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很遠的路,才來到你的面前》:安逸成了常態,逃離就是必然的結果

《我走了很遠的路,才來到你的面前》:安逸成了常態,逃離就是必然的結果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那年離開故鄉的時候,我被問到最多次的一個問題就是:去北京,你能幹什麼呢?當時的我,並不能清晰地說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然而,在我心底卻始終有著一個廣播夢。它,一直執著地附在我的心底,與我骨血相揉,不可分離。

文:小馬哥

「還好,迷茫中我沒有放棄」

最近,收到一份聽眾朋友的留言,留言中她問我:她選擇了安逸的工作環境,嫁為人婦,現在也有了孩子,卻突然覺得自己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失去了追尋夢想的動力,是不是自己的一生就註定這樣度過了?

我想,既然她有勇氣說出自己的這份困惑,就意味著她心底裡還珍藏著對自己的承諾,還念念不忘著自己未完成的心願。我相信,她需要的是一份鞭策,一個契機,還有,一些來自同樣心懷夢想的陌生人的故事。

那年離開故鄉的時候,我被問到最多次的一個問題就是:去北京,你能幹什麼呢?

當時的我,並不能清晰地說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然而,在我心底卻始終有著一個廣播夢。它,一直執著地附在我的心底,與我骨血相揉,不可分離。在無數個繁星低垂的夜色裡,我都會將它拿出來在心底慢慢勾勒出一個美夢。

一天的工作結束之後,我會打開小小的收音機,跟隨著它,我獲取知識,也開啟想像。在那些或柔美純淨,或低沉渾厚聲音的牽引下,我年輕的心開始恣意飛揚。

只是,對當時的我來說,那終究只是一個夢而已。

還好的是,我沒有放棄。

雖然,我不知道離開故鄉尋夢的過程,我將要面對的一切是什麼,凶險與否都是未知。但是,我知道若要改變命運,我就要執著地去努力爭取一切,哪怕從頭再來。

誠如我的最初揣測,我的尋夢之路,一路顛沛,一路流離。然而,在北京這座城,又有幾人不是這樣走過。他們中,有太多的人和我一樣,來自外地,懷揣夢想,每日步履匆匆地穿梭於這個城市冷峻而高大的樓宇之間。也會為了一個項目,或者N個專案,廢寢忘食,不過卻甘之如飴。

我曾問過一個朋友:「倘若不曾來北京,你的生活將會如何繼續?」

她想了想說:「那肯定是做著那份外表光鮮,而實則無趣的國企工作,幾年之後,無疑就是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在那個我長大的小城鎮裡,了此殘生。」

我說:「這樣的生活不正是很多人所希望的嗎?安穩舒適。」

她說:「是啊,最初也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至少很穩定,也很誘人,誘人得難以抗拒,就像是嚴寒冬雪季節裡,週末早上的熱被窩,真想一直在裡面舒舒服服地沉淪下去。然而,時日久了,人就會生厭,當這樣的安逸成了常態,就會覺得太無趣,就會渴望尋求改變,並且這種渴望會變得愈來愈強烈,逃離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還有一位年輕的朋友,出身於演藝世家,父親是著名導演,母親是電影剪輯師,一家子有十幾個人都在演藝媒體界工作,憑藉這樣的關係網,他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得到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周圍人也都認為他會順理成章地走上家人為他鋪好的路,從此衣食無憂,一生平順。

可是,他卻讓所有人跌破眼鏡,放棄了家人為他準備的一切,轉而努力汲取知識,憑藉自己的能力,考上國內一流的高校,選擇了跟家族背景毫無關聯的醫學專業,經常在實驗室裡一待就是一整天,辛苦不說,報酬也不多,但他毫不在意。

我曾問他:「何必這麼辛苦呢?你所擁有的一切,很多人奮鬥一生也未必能夠趕上。」

當時他回答我:「我擁有的東西,應該是我自己奮鬥得來的,我希望我因為做自己而得到別人尊重,而不是因為我是某某人的兒子。」

前不久我聯繫他,他告訴我,自己已經手握好幾項國家專利,目前正在帶領自己的團隊從事阿茲海默症的相關研究。

除了身邊一起並肩奮鬥的同事和朋友,這些年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還遇到了很多青澀稚嫩的面孔。他們就像當年的我們一樣,毅然北上,四處奔波,只為獲得一份心儀的工作機會。無論生活如何艱辛,他們的眼神始終真摯而堅定,望著他們,聽著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彷彿看到了那時的自己。

為了實現自己那個遙遠的廣播夢,於當時的我而言,也許拚盡全力也未必能夠實現,可是,不全力地拚搏一次,為之努力一次,又怎麼能知道自己實現不了呢?

所以,為了改變,為了夢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努力拚搏一把才對。

時常,我們會陷入一種生活狀態:對生活失去熱情,對什麼都得過且過,沒有追求,空虛、無聊著,這一切,皆來源於太過安逸的生活。安逸使人產生惰性,惰性就會有所束縛,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嘗試一些新的選擇,每天進步一點點,去走一條看不見結局的路,不斷地學著給生活一個機會,給自己一個機會。

你要過平庸的生活,就遇見普通的困難;你要過最好的生活,就遇見最艱難的挑戰。


臨近畢業季,很多同學都在忙著找工作,是聽父母的話回到故鄉接受那個已經安排好的安穩工作,還是聽從自己內心雖然微弱但一直召喚自己的聲音去尋求更大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究竟哪一種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我們無從知曉,答案在自己的腳下。

曾有一位聽眾在微博中給我留言,說她正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一邊是自己面前正有一個特別好的留學機會,但是需要在國外學習三年;另一邊是可以和相戀好幾年的男友一起進入同一家公司,但這家公司卻不是她最想去的。如果錯失留學的機會,可能以後很多年都無法遇到這樣難得的深造良機,但如果離開,就意味著要和戀人告別、和自己熟悉的一切安穩和舒適告別,步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她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得住離開的代價。

人生有時很奇怪,因為多個當時當刻看上去無比艱難糾結的選擇時刻,很多年過去後再回望,只是無數個分岔路口中的一個,因為人生不會在選擇發生的那一刻停滯不前,時光永不停息地向前奔流,你也在不斷前行,重要的不是那一個個抉擇,而是選擇之後你的所作所為,這些才是真正決定你人生方向的槳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