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之兵法全攻略(六):摩斯漢堡創辦人一定等吃飽之後才試吃新產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摩斯漢堡創辦人櫻田慧在開業前研發產品時,新產品一定是吃飽了之後才試吃,因為他深信,只有吃飽後吃還覺得美味的東西,才是真正美味的食物。
這種漢堡以甜甜圈做為漢堡包,所以也叫甜甜圈漢堡。這種根本是熱量爆表的惡魔的漢堡,雖然有著其發明者是得過八次葛萊美獎,創作歌手路德・范德魯斯(Luther Vandross),因而得名的說法,不過真正發明這種漢堡的,可能是美國喬治亞州迪卡特市的穆林根(Mulligan's)這間酒吧,在庫存漢堡麵包用完後,以甜甜圈代替的意外發明。
- 燻牛肉漢堡(Pastrami burger)
Pastrami是羅馬尼亞式的燻牛肉,而在猶他州鹽湖城的希臘社群中,有許多人會製作並且製作這種燻牛肉。而當地一間1978年開幕的小型漢堡店「王冠漢堡」,率先創造出了把燻牛肉放在漢堡排的做法,並引起當地漢堡店的爭相仿傚,使得燻牛肉漢堡成了猶他州漢堡的代表。
- 熔岩漢堡(Patty Melt)
Patty Melt基本上溶的是起士,它洛杉磯的餐廳業者泰尼.奈勒(Tiny Naylor)1950年代的發明,可說是起士漢堡的一種,不過回到了漢堡的根源,用的是麵包而不是漢堡包,而用的通常是裸麥麵包或是酵母麵包。
- 米漢堡的誕生與摩斯漢堡(rice burger)
米漢堡也許對美國人很陌生,但在東亞,卻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一種漢堡,而談米漢堡則自然不能不提它的發明者,摩斯漢堡。
1972年3月在東京東武東上線成増駅前的名店街開設第一間店的摩斯漢堡,於1987年推出了一種以壓縮比米飯替代漢堡中的漢堡包的漢堡。會製作出這種漢堡,自然是因為日本人的主食是米飯,而只要能夠做出以米飯為漢堡包的漢堡,就可以將所有日本餐桌上的菜色全都變成漢堡,這實在是個吸引人的點子。
不過,要讓我們吃的米飯變成麵包,當然不是那麼簡單,既得讓飯粒緊密結合,又不能讓飯粒因為強烈擠壓而碎裂,破壞了口感。於是,摩斯漢堡想出了日本烤飯糰的做法,把醬油塗在捏好的飯糰上烤了之後,就不容易崩解。於是,一種充滿日本風味的漢堡就誕生了。
摩斯漢堡(モスバーガー/MOS BURGER)的全名為株式会社モスフードサービス(MOS FOOD SERVICES, INC.),其創辦人櫻田慧(さくらだ さとし)出生於岩手縣大船渡市,畢業於日本大學經濟學部。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日本五大證卷公司之一,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旗下的日興證卷(SMBC日興証券株式会社)。
1972年,他與同公司的三個同事,參考了美國加州漢堡連鎖店Original Tommy’s的產品與經營模式,成立了摩斯漢堡。
至於摩斯漢堡的名稱,一開始指的是櫻田慧之前創立的公司Merchandising Organizing System字首的的縮寫;後來則成了MOST delicious hamburger的意思;如今,則是M代表Mountain,意為「像高山一樣,氣勢雄偉」、O代表Ocean,是「像海洋一樣,心胸寬闊」的意思、S代表Sun,指的是「擁有像太陽一般燒不盡的熱情」。
而其創辦人櫻田慧在開業前研發產品時,新產品一定是吃飽了之後才試吃,因為他深信,只有吃飽後吃還覺得美味的東西,才是真正美味的食物。
至於摩斯最早的主打漢堡,則是1973年推出的以日本照燒醬製造的漢堡排所做的照燒漢堡(テリヤキバーガー/Teriyaki Burger),而台灣則稱之為蜜汁漢堡。
摩斯漢堡的二號店1973年於名古屋開幕,第50間店1976年開於沖繩,第100間店則是1979年開於香川縣的小豆島。而台灣一號店則是新生南路店,1991年2月於台北市開幕。目前摩斯漢堡全球有1693間門市,其中1341間在日本,台灣則由東元集團與摩斯漢堡合資,於1990年11月創立,而日本摩斯漢堡母公司另外在台灣成立了子公司魔術食品,做為台灣摩斯漢堡的主要食材供應商,目前摩斯漢堡全台的門市為275間。
- 辣椒醬裡的起士漢堡:泥漿漢堡(slopper)
將起士漢堡浸在紅辣椒或綠辣椒或辣椒醬中,就是泥漿漢堡了,上面還會放新鮮洋蔥或薯條。由於不方便像一般漢堡一般用手抓取,因此會使用刀叉食用。而這種漢堡之所以被稱為泥漿漢堡,是因為有客人說它看起來像泥漿。
而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如果按照科位在羅拉多州普韋布洛(Pueblo, Colorado)的「蓋瑞的酷爾斯酒館」(Gray's Coors Tavern)的說法,這種漢堡是這間酒館1950年代時的老闆,強尼與喬葛瑞可兄弟(brothers Johnnie and Joe Greco)所發明的,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漢堡是1970年代初出現的。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這種漢堡是「蓋瑞的酷爾斯酒館」一位叫賀伯.凱斯皮爾(Herb Casebeer)的常客,因為吃膩了店裡千篇一律的漢堡,而硬要老闆把漢堡浸到辣椒醬裡而誕生的。
- 銅板漢堡:炸的漢堡排(Slugburger)
這種源自密西西比州科林斯(Corinth, Mississippi)的漢堡流行於美國南部包括密西西比州東北部的科林斯、新奧爾巴尼、布恩維爾、艾猶卡、蒂索明戈、伯恩斯維爾、田納州西部和阿拉巴馬州北部,而之所以叫slugburger,是因為它以前賣五分錢,而五分錢又稱為slug。
它漢堡排的製作方式不像一般漢堡一樣是用煎或烤的,而是用炸的。而它的漢堡肉也有其特別之處,那就是它不但混合了牛肉和豬肉,還加了豆渣。加豆渣是為了讓肉量感覺更多,有點像在炸醬麵裡加豆腐乾丁的意思。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製作方式,是因為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牛肉的供應量不足,只好添加其它的原料增加肉量,不過當時加的是馬鈴薯屑和麵粉,到了1950年代才改用豆渣。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