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照聽證會】NCC問為何報導韓國瑜穿襪子睡覺、拿酒杯姿勢,中天:觀眾有興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被裁罰的案件中,遭指違反事實查證、違反公共利益,有5個是政論節目,但中天新聞主張,來賓有言論自由,不應適用《衛廣法》提到「製播節目」相關內容。
中天電視換照聽證會今(26)日上午登場,國家通訊委員會NCC提出8項提問,質疑中天新聞評鑑後未改善、違規件數過多、內控機制失靈等爭議。中天律師和鑑定人個別發表意見後,NCC主持人直接詢問新聞部總監梁天俠、新聞部副總監謝建文及擔任中天新聞「獨立審查人」的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還有親自出席的神旺投資董事長蔡蔡衍明。
NCC提出的8項提問包含:
- 中天新聞台是否已履行前次換照的附款與行政指導,及評鑑命改善事項?
- 中天新聞台過去是否有營運不善情事?違規裁罰案件是否過多?自律內控機制是否失能?
- 中天新聞台內控機制是否足以確保下列事項如:落實節目製作流程自律;避免外界不當干預新聞製播;自律倫理委員會有效運作;獨立審查人有效運作;改善過去違規情事,並提升新聞專業自主?
- 中天新聞台之人事組織及執行能力是否足以落實營運計畫?財務結構與財務狀況是否健全?其股權結構與負責人是否對新聞獨立製播有不利影響?
- 中天新聞台節目規劃是否落實視聽多元及弱勢保障?
- 中天新聞台員工的勞動權益是否受到確實保障?
- 中天新聞台換照案對國家安全、產業整體發展、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有何利或不利影響?
- 中天新聞台換照案就閱聽眾權益、新聞專業自主、節目品質及勞動權益有何利或不利影響?
中天律師:中天電視台被罰並無過高,反控三立新聞罰更多
中天新聞台與神旺投資等利害關係人代理人律師方柏勳針對中天被質疑營運不善、裁罰過多等提出8點解釋。
其中方柏勳指出,在2014年換照後,前3年中天新聞的評鑑都合格,也沒有任何裁罰紀錄;在2018年起被NCC裁罰21次,其中14件與政治相關,另外7件為非政治相關,21件裁罰案合計裁罰金額為1073萬元,中天上週才收到19、20、21件。這21件裁罰中,只有5件裁罰確定,裁罰金額僅133萬元,其他還沒確定,仍在行政訴訟中。
方柏勳也以《三立新聞》為例,指《三立新聞》的評鑑2018年至今裁罰件數有11件、政治有關的2件,9件非政治類的,其實比中天新聞還多,中天遭裁罰次數類型相較其他電視台並無「過高」。而中天新聞為什麼被裁罰的總次數較多?他認為跟台灣民眾政治立場結構和主管機關執法方式有一定關聯,這些裁罰大都是民眾檢舉而來的。如果是公正的執法機關,應該要同時看看其他電視台有無類似狀況,這是「選擇性執法」。
方柏勳也質疑NCC的「公信力」,認為NCC是也是政府機關,本來也該被媒體監督,但中天新聞處理NCC相關報導,就被NCC警告;另外還在前面的案子還有爭議下,後面案子就加重罰鍰,裁罰基準變成NCC說了算,將來一定會在法院爭訟這部分。
針對NCC指中天缺乏「事實查核」,方柏勳也反問「事實查證要到什麼程度?」媒體在查證義務門檻上,他不認為應該要「窮盡一切」,否則恐怕形成寒蟬效應,應是做合理的查證。如「中天報導內容說去年文旦棄置200萬噸是否合理沒查證」,事實上中天有去和農民查證,農民說有棄置,但沒有秤重量,記者只好去問補助款有多少來算,後來中天也很快把200萬噸改成200萬斤。
在場鑑定人:未見中天積極反省,而是控訴「政治打壓」
鑑定人輔大新聞系副教授陳順孝則表示,「中天的事實查證上有嚴重問題」,指中天被裁罰超過1000萬元,不管次數或金額都是全台灣新聞台最高的;違反媒體查證義務並且損害公眾利益;另外中天新聞台在內部的新聞製播原則中,要求選舉期間新聞應該對各政黨公平對待,但前年「九合一」選舉前2週,中天新聞播出韓國瑜新聞比率為57.43%,競爭對手陳其邁的只有5.7%,已嚴重違反新聞報導之公平原則。
陳順孝也說,其實看中天的自律規範,寫的相當完整相當好,但卻沒有付諸實施,形同具文;也沒有人負責查證、監督;獨立監察人角色也是被動的;倫理委員會對於新聞政論節目爭議,應是先查證、後報導,若來賓有不實報導,應該可以考慮參考國外作法「延時播報」。陳認為中天違規過多,顯示「自律失能、營運不善」。
另1鑑定人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召集人林月琴也提出,中天前次換照期間被裁處金額高達全台第二,這次是全台之冠;2019年民眾申訴案件高達164件,比過去增加2.7倍,顯示新聞報導品質更惡化;裁處政治新聞與評論節目,然而中天的倫理委會的調查報告,並未見中天積極自律反省作為,而是以「NCC政治打壓」為訴求。
林月琴指出,中天持續興訟,但已有收到法院駁回訴求,顯見其報導品質不為各界接受、且應受公評。另外,上一次的換照附款中,4項有3項沒有實質兌現,倫理委員會只有1位公民團體代表,還可以萬年連任;對於民眾申訴,客服經常都以「謝謝指教」等罐頭文字回覆。獨立審查人陳清河進入中天新聞後,這段時間被「警告」的案件還高達32件,比還未落實增加2倍,顯示並未實際落實和有效監督。
NCC委員和中天新聞部如何攻防?
在當事人以及鑑定人發言完之後,NCC委員們也開始針對中天新聞的編審機制、內部控管流程等提問,主要由新聞部總監梁天俠、新聞部副總監謝建文以及擔任中天獨立審查人的陳清河負責回答。

NCC主持人對內控問題、編審機制和流程、新聞監督、高層有無介入新聞製播等提出相關疑問。梁天俠說明中天編審流程;新聞部內有中心主任、編輯台製作人以及相關主編、總監副總監,加上倫理委員會、獨立審查人,共有4層審查機制,平均每週開1次會,對於特殊事件會加開,必要時也電話聯絡;另外中天所有政論節目跟新聞,都在編輯室討論而成,董事長、總經理不會參與。
不過NCC主持人隨即提出,如果真的有多重審查機制,為何中天新聞在過去仍然在新聞事實查核上「錯誤一直持續發生」,像是在疫情新聞時打出「封台倒數6天」造成民眾恐慌,當時也被NCC裁罰;中天新聞則表示這字卡是上稿人員在字義上的認知有落差,他們原想表達的只是「關鍵倒數」,發現後有立刻把字卡刪除,並對相關人員予以記大過懲處。
NCC也問新聞部2位主管,去年3月,中天報導韓國瑜的新聞佔該台政治新聞比率88%,這是否符合中天內部「新聞製播準則」之多元與公平原則?甚至報導韓國瑜穿襪子睡覺、拿酒杯的姿勢、韓國瑜是男版林志玲等新聞,是否符合自己訂定的製播準則、合乎他們心中「新聞專業倫理」的規範?這樣的報導是否有合乎公共利益?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