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雄電影節】三部VR探索蘭嶼、同志和西拉雅語,透過影像科技「時光幻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的高雄電影節(雄影)以多元文化電影及VR視覺藝術影片為特色,也讓雄影得以與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做出不同區隔。
前面是一片清澈深邃的藍色海洋,視野隨著波浪起伏,轉頭四處張望,你會發現自己坐在船上,四周是浩瀚無垠、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空氣中彷彿傳來海洋的鹹味,浪濤捲落在野銀近海的石坡,接著阿嵐開始訴說自己回到家鄉蘭嶼的故事…。
這是紀錄當代蘭嶼的VR作品《人之島後》,導演陳識安以旁觀者的身份,用影像紀錄下蘭嶼第一代到台灣求學生活的達悟族人林詩嵐(阿嵐),回到故鄉後所面臨到的甘苦、掙扎、生存與選擇,以及蘭嶼島嶼上人們與海洋和平共存的生活與島嶼的生命。觀看者以VR方式透過全景視野、風物地景與人物生活,貼近及了解達悟族族人如何在保存部落文化、自然生態與發展觀光經濟的處境下,尋求多重平衡的存活與方法。

近年的高雄電影節(雄影)以多元文化電影及VR視覺藝術影片為特色,今年20週年的主題是「時光幻遊」,除了精選電影回顧,更特別推出結合科技影像的「XR無限幻境」的數位科幻沈浸式影展單元,展場設計主題為浸入未來,主要在駁二VR體感劇院、駁二P3倉庫、智崴5G體感電競基地,及TESL高雄電競館四個展區,展現數位虛擬實境魅力,也讓雄影得以與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做出不同區隔。
XR(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為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及MR(混合實境)等技術的集合,是虛擬現實與影像科技交錯融合的總稱,所有的VR、AR、MR、互動體感裝置、沈浸式劇場等體驗都可以視為XR當中的一環,涵蓋了完全現實與完全虛幻的應用,是讓所有技術統整為一個內容類別與全新體驗,讓創作者以獨特又多元的手法,呈現對於時空、夢境、深海、未來的敘事與探究,讓觀看者打開五感,進入日常不曾體驗的新奇世界與難以到達的場域,感受到空氣、溫度、氛圍、味道、聲音、心情與語言等。
2017年起,高雄電影節就邀集不同領域的各界創作者參與「高雄VR FILM LAB計畫」,至今已有16部作品分別入選威尼斯、日舞、翠貝卡等國際級影展。今年「XR無限幻境」有31部來自坎城、威尼斯等國際影展的沈浸式鉅作,原創VR電影則有影像劇場詩人周東彥《霧中》、紀錄片導演賴冠源《喚說其語Ep.1 潛入西拉雅》,及陳識安導演《人之島後》。

三組團隊以各自絕佳的VR手法呈現故事,《霧中》獲得專業技術團隊Funique VR Studio(睿科影像)投資,《喚說其語Ep.1 潛入西拉雅》與柏林VR製作團隊NowHere Media跨國合製,《人之島後》的陳識安則首次挑戰水底攝影,故事分別聚焦在同志三溫暖空間、西拉雅族語言的復甦之路,與蘭嶼部落的生存焦慮,展現精彩多樣化的創作風格。
《人之島後》敘述阿嵐年輕時到台灣打拼,但來自偏鄉的他只能在大都市從事低階的勞力工作,於是決定回歸蘭嶼部落將傳統家屋改建成「嵐羽民宿」,名字取材自林詩嵐與父親林新羽。蘭嶼擁有極美的天然景觀,與相對匱乏的工作機會,回鄉的阿嵐靠著經營薄弱的觀光經濟維持生活,更面對著達悟文化傳統的銜接與振興。
蘭嶼是台灣最難到達的離島,島上維持了達悟族原始的文化與風貌,擁抱海洋文化的島民有著遺世獨立的個性,深沉湛藍的大海、高聳天際的岩洞、枝幹奇特的枯木…在蘭嶼的天然風光下,會讓人不自覺感受到人類的脆弱渺小。我們在VR中,跟隨著阿嵐一起凝望島嶼,乘船航行海洋,聽著自然與環境的聲響,感受他內心的焦慮與衝突,
「若不能盡力保護傳承下去,達悟傳統文化就會逐漸消失。」於是阿嵐跟著長輩認真學習維護保存達悟文化,在傳統與現代中、在觀光產業與部落文化間,尋求生存平衡的處境。蘭嶼有「飛魚的故鄉」的稱號,飛魚是一種具有滑翔能力的魚類,通常生活在海水表層,為了躲避天敵會躍出水面。靠海維生的達悟人認為飛魚是天神賜予的食物,飛魚更深刻的融入了達悟人的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中。
陳識安拍攝出蘭嶼絕美的海洋生態,以飛魚隱藏的求生本能,象徵阿嵐及達悟人面臨的現實狀態。觀看《人之島後》的過程,無論是細緻畫面或立體聲音,彷彿參與了一趟蘭嶼旅行,而屋角的狗、山邊的羊、划船騎車、波聲浪響…都讓人身歷其境,如同就生活在蘭嶼中。

「在全球化的衝擊下,許多語言已經慢慢流失。」同樣是傳統文化的維護與傳承,《潛入西拉雅》則在追尋百年歷史的族群語言文化,探討現代語境下的文化復原,希望喚醒與復原曾經輝煌燦爛的西拉雅語。
全世界有超過750種語言已經消失,越來越少人使用的語言就會面臨滅絕。西拉雅語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人使用的語言,數百年來歷經不同文化的融合,與外來勢力的衝擊,西拉雅族的傳統語言、文化與風俗都需要被傳承下去。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語言學家列為死語的西拉雅語,在《新港文書》、《福爾摩沙語辭彙集》與西拉雅語聖經等荷蘭人的著作中都被保留部份;而經由蒐集部落文獻史料、復興傳統習俗,傳頌樂曲、出版教材、校園推廣復育等,沈睡中的西拉雅語已逐漸復甦及使用。
導演賴冠源的首部VR短片《哈瑪星列車》曾入選巴黎新影像電影節正式競賽片、布魯塞爾奇幻影展、世界VR論壇、熱海映画祭獲最佳VR影片,他在拍攝《哈瑪星列車》時接觸到高雄馬卡道族,在田野調查時與西拉雅文化結緣,認識到台灣最早被書寫、已沈寂一百多年的西拉雅族語。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