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出訪東南亞:中國展開經濟、疫苗外交,爭取東南亞國家抗衡美國

王毅出訪東南亞:中國展開經濟、疫苗外交,爭取東南亞國家抗衡美國
10月12日,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柬埔寨,並與總理洪森簽署自貿協定。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柬埔寨人口1千6百萬,自1960年代以來一直是中國的盟友,現任總理洪森傾向於反美。作為東協成員國的柬埔寨可以影響到整個東協做出的決定,包括是否參與或批評中國的海上擴張行為。

東南亞的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上星期對幾個東南亞國家進行的一系列部長級訪問,在與試圖削弱中國海外影響力的競爭超級大國美國的較量中得分。

中國媒體說,中國外長王毅10月11日至15日期間與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官員會晤。此前,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於9月到東南亞訪問。

專家們認為,王毅與這些歷史上同情中國而且有時避開美國影響力的國家舉行會談,將有助於反制華盛頓爭取有6億5千萬人口的東南亞國家支持美國的努力。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今年7月承諾,將支持那些遭到中國擴張威脅的國家。中國在有爭議的海洋地貌構築軍事設施,惹惱了大部分的東南亞國家。本月早些時候,蓬佩奧指責中國執政的共產黨「剝削、腐敗和脅迫」。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榮譽教授、東南亞問題專家卡爾・薩耶(Carl Thayer)認為,王毅的訪問肯定是對蓬佩奧呼籲聯合反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政策做出的反應。他說,「這是個回應舉措。」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網報導說,王毅的訪問是為了幫助中國與這些東道國討論亞洲的經濟復甦、生產和供應鍊等細節。

環球時報說,王毅此行還引發了有關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討論。東協(ASEAN)希望能製定該準則,以防南中國海發生新的意外事件。過去10年來,中國在其控制的南中國海有爭議的小島礁上擴建。4個東協成員國對中國在這個水域的主權聲索提出挑戰。

環球時報說,美國把東南亞看作是在戰略上和技術上能製衡中國的一個重要支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對策」,從這個觀點看,北京加強與東南亞的關係與華盛頓遏制中國的政策有關聯。

東南亞一些國家,如國家小而且貧窮的柬埔寨和寮國,傳統上靠中國提供基礎設施投資。 2016年,中國在東南亞的投資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861億元),儘管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這些國家的債務問題減緩了投資項目。一帶一路倡議總投資超過1兆美元(約新台幣2兆8610億元),橫跨歐亞地區。

今年早些時候,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為了遏止新冠病毒擴散採取封閉措施,現在這些國家尋求刺激經濟復甦。今年3月中國重啟工廠和服務業的運作,這比大部分其他國家來的早。此前中國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封閉,並且承諾要同發展中國家分享疫苗。

以寮國為例,王毅承諾提供疫苗,並說中國將免除寮國出口中國的一些貨物的關稅。

東南亞問題專家薩耶說:「如果你看看美國對新冠疫情的處理和經濟,那麼對王毅而言,就很容易說服東南亞國家。」 美國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過中國的95倍多。薩耶說:「換言之,中國還在,中國的經濟在復蘇中,中國在開發疫苗上領先。」

越南胡志明市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阮清仲(Nguyen Thanh Trung) 認為,中國可能尋求在柬埔寨取得更大的勝利。

柬埔寨人口1600萬,自1960年代以來一直是中國的盟友,現任總理洪森傾向於反美。作為東協成員國的柬埔寨可以影響到整個東協做出的決定,包括是否參與或批評中國的海上擴張行為,尤其是在柬埔寨擔任東協主席國期間。

阮清仲說:「如果中國能影響柬埔寨在東協內部的決策過程,我認為中國就能破壞東協國家的團結。」

薩耶補充說,中國對柬埔寨和寮國的訪問有損今年9月啟動的湄公河—美國夥伴關係。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上個月啟動了這個夥伴關係,讓美國為這些國家在新冠疫情紓困、抗旱措施等多個項目提供援助。中國通過控制其境內的水流,讓這些依賴湄公河的國家感到不安。

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 Singapor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資深研究員胡逸山(Oh Ei Sun) 說,王毅8月份訪問歐洲,與歐洲領導人討論疫情和經濟復甦,這表明中國更廣泛的推動反制美國的影響力。

今年,在一系列的貿易、技術和領事問題上,以及之前的地緣政治爭議上,中美關係螺旋式惡化。

胡逸山說:「我認為,王毅在分組與世界各地國家接觸,現在輪到近鄰東南亞國家。」 他表示,如果美國全力以赴,中國也會全力以赴。雙方都想拉攏更多國家與其為伍。

星中外長會面 支持武漢肺炎疫苗及療方合作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右)10月13日與來訪的中國外長王毅 會面,兩人表示支持疫苗及療方合作 。

本文經美國之音授權刊登,原文請見:中國展開新一波外交攻勢,爭取東南亞國家抗衡美國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