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線引爆兆元換機潮:USB 4推出後,台灣可能會有新股王

一條線引爆兆元換機潮:USB 4推出後,台灣可能會有新股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第一代的USB只有每秒1.5MB的傳輸速度,而即將推出的USB4將能提供最高每秒40GB的傳輸速度,而且只要一條連上螢幕,就能傳輸8K影像、傳輸資料,甚至同時幫你的筆電充電,而這些設備和線材,打開來滿滿的都是台廠晶片。

文:林宏達

2020年,在家工作從應變措施,變成每天的生活日常;許多人發現,自己手上的電腦速度已經不符需求,一波由USB 4標準帶動的高速傳輸升級潮,已經蓄勢待發,最快今年底就將爆發。

從事網路影音拍攝工作的阿澤,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疫情期間,他也在家工作,利用PC剪接攝影機拍下的影片,再放上網路;但是,現在影片檔案動輒以10GB、15GB計算,光是把剪好的影片從電腦存到記憶卡裡,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要花上五分鐘,傳輸大量檔案,一次可能就要花掉半天時間。

資料處理量激增,推升高速傳輸

阿澤並不是唯一遇到這個問題的人,當我們每天處理的資料愈來愈多,高速傳輸的需求就變得愈來愈大。

9月23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半導體論壇上說:「我們對資料的需求,持續增加。」他秀出一張表格:現在一般網路使用者,每天接收1.5GB的資料;一輛自駕車,每天要接收4TB(相當於4096 GB)的資料量;而一座智慧工廠,每天要消耗一PB的資料,這是一般網路使用者每天消耗資料量的69萬倍!如果資料就是新的石油,我們對資料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在台灣,USB供應鏈上的廠商早已賺到手軟;像是祥碩,今年前8個月營收較去年成長76%,創下歷史新高。祥碩總經理林哲偉難掩得意:「我們USB 3.2最新規格裝置的控制晶片市占率,是99%」

另一家高速傳輸晶片大廠譜瑞,專長是確保高速傳輸的資料完整,傳輸速度愈快,愈需要譜瑞的晶片;今年前8個月,譜瑞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另一家IC設計公司聯陽,也因為在高速傳輸晶片、USB晶片布局,成為法人追捧的明星。台灣USB供應鏈,有完整的生態系統,因此一有最新的規格,USB標準協會(USB-IF),就會到台北舉辦大會。

第四代USB,速度達2.7萬倍

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中文名為「通用匯流排」,剛推出時,原本傳輸的速度只有每秒1.5MB,而今年底要推出的USB 4,傳輸速度最高可達每秒40GB,是第1代的27000倍。


Photo Credit: 財訊

USB標準協會介紹USB 4的文件第一頁就寫道:USB的願景就是要用一個簡單的連接介面串聯各種形式的電子產品,從手機、電腦到螢幕,現在都有USB Type-C(簡稱USB-C)端子;另一個重點是,USB要把各種傳輸需求「聲音、影像、資料、電力傳輸」一網打盡。簡單來說,以前要電源線、音源線、影像傳輸、網路訊號線,現在只要1條USB-C就能取代。

而USB 4更是厲害,未來靠這一條線,就能提供最高每秒40GB的傳輸速度,連上螢幕,就能傳輸8K影像,甚至連電源線都省了。當你的筆電連上螢幕,傳輸資料的時候,這條線還能同時幫你的筆電充電,以後USB連充電電源線的工作也要搶!

今年,幾股力量融合力拱USB 4標準,成為未來的超級傳輸介面,也帶來巨大的換機潮;市場都在期待,未來台灣的USB供應鏈,也將因應這波的升級潮,出現一波銷售榮景。


Photo Credit: 財訊

啟動第一股力量是英特爾。去年9月,英特爾把旗下的傳輸技術Thunderbolt 3捐給了USB協會。Thunderbolt是目前最高階的有線傳輸標準,但被視為是價格昂貴的特規產品,多半是蘋果電腦的使用者在使用;然而,從去年開始,Thunderbolt 3變成USB協會會員都可用的開放標準。

勢力融合,台廠供應鏈榮景可期

「英特爾第一個提出的連線標準,就是USB,英特爾也是USB協會的創始會員,」英特爾產品經理盧進忠表示,英特爾希望趕快實現一條線解決所有傳輸問題的願景,「USB是產業標準組織,你不能改他太多東西」,才生出「二兒子」,另一個高速傳輸標準,Thunderbolt。

去年,英特爾卻把Thunderbolt 3捐給了USB標準組織,意思是,以後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這樣技術,英特爾今年底推出的Tiger Lake處理器,直接支援USB 4和Thunderbolt 4,兩者完全相容,等於直接把平台塞到消費者手上,未來USB也有機會像「二弟」Thunderbolt一樣,只要用1條線,完成高速傳輸資料、影像,甚至充電和供電的工作。


Photo Credit: 財訊

去年,根據IDC報告,全球PC銷量達2.6億台,英特爾力推融合USB 4和Thunderbolt 4的新平台,加上手機多半已採用USB-C介面,一個橫跨手機和電腦,串聯數以億計裝置的高速傳輸平台,即將出現。英特爾的謀略,就是在這個融合的平台上,讓Thunderbolt超越「大哥」USB,成為領導品牌。

另一股融合力量,則來自歐盟。今年1月,歐盟議會以580票對40票,通過決議,要求歐盟在六個月內採取行動,規範電子公司採用統一的充電器標準,「擺明衝著蘋果的Lightning而來」。

歐盟的理由是,各家廠商推出互不相容的裝置,一年產生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而且並不方便,「當你的手機沒電時,你的朋友可能也幫不了你,因為你們用的充電器不一樣。」歐盟甚至還拍過一個影片,「當所有人都用湯匙吃飯,很多事變得簡單多了」。


Photo Credit: 財訊
現在,工作者需要處理的資料量愈來愈 大,滿桌的傳輸線和電源供應線,如何化繁為簡,變成科技業下一個升級商機

走一趟蘋果專賣店,就能看到蘋果正在改變。現在,蘋果的頂級MacBook Pro,只留下兩個圓圓的插孔,筆電產品幾乎都已是USB-C介面的天下。今年9月蘋果發表會上,新發表的iPad Air,首次放棄Lightning介面,改裝上扁圓型的USB-C插槽;另一款iPad,雖然仍採用Lightening介面,但也附了一條USB-C轉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