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馬來西亞首相訪美要求財政援助羅興亞難民,是有心辦好事還是選舉提款機?

馬來西亞首相訪美要求財政援助羅興亞難民,是有心辦好事還是選舉提款機?
圖為在馬來西亞的羅興亞小孩。Photo Credit:張安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羅興亞難民課題始終乃當權者換取民意支持的工具,甚至是選舉的提款機,而非有妥善的援助方案或基礎。隨著馬國可能在今年底舉行大選的傳言甚囂塵),現任首相依斯邁沙比里此番呼籲國際給予馬國財政援助難民的言論,可被視為爭取穆斯林選民的表態。

日前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Ismail Sabri bin Yaakob)訪問美國時,呼籲美國與其它第三方國家提供財務援助,以助馬國安置國內的羅興亞難民。馬國國家通訊社(Bernama)報導,馬國外長賽夫丁(Saifuddin bin Abdullah)在華盛頓和緬甸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UG)的外長會面時提到,馬方將推行提供教育和工作機會予20萬民緬甸難民和15萬羅興亞難民。

從人道視角而言,馬國政府的提議確實體現了在難民工作上的關注,似乎也期待能以更徹底的方式解決和援助國內的難民。然而遺憾的是,依過往的經驗,馬國政府由始至終在難民課題上,不僅態度毫無誠意,也不曾做出更積極的推動或援助方案。反之,馬國政府一直並把難民的社會問題藏於眼皮底下,讓他們在社會苟且偷生。對於依斯邁沙比里的宣布,筆者對官方的表態有所存疑。

至今,馬國依然不是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和《1967年關於難民地位的議定書》的簽署國,在國內的官方文件上,並不承認過難民的存在,全部皆被列為非法的外籍勞工(Pendatang Asing Tanpa Izin,PATI),唯有與聯合國難民署(UNHCR) 非官方的協議,某程度上的承認UNHCR發放的難民卡功用而已。

然而,並非所有在馬國境內的難民都能獲得難民卡。截至2022年4月份,聯合國難民署記錄馬國共有約15萬民註冊的緬甸難民和10萬註冊的羅興亞難民,儘管如此,但相信實際人口是註冊人數的三倍以上。

被政治操作的難民課題

一直以來,相比於巴勒斯坦和敘利亞難民課題,羅興亞難民處境並非馬國穆斯林首要關注的課題。反之,馬來西亞的慈濟、功德會等佛教團體,以及較小型的基督教組織更積極體提供基本的教育予緬甸和羅興亞難民群體。

筆者所服務的非政府組織「MyCARE」,長年來為馬國境內的難民群體提供人道援助,希望能透過過去的服務經驗,能為讀者們提供不一樣的視角,以檢視馬國能否實踐提供教育和工作機會給難民的承諾。

首先,羅興亞或緬甸難民(欽族等少數民族)的課題是與政治掛鉤的,馬國執政黨在意的只是展現穆斯林領導者的國際人道觀。例如,2017年緬甸發生在羅興亞大屠殺後,時任首相納吉(Najib Razak)領導的援助阿拉干船隊(Flotilla to Arakan),把人道物資給予羅興亞難民。納吉這舉動企圖展現國際穆斯林守護者的姿態,以換取馬國穆斯林對納吉政府的支持(大選在隔年5月舉行)。反之,2020年馬國社會因新冠肺炎而歧視國內的羅興亞難民時,已卸任首相但仍是國會議員的納吉卻為了換取支持,也異口同聲地批評羅興亞人,並發表馬國沒有義務援助羅興亞人的言論。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