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心竄出》到《絕命終結站》,談90年代以降的美國B級恐怖片

《從地心竄出》到《絕命終結站》,談90年代以降的美國B級恐怖片
Photo Credit: 《從地心竄出》(Tremor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級片在成本與思考上,完全沒有向上追求的特性。一個主題成功,就繼續拿來操作,繼續賺錢。那B級片為何逐漸能獲得藝術地位?

傳統定義上,B級片(B movie或B film)類似過去唱片的B面,亦即非主打。這類電影絕大多數都有兩個特徵:低成本與商業化。因為拍攝預算低於大製作,在電影各環節上都很簡陋,拍攝目的也只為了賺錢。從50年代開始就已有這種片型,發展了70年,也逐漸走出不同的面向。

在全球化時代,電影資本高度集中,加上對於藝術美學追求的概念已有所改變,B級片有時與「獨立製片」已有重疊。一般會將符合低成本、商業化、創意與製作粗陋的電影,歸類在B級片中。但現今已有許多獨立製片並未認真走美學路線,以至於片型歸類模糊。但B級片有一個特點,在獨立製片罕見,就是以一個主題拍攝系列作。

隨著時代演變,過去被視為低俗的B級片,逐漸在後現代美學的詮釋下,開始站上藝術定位。自90年代昆丁塔倫提諾與凱文史密斯等一干受家用錄影帶影響的導演開始拍片,他們將B級片的通俗元素加以提升,並重新詮釋,形成個人風格,也成為相當「導演論」風格的代表人物。

1
Quentin Tarantino|Photo Credit: Georges Biard CC BY-SA 3.0

唯一能區分B級片跟藝術創作的差別,重點還不在美學形式,主要還是落在電影寓意上。這當然可以從各種電影理論、文本分析切入,難以概述。不過純粹商業化、通俗化,且因為製作成本低,所以在「創意」項目的編、導、演也都節省成本,以較為低劣的品質製作,就是用來區分的最好方式。

在美國電影中,80年代末期以來的B級片,就呈現這種典型姿態。

隨著電影技術的進步,90年代後的B級片,在美術設計與影像細節上,可以做出不輸主流電影的品質,但劇本、演員、導演則都是二流水準,大多沒有名氣。有實力的如山姆雷米,也因為美學風格晉身大師之林。但許多只具娛樂性,而沒有反映時代與文化的劣作,就不被重視。

舉例來說,1990年上映的《從地心竄出》(Tremors),就是90後的B級片典範。它的主題極為簡單,只有一個:在地底遊走古代巨蟲,竄出地面捕食人類。這麼簡單的一個哏,30年來共拍了七集,成為B級恐怖片的經典作。無論好萊塢大製作的商業片或藝術片,若要發展成系列作,就必須在劇情與寓意上力求轉折變化。但B級片不用,它基本上只需要滿足觀眾對於「腥羶色」的原始慾望即可。巨蟲從地下鑽出,對人類產生威脅,就是最大賣點,也只需要這個賣點。從第一集到第七集,全都在做這件事。

當然,比起50年代真正粗製濫造的B級片,90年代後的B級片顯得更加精緻。但那個精緻完全表現在如何豐富主題上。主角的心態、性格可以從頭到尾沒改變,劇情可以同樣公式化。精緻部分全都在強化主題的表現。

《從地心竄出》七集的主題可概分為: 第一集:怪蟲從地下鑽出吃人。第二集:怪蟲進化到可以走路捕食。第三集:怪蟲變得會飛。第四集:前傳,描述西部時代主角的祖先們打只會鑽的怪蟲。第五集:怪蟲跑到非洲。第六集:怪蟲跑到北極。第七集:怪蟲跑到海島,以及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超巨蟲。

除此之外,劇情結構幾無變化,除了從第一集一路演到第七集掛點的男主角「伯特(麥可葛羅斯飾)」,從發現自己有兒子(第五、六集),到跟舊情人相會(第七集),其心境毫無轉折。從第三集後就是一副不想再打怪蟲,但看到別人犯蠢,就忍不住還是出手殲滅怪蟲。而從第一集到第七集的路人演員,除了出現幾個比較會殺的角色之外,就是一堆不信怪蟲有多危險,然後一一被吃掉的人。模式就如此簡單,變化只在情節上。

B級恐怖片的特性就是,反派角色必須要進化,或不用進化,只改變殺人方式或被殺的方式。《從地心竄出》也不例外。系列前三集玩的是改變怪蟲的型態。從鑽、走、飛,三態變化來生出三集。第四集賣點在於西部時代只有簡單的槍炮火藥,必須取巧來殺怪蟲。第五、六集賣的是伯特跟他兒子的相處鬥嘴,還有創新的殺怪蟲方式。第七集看似要讓此系列落幕,所以讓伯特領便當。賣點是又再創新的殺怪蟲方式。怪蟲從第三集開始就沒有什麼改變,唯一改變的是因為CG特效的進步,變得鑽出時會旋轉,看起來更像生物而已。

就這樣一套公式、各種不同的殺巨蟲的方式,就拍了七集。電影場面的規模還顯得更小(第三集是最宏大的),只因為時代演進,特效越做越好而已,其他幾乎沒進步,一如《十三號星期五》、《養鬼吃人》、《鬼娃恰吉》系列的走向。這跟好萊塢近來流行的系列片不同。如果是好萊塢大製作,續集在規模、人物、特效、畫面等各環節只會更宏大。《復仇者聯盟》打薩諾斯還得拍成兩集。由此可看出B級片在成本與思考上,完全沒想「向上追求」的特性。一個主題成功,就繼續拿來操作,繼續賺錢。

而B級片的觀眾也無所謂,因為他們的觀影目的很簡單,是喜歡此主題,只要娛樂度差不多,電影不要拍得真的很爛就會買單。相較於藝術口碑叫好叫座的電影,B級片反而是全球都有影迷的市場。反正發行成本低,多以有線電視或DVD、線上串流鋪貨,本小利大。只要還有人看,續集就會不斷推出。

1
Photo Credit: 《從地心竄出》(Tremors)

另一個B級片範本《鬼擋路》(Wrong Turn)也是如此。2003年以來共拍了六集,主題是近親繁殖的畸型人獵殺路人來吃,劇情更無邏輯,連此家族的由來也沒交代(第六集有,但講得很爛等於沒講),六集的變化完全在殺人方式上面。各種殺人法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看完不會獲得任何體悟。就只是看三點全露的做愛場景跟殺人,這兩個人類最原始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