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表】2020無薪假比金融海嘯高10倍,四張圖看目前各行業受影響情形

【圖表】2020無薪假比金融海嘯高10倍,四張圖看目前各行業受影響情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受到重創,台灣也受害。2020第一季結束時,台灣無薪假數量就已創新高。本文整理勞動部資料,帶我們瞭解目前第三季結束的情形。

2020年初開始的「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情,演變成世界大流行,目前已經造成全球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同時也重創各國經濟。

台灣雖然疫情相對穩定,但是因為全球經濟影響與邊境控制措施等因素,所以台灣經濟仍受到影響。台灣因此在2020年3月,也就是第一季結束時,無薪假公司數量是過去10年以來最高的月份,共有308家公司實施無薪假,大約是次貸風暴金融海嘯時期的3倍。

下圖是截至2020第三季結束時,台灣無薪假的情形。從中能看出,2020年第一季末還不是影響最大的時候,而是在第二季末,也就是六月時台灣無薪假情形達到最高峰,共有1440家公司實施無薪假,是金融海嘯時期的10倍以上。受無薪假影響的勞工數目達到3萬1816人,是金融海嘯時期的2倍以上。

2011-2020Q3無薪假公司與勞工數量

雖然6月時無薪假達到最高峰,但每個行業受影響的程度不同。下圖是2020年6月時,各行業有實施無薪假的公司數量。

2020-06月各行業無薪假公司數

資料顯示,前五名行業的無薪假公司數量都超過100家,分別是批發及零售業(452家)、製造業(348家)、住宿及餐飲業(140家)、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09家)、支援服務業(104家)。而公共行政及國防與強制性社會安全、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這三類行業沒有公司實施無薪假。

而受無薪假影響的勞工人數,在各行業的數量則差異很大。下圖是2020年6月時,各行業受無薪假影響的勞工數量。

2020-06月各行業無薪假勞工數

製造業實施無薪假的公司數量排行第二,但放無薪假的員工數量則排行第一,這主要是因爲製造業單一公司員工數量相對比較多。2020年6月時放無薪假的勞工總數是3萬1816人,而製造業就有1萬6058人放無薪假,等於是6月放無薪假的勞工,有一半來自製造業。

無薪假開始減少

從6月之後,無薪假情形開始減少,截至9月,無薪假公司數量降到934家,跟最高峰相比約減少35%。而放無薪假的勞工人數則在9月則降到1萬7981人,跟6月最高峰相比約減少44%。

而每個行業無薪假減少的情形也不盡相同,下圖是2020年3月至9月的無薪假公司數量變化情形,只呈現數量最多的前五名行業。

2020-3-9月個行業無薪假公司數量變化

變化可粗略分成三種情形,

  1. 7月之前就開始減少趨勢: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
  2. 7月才開始減少趨勢:批發與零售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3. 8月才開始減少趨勢:製造業。

整體來看,七八月所有行業無薪假公司數量都呈現減少趨勢,可能跟7月時疫情較趨緩,以及政府開始發放振興券等補救措施有關。

但到了9月,有三個行業卻出現增加情形,從本文第一張圖來看,9月時無薪假公司數總數量也比8月增加。這可能代表之前補救措施的效用已經減緩,或也可能代表世界疫情又開始增溫,進而影響到國內公司的經營。

不論如何,目前無薪假數量仍然是過去10年以來最嚴重的時期,而國際勞工組織(ILO)呼籲各國政府在疫情影響下,應該採取大規模政策措施因應,包含支持企業、支持勞工的就業與收入、刺激經濟、保護工作場所的工人、展開雇主跟勞工的對話尋求解決方案等等。

而台灣政府開始發放振興券等補救措施,已經經過一季,應該適當評估獲得的效益,以及再因應之道。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