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論文編修專家提供七大策略,讓你擺脫「花時間又寫不好」的困境

論文編修專家提供七大策略,讓你擺脫「花時間又寫不好」的困境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裡提供我最常用的七種策略,對我在校正修改論文上有很大的助益,希望對您也有所幫助。千萬不可屈就於差強人意的初稿,這不但會大幅降低您的研究效益,還會阻礙整體長期研究專案的完成。

文:Steve Wallace

每一位研究者和學術寫作者,都必須要試著去改善不完善的文章。不良的文章也可以透過同僚、朋友或指導教授的審閱,來給予修改的建議。

為避免自己英文文章的錯誤被讀者或審閱者糾正出來,在發表前,身為作者的我們就必須卯足全力先自行仔細找碴,盡快修正內文中不明確或錯誤的部分。

如果是一篇一次性的研究文章,建議可以先把問題列檔,留待日後重新考慮。但若是為較大的研究計畫,比如重新查閱一年前製作的所有書籍目錄頁,或是兩年或更久以前設計的博士論文結構,代表可能會有許多文章或章節需要修正。(延伸閱讀:「建立、模糊、侵蝕」測驗可以幫助您編輯新文章

在這裡提供我最常用的七種策略,對我在校正修改論文上有很大的助益,希望對您也有所幫助。所以,千萬不可屈就於差強人意的初稿,這不但會大幅降低您的研究效益,還會阻礙整體長期研究專案的完成。

一、做好一件事

許多寫作問題的來源,在於有限的字數中有太多內容,讓文字暴衝超過期刊字數限制,讓讀者抓不到重點,閱讀起來非常混亂辛苦,這點正是審查者最喜歡批判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狀況,審查者心中不免OS「這到底是在提倡X,還是在試著做Y?」只要研究擁有穩健的立論基礎,作者則應試著讓主題簡單,讓內容更清楚;但也不要因此把一篇研究切成好幾份,分成多篇期刊發表。(延伸閱讀:文字精簡的重要性與方法

二、弭平結構

所有的社會科學文章都應該在8000字以下,大多的書中章節也差不多,最多不超過一萬字。

考量到讀者的注意力持續度,應在每2000字左右就置入一個副標題,全文也就是總共四到五個副標題而已。這些副標題應該是第一階的同級副標題;最好也要把文字分成相似大小的區塊,讓讀者較能預期內容長度,保有一致的節奏。如果您有兩到三階的副標題,請試著加以簡化。

在其他領域中,限制字數更少,例如醫學期刊的文章不得超過3000字,因此副標題的數量要縮減更多。每一小節的標題要言之有物,理想狀態下,應該要給予讀者合理排列過的敘述提示,比如講述您做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您也可以在小結論的那一節下個適合的小標。許多結構有問題和難以理解的文字會發生,是因為使用了編輯軟體,因而造成多層次的標題架構,這很容易造成文字成果的分析過度破碎。(延伸閱讀:寫作中的鷹架搭建

寫得好的期刊文章只會呈現立場明確、堅定的主張,開宗明義展現主題的內容

典型的學術英文文章,大都會包含五段提供介紹性和結論性的評論,五段用來建立一般性人文的背景,五段講述分析基礎的理論,五段描述數據收集的方法。分析或結果會在三個包含五個段落的章節中,分別描述三個支持主題的主張。研究的意涵會有五個段落概述。

以上這些數字只是提供個大概的情況,不是絕對的規則,但是知曉學術相關的知識,會讓您能夠以相近的比例表達出自己的研究。

三、一次到位

不斷重複內容很容易摧毀讀者的耐心,因此,避免將重要的論點分解成小段落分散在文件中。如果您現有的結構讓您不得不重複內容,請將架構重新安排以解決此問題。

簡單、塊狀的結構通常是最好的。複雜的結構,加上頻繁反複提及的論點,容易顯得惱人和雜亂。提出論點中的微小差異,您可能會自我感覺良好的感到主題有在推進,交織穿插論點間的連接,但對讀者而言只是重複的字句,所以,一個論點提一次就好,一次就要到位。(延伸閱讀:在你的論文中使用路標詞

四、段落重新規劃

這個技巧可以真正幫您理解現有的文章或章節草稿裡,已經取得的結果。

我們也提過稱為「反面大綱(reverse outlining)」的類似技巧,核心的概念是由已完成的文字開始,再一段段撰寫詳細內容的結構,檢視全文的綱要,您應該可以發現稿件的第二種或更多編排順序,除非您是個天才寫手,不然重新來回架構文稿好幾次是不可避免的。(延伸閱讀:何謂重新規劃段落和翻轉架構?

五、更清楚地呈現動機

讓讀者更清楚知道研究是為了什麼而做,這個主題的亮點在哪裡,結果又是如何對應到研究問題。研究者與自己的主題朝夕相處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常會忘掉自己開始的原因,為什麼要這樣做研究,以及研究的發現對廣大的受眾有什麼重要性。

如果文稿無法成功或有問題,通常是作者太詳盡地描述其發現,陷入忘記研究初衷的窘境;因此一定要適時提醒自己寫作過程中要強調的研究動機。

六、強化論點象徵

在研究層面,每一段落有所謂的「象徵」,可支撐提出的主題,可能是文獻引用、支持性引用、實證證據或以圖表呈現的系統性數據。

在引用引文或實證時,值得問自己該文獻搜尋和所呈現的內容是否真的有說服力。我們可以試圖增加參考文獻、呈現系統化、再次全面性搜尋實證且更有系統的資料,或是更新過時的文獻。

研究者常在研究的初期進行文獻搜尋,但那個時候往往對自己的主題只有淺薄的理解,但經過一段時間,在投稿前忽略了要把文獻「完善」,所以記得要趁自己對識別相關材料的能力還不錯的時候去補足文獻。

七、改善數據和呈現

這策略包含兩層面。

首先,整體看來,設計以一致的理論貫徹全文、並以良好的準則呈現方法章節是很重要的。

其次,從各圖表的層面來看,要確保您提供完整、清確的標示,明確指出呈現的內容,讓讀者能容易看懂數據要呈現的意義。(延伸閱讀:如何在您的研究論文中,使用數字及其度量單位?

本文經WALLACE華樂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