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遠東沿海地區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科學家初步歸因「藻華」現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沿岸上月開始水質出現異常,衝浪客反映接觸海水後眼睛刺痛、視線模糊;本月起,岸上更出現大量海洋生物屍體。人們懷疑是軍事基地或漁船燃油外洩,俄國科學家初步調查,認為真正致命原因是毒藻大量繁殖造成的「藻華」現象。
自9月初開始,俄羅斯遠東的堪察加半島沿海地區的水質出現異狀,衝浪玩家表示眼睛接觸到海水後異常刺痛;本月狀況加劇,大批海洋生物被發現死在岸上。大眾懷疑是漁船漏油、或軍事基地的燃料外洩;俄國科學家抽驗水質樣本也發現,某種有毒藻類的數量相當多,目前已形成1條汙染帶並逐漸南移。
堪察加半島地處高緯,屬於火山島,地貌豐富,生態系統獨特,近年來致力提升觀光旅遊業,是衝浪、潛水等運動愛好者的新目標。發生水質異常和生物大規模死亡後,水域現在已經不安全,當地政府提醒人們暫勿下水。
《自由歐洲電台》報導,從9月開始,堪察加半島居民開始發現海洋似乎有點不對勁,眼睛接觸到海水後的刺痛感比過去強烈;當月月底,衝浪客伊奧諾夫(Maksim Ionov)在社群平台表示,他在堪察加半島西南方的哈拉克提爾斯基海岸(Khalaktyrsky Beach,原文Халактырский пляж)衝浪隔天,眼睛幾乎看不見,視野變得非常模糊,其他衝浪客也出現同樣症狀。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火箭燃料或船隻燃油嫌疑高
接下來幾天,海水急遽變化,水面上漂浮著奇怪的乳白色泡沫,水的顏色改變,並飄出難聞的異味。數天內,大量死亡的海洋生物被沖到堪察加半島東側的太平洋沿岸上,當地人大感驚嚇。堪察加半島的導遊羅森伯格(Kristina Rozenberg)拍下海灘上的屍體上傳到社群平台,引起俄羅斯綠色和平組織和新聞媒體注意。


人們懷疑是當地的2個俄軍基地之一有火箭燃料外洩。堪察加邊疆區代理首長索洛多夫(Vladimir Solodov)表示,莫斯科1個國家實驗室已檢驗水質,沒有發現作為火箭推進劑的偏二甲肼(unsymmetrical dimethylhydrazine)。
另一個可能是白令海上的漁船燃油外洩,或者與堪察加邊疆區9月下旬進行的軍事演習有關。俄羅斯綠色和平組織本月2日報導,堪察加邊疆區代理自然資源與生態部長庫馬科夫(Aleksey Kumarkov)表示,專家發現海水中的石油產品超標近4倍,苯酚等其他物質超標2.5倍。
報導指出,接觸到受汙海水的人,有些人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喉嚨痛,更嚴重的還有角膜灼傷。此外,也有人出現噁心、嘔吐、高燒,與苯酚中毒的狀況類似。
裸甲藻數量異常多,全球「藻華」現象增多
《法新社》昨(12)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阿德里亞諾夫(Andrei Adrianov)昨表示,在堪察加半島的水質樣本發現,裸甲藻(Gymnodinium)的數量非常多,這種藻類會產生毒素,對無脊椎動物殺傷力高,也會影響人類,符合衝浪客們所說的症狀。



阿德里亞諾夫說,很肯定海水裡發生了「藻華」(algal bloom,優養化造成的二次汙染現象),這在堪察加地區很少見。《法新社》引述科學家說法指出,從衛星圖上可以看見,這些有毒物質上周已經形成一條長達40公里的汙染帶,正往南方移動,飄向日本和有主權爭議的千島群島;不過,阿德里亞諾夫對於汙染則有些輕描淡寫地表示,「大自然正在快速地自我修復中」。
俄國獨立媒體《VTimes》援引自然資源部氣象監測局報告指出,當地排放的合成界面活性劑、磷酸鹽、氯化物等污染物,自2018年就開始增加,但在如此廣闊的海域,即使忽然有一些不明重金屬外洩,也不至於造成中毒。
《VTimes》指出,當地在1980年代也曾出現魚類大量死亡,當時的原因即是過度繁殖的藻類釋出毒素;調查者在報告中提到,毒藻影響的水域幾乎是無限大,因為藻華現象可以涵蓋的範圍非常廣。
俄羅斯科學院生態安全科研中心資深科學家波拉克(Yulia Polyak)也對《莫斯科時報》表示,從現有狀況評估,她認為造成生物大量死亡的主因更偏向是毒藻,其中1個原因是水中的石油產品超標量尚不足以導致這種毀滅性的後果。而另1個原因是事件發生的順序:衝浪客先回報不適,海洋生物死屍較慢才出現。如果是石化燃料等汙染,海洋生物應該會在第一時間就大量死亡。她建議應從海洋生物屍體著手調查。

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毒藻對人類造成的症狀包含皮膚、眼睛、鼻子或喉嚨刺痛、腹痛、腹瀉、嘔吐、頭痛,以及其他神經系統症狀,例如抽搐。
由於氣候變化,有毒藻類大量繁殖導致生物死亡的現象越來越多,且毒性逐漸增強。2017年末開始在美國佛州發生的赤潮,截至2018年底,共導致589隻海龜、213隻海牛和127隻海豚死亡。
科學家估計,這場堪察加半島周邊發生的汙染,已導致95%居住在沿岸海床上的生物死亡,可說是生態浩劫。調查仍在繼續,但當局未在第一時間反應,且這也不是俄羅斯今年發生的第一件嚴重水質汙染事件;《莫斯科時報》引述俄國政治學者舒曼(Yekateina Schulmann)說法,俄國人近年逐漸重視環境汙染,與政府的衝突增加,對俄國人來說,生態學不屬於政治議題,對此發表意見引來的危險較低,人們抗爭意願也較高。
延伸閱讀:
- 俄國史上第2大漏油事件:北極圈內發電廠2萬噸油汙外洩,進入緊急狀態
- 「上帝創造的天堂」遇浩劫:千噸石油流入海洋,模里西斯進入「緊急環境狀態」
- 不明油污蔓延巴西海岸線2100公里,傷害人類健康和生態恐持續數十年
- 桑吉號沈沒留下10平方公里油汙帶,13萬噸「凝析油」更可能污染大氣
新聞來源:
- With Fish Dying And Talk Of Rocket Fuel In The Water, Residents Of Russia's Kamchatka Want Answers(自由歐洲電台)
- Could a Lethal Algae Bloom Have Killed Kamchatka’s Sea Creatures? Some Marine Biologists Think So.(莫斯科時報)
- Kamchatka Marine Life Death Caused by Algae: Russian Scientist(法新社via莫斯科時報)
- На Камчатке произошла экологическая катастрофа(俄羅斯綠色和平組織)
- Катастрофа на Камчатке может оказаться еще масштабнее(VTimes)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