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抗爭擴大失控,軍警開槍掃射至少12名示威者死亡卻「完全沒畫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事發地點周邊並沒有執法人員陪同軍隊;收費站的監視攝影機、照明燈光、甚至電子廣告看板,也都突然「無端停止運作」。
西非大國奈及利亞(港譯「尼日利亞」)自10月開始,因反抗貪腐執法與警察暴力,大規模的示威抗議仍在持續升溫,街頭每天都在上演激烈的警民衝突。國際人權組織稱,軍隊在夜裡開槍射殺和平示威的民眾,且事發當場「照明和監視錄影機都沒運作」,所以也沒留下任何畫面;除了國際譴責外,也讓奈國民眾怒火持續攀升,反抗的對象從原本爭議的「反強盜特殊部隊」(SARS),逐步擴大成對奈及利亞政府無能、貪腐、包庇警方的全民不滿。
目擊者和人權團體稱:警察朝平民開槍
綜合《中央社》和《ETtoday》報導,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軍警20日在拉哥斯(Lagos)的萊基(Lekki)突然朝示威人群開火,造成至少12名抗議民眾死亡,多名民眾受傷。原本和平的抗議遊行徹底演變為暴亂,迫使拉哥斯政府緊急實施全天宵禁。
28歲的法比伊(Agboola Fabiyi)透露當時前線的場面,當抗議者拒絕聽從軍警而撤退後,卻發現警察的槍口已經對準了他們,「我們不是流氓,也沒有武器,只是在街上拿著標語遊行。」儘管前途似乎越來越艱難,法比伊仍然沒有選擇退縮,「我們還沒放棄,如果現在失敗了,我們的孩子以後不會對此滿意的。」
名叫陶伊(Toye)的抗議者告訴《法新社》,事發當時「我們全都和平坐著,他們把燈和廣告牌關掉,每個人都開始尖叫。」「他們接近我們,但我不知道是誰來了。他們開了槍,每個人都開始逃命。」
國際特赦組織發布聲明說:「根據目擊者、影像片段、醫院通報等證據,證實10月20日星期二下午6時45分(格林威治時間17時45分)至9時(格林威治時間20時)間,奈及利亞軍隊朝著數千名和平要求良好治理、終結警察施暴的民眾開槍。」
然而軍方一概否認,有派遣任何軍警鎮壓示威群眾,還指責這些抗議人士都是「罪犯」。
《轉角國際》報導,直到10月21日深夜為止,國際傳媒對萊基大屠殺的死亡數字報導,大多引用「國際特赦組織奈及利亞分部」的前線查核,也就已知最少12名平民死於萊基收費站,但20日整天的各區平民死亡,卻已至少38人死亡,這還不包括21日白天,奈及利亞軍警在拉哥斯封城街區上繼續開火、公開追殺,甚至「當街處決」的被目擊數。
引發國際憤怒,聯合國:全球都在看政府當局如何反應
奈及利亞安全部隊此舉在國際間引發憤怒和譴責。包括倫敦、加拿大都有相關的遊行示威,表達對軍警的不滿和對抗爭群眾的支持,呼籲和平。
The diaspora community will stand with you in solidarity. London ?? will stand with you. #LekkiMassacre #EndPoliceBrutality #EndSAR pic.twitter.com/vIvQxv1xtm
— Dr. Dípò Awójídé (@OgbeniDipo) October 21, 2020
#Nigeria / #Canada: thousands commemorated the victims of police brutality and the innocent unarmed #EndSARS protestors killed by the Nigerian government.
— Anonymous (@YourAnonCentral) October 22, 2020
(?@CdawggyDawgg) #EndImpunity #LekkiMassacre #toronto4endsars #BuhariResignNow pic.twitter.com/gD2tzhuM2A
《UN News》報導,聯合國人權事務負責人米歇爾(Michelle Bachelet)週三在其辦公室人權高專辦發表的聲明中也強烈譴責武裝部隊的行動。她呼籲當局採取緊急步驟,果斷地處理安全部隊持續侵犯人權的根本問題,並作出更大的努力,將犯有侵害平民罪行的警察和軍隊人員繩之以法,
儘管昨日的槍擊事件的傷亡人數仍不清楚,但毫無疑問,這是過度使用武力。有報導稱,在槍擊事件發生前,監視攝影機和照明裝置被故意停用了,這令人更加不安,因為如果得到證實,這表明對和平示威者的這種可悲的襲擊是有預謀計劃的。
《轉角國際》報導,國際特赦表示,事發地點周邊並沒有執法人員陪同軍隊;收費站的監視攝影機、照明燈光、甚至電子廣告看板,也都突然「無端停止運作」,因此除了部份旁觀者拍下了採光不足的目擊影片外,官方單位與收費站裝置都沒有留下任何「開火畫面」。讓國際特赦組織提出「是否有人故意銷毀犯罪證據」的控訴與質疑。
另外《UN News》報導,聯合國高級專員表示,現在的情況需要進行立即、獨立、透明和徹底的調查,不僅要調查那晚發生的殺戮事件,還必須調查安全部隊以前犯下的所有侵犯人權的行為。
這名專員也指出,和其他所有人一樣,奈及利亞人都享有和平集會和抗議的基本權利,「政府有責任採取積極措施,以確保民眾可以實現這一權利,包括威嚇那些打算阻止他們進行和平抗議的其他人。現在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未來幾天和幾週內尼日利亞政府和安全部隊的反應上。」「重要的是傾聽年輕一代的不滿,並努力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多重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但不僅限於警察的殘暴和違法行為。 」
《中央社》報導,根據《路透社》,奈及利亞警方今天在拉哥斯實施全天宵禁。目擊者指出有武裝和便衣警察在市內設起路障。總統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則呼籲民眾「諒解和冷靜」。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奈及利亞軍警槍斃至少12名示威者 非洲第一大城爆發大規模動亂(ETtoday)
- UN chief calls for end to reported police brutality in Nigeria(UN News)
- President calls for calm after protesters shot during Nigeria demonstration(CNN)
- 軍警封城在殺人?一日38死,奈及利亞「萊基大屠殺」擴大失控(轉角國際)
- 拉哥斯的實彈鎮壓:奈及利亞軍隊開火掃射「反警暴」示威者(轉角國際)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