫情過後世界將以嶄新面貌展開,各國企業陸續撤出中國、台商陸續回流台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將不如以往;中國、美國兩強權持續於政治、經濟上互相對抗,各國陸續對中國有所警覺;全球供應鏈危機斷鏈讓各國反思,日本、美國等製造業陸續回流,自動化、智慧化時代加速進行,半導體、工具機產業也愈顯重要性。

而台灣與美國簽署FTA,我國企業前進美國更有助益、於新南向政策上的推動也能獲得相對好處,加速推動台灣加入區域協定的整合,而美國強於軟體產業的開發,而台灣則是強於半導體與工具機等硬體產業的開發,面臨未來自動化、智慧化的時代,兩者若能合作必能為台灣開創新局,進而站穩台灣於國際浪潮中的腳步。

但面對簽署FTA後國內弱勢產業的衝擊,尤其與美國相比脆弱太多的農產畜牧業,面對相關產業的抨擊與抗議是必然,因此台灣應要參考各國簽署相關雙邊協定之經驗,另一方面強化國內溝通、建立相對緩衝機制與新的弱勢產業政策,台灣才能在開放市場與保護產業之間取得平衡。

註釋

1. 余曉惠,〈疫情後美企供應鏈「去中國化」?Fed經濟學家給了肯定答案〉,鉅亨網,瀏覽日期:2020.05.20。

2. 朱文章,1990,《美國當前國際貿易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

3. 左正東,2011,〈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典範問題與經濟民族主義的再檢視〉,《國際關係學報》,第32期,頁51-90。

4. Theodor Gregory, “Economic Nationalism”International Affairs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31-1939), Vol. 10, No. 3(1931), p. 289.

5. The White house,”Bill Announcement”,Browse date:2020.05.20。

6. 葉長城,〈美國印太戰略的形成、發展及其對台灣經貿之意涵〉,中華經濟研究院,瀏覽日期:2020.05.20。

7. 美國在台協會,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辦公室,背景紀要:促進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瀏覽日期:2020.05.20。

8. 張愷致,2019,〈台美貿易協定之展望與契機〉,《經濟前瞻》,第186期,頁96-100。

9. 趙春山,2018,〈中美戰略競爭下的兩岸關係〉,《歐亞研究》,第4期,頁1-2。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