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漫威宇宙》:驅使美國隊長展開行動的並非基督新教的理想,而是深刻的猶太教思想

《漫威宇宙》:驅使美國隊長展開行動的並非基督新教的理想,而是深刻的猶太教思想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隊長擁有無比強壯的雙臂,但他幫助周圍所有人的決心更為強大。以猶太教的彌賽亞觀點來看,美國隊長的確是不算太壞的典範。

文:里爾・萊博維茨(Liel Leibovitz)

史丹.李初試啼聲之作的標題是〈美國隊長擊潰復仇的叛徒〉(Captain America Foils the Traitor’s Revenge)。這跟史丹.李在全盛時期創作出的耀眼作品相去甚遠,但如果你對這位藝術家年輕時的表現有興趣,這部作品也不會讓你失望。情節從一個中間點展開, 我們看到史蒂文斯上校正在厲聲斥責一個名叫海恩斯的士兵。他咆哮道:「這個軍營沒有你這樣的人。你撒謊、欺騙、當間諜,還偷東西!」

儘管沒有線索明確告訴我們海恩斯是在為誰服務,但從漫畫的背景推斷,他是潛伏在美國生活各個角落裡的無數納粹份子之一。史蒂夫.羅傑斯就在附近,也聽到脫逃的海恩斯威脅著說要回來報仇。這種狂放的敘事方式很快就成為史丹.李作品的招牌特色。

在漫畫裡,當天晚上,當羅傑斯和他十幾歲的搭檔巴奇(Bucky)在帳篷裡玩鬧,他們聽到海恩斯與兩名納粹黨羽接近,朝上校的帳篷而去。羅傑斯迅速穿上他的美國隊長制服、衝去保衛上校,輕鬆擊敗了小人。第二天早晨,史蒂文斯上校不知道史蒂夫.羅傑斯的祕密身份,還責備他怎麼沒有趕來支援美國隊長。「噢!為什麼我在這支部隊裡看到的不是像美國隊長這樣的士兵,而是你呢!」上校哀嘆時,羅傑斯帶著瞭然於心的微笑,逕自走開。

當時是否有讀者會特別注意對話內容,我們不得而知。漫畫書的讀者大多是孩子, 會讓他們喝采歡呼的是美國隊長的拳頭,而不是他用字遣詞的才能,但如果讀者懂得欣賞書中對話,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史丹.李筆下的美國隊長,跟科比、西蒙原本創作的方下巴強壯男子,有一個地方不一樣。原來的美國隊長缺乏幽默感,他的語言也讓人想到許多早期漫畫明星在故意拼錯字的漫畫家筆下講出的俚語。這個美國隊長會出現在場景中,揮舞他的拳頭,說出類似「所以你是菲勒的走狗!」或「如果你還想享受生命,就給我說清楚!快!」這種話。

相對地,史丹.李的美國隊長更接近真實的人:我們看到他在帳篷裡休息、玩跳棋,跟巴奇用無傷大雅的話互虧對方。他會打趣地說:「你不知道我要一直擊敗你有多累。」接著,幾行對話後,羅傑斯應該換裝、採取行動了,我們看到的不是那種揍人、抓人的空泛動作,而是今天我們認識、喜愛的更有層次角色。

史丹.李基於直覺,從他創造的第一個故事開始,就希望讀者對這個角色的本尊史蒂夫.羅傑斯的關注,可以不遜於他變身後的「美國隊長」。這一點,以當時的漫畫來看,是超越時代的真知灼見。

設想一下史丹.李當時面對的競爭局面。一九四一年,任何為漫畫寫故事的人都在兩大角色——超人和蝙蝠俠——的陰影下掙扎前進,而從各方面來說,這兩個人物都不算我們認知中的人類。

看過超人或蝙蝠俠的冒險之後,人們很快就意識到,這兩個圖騰式人物不過是一堆英勇行為的總和。事實上,這是因為他們僅只是兩種彼此衝突、處於美國精神生活兩極之價值觀的體現。蝙蝠俠是現代主義的擬人化,一個富裕又擁有特權的上層階級人士。他沒有特殊的超能力,只能利用自己無止盡的資源和高人一等的才智。蝙蝠俠的形象, 象徵大幅改進的地方政府,而這個角色不用受惱人的責任和透明度束縛。

高譚市警察局長高登(Jim Gordon)看待蝙蝠俠,就如同評論家看待新政期間的羅斯福總統一樣:他對這個權威人物感到不滿,因為翩翩而至的蝙蝠俠不怎麼重視傳統,卻透過自己的意志力改變現實。然而,高登除了跟這位意志堅定的貴族合作以外,也無力採取其他行動。

另一方面,讀者或觀眾可以輕易地將超人解讀為原教旨主義想像的產物。或許他還有個隱約可辨識的希伯來名——凱.艾爾(Kal-El),意思是「上帝之聲」或「全然的上帝」——又或者他也像摩西一樣,被人在一個小籃子裡發現還是小嬰兒的他,在這片對他來說是異鄉的土地上撫養他長大。但其實,他更像是基督:基督也是從天上降臨的光明人物,憑藉他的恩典來救贖人類。

在每一期漫畫雜誌中,超人都跟腐敗的政客、不正派的商人,以及其他對弱勢作威作福的權貴進行戰鬥。同樣地,在每期雜誌中,超人都為我們的罪過而接住子彈,或擋下火車、汽車,而且在各種情況下,他都會再次站起來,以他神聖大愛的觀點鼓舞我們。我們要做的就只是相信他。因此,當華納兄弟公司於二○○六年發行票房不佳的電影《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時,大部分宣傳工作都是鎖定福音派社區的觀眾。華納將這部電影的行銷定位為可以流傳久遠的基督教寓言故事,並非偶然。

原教旨主義者和現代主義者,在漫畫裡被精練為這兩種純粹的表現方式,而且,相較於美國公共生活的其他媒介,漫畫也以更誇張的手法展現了這兩種價值觀之間的對峙與張力。像克萊倫斯.丹諾(Clarence Darrow)和威廉.詹寧斯.布萊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這種有著深厚美國血統的大人物據此針鋒相對是一回事,但是,當猶太移民汲取並模仿了一直折磨著美國宗教想像的新教徒式敬畏顫抖,成果卻是宏大又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