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溫和派困境:任期24年、選民認為「超優秀」的參議員柯琳絲,為何陷入苦戰?

美國溫和派困境:任期24年、選民認為「超優秀」的參議員柯琳絲,為何陷入苦戰?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務實、溫和的共和黨籍緬因州參議員柯琳絲,在2020年大選中民調一路落後,好不容易勝選。柯琳絲在當地支持率過去曾高達近7成,然而在現今分裂又兩極化的政治圈,像她這樣的溫和中立派處境將越來越艱難。

2020美國大選中的參議員改選已大勢底定,競選4連任的緬因州聯邦參議員柯琳絲(Susan Collins)經歷漫長開票,至當地時間4日下午才確定勝選。對比柯琳絲過去得票率動輒輾壓對手20%至30%以上,本次僅小贏9%,且今(2020)年全部民調皆處於落後、連競選募資都慘淡,是柯琳絲入國會後面臨過最艱困的選戰。

然而,柯琳絲自1997年起就職參議員起,積極參與國會事務,這24年內逾7400項議事表決從未缺席;4屆任期內至少有38部她提案的法案獲國會通過,成為生效法律。如此認真的參議員卻陷入苦戰,背後是美國政治意識兩極化造成的困局。

出身共和黨政治世家、務實勤勉,支持率曾高達近7成

今年67歲的柯琳絲是4屆聯邦參議員,目前在參議院資歷排名第12位,是共和黨最資深的的女性現任參議員。1997年宣誓就任後,柯琳絲在參議院表決缺席率是0%;據美國政治數據追蹤網站GovTrack,截至今年9月,她連續參加逾7450場表決,是參院紀錄第二長的保持人。

柯琳絲出生於緬因州東北方比鄰加拿大邊界的小城市卡里布(Caribou),父母皆曾任卡里布市長,父系家族4代都出過緬因州州議員。緬因州郊區以共和黨為主,網媒《VOX》引述柯琳絲2015年受訪時說法,共和黨政治哲學「存在於我的基因裡」;家族4代州議員裡只有一人是民主黨員,「我們試著不讓這個祕密被發現」,柯琳絲如此笑稱。

雖然在當地有顯赫家世,柯琳絲可不是個「靠爸族」。她大學畢業後開始從政之路,首份工作是時任緬因州聯邦參議員柯恩(William Cohen)的助理,共做了12年,後半段時間還兼參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監督小組組長。1987年她在緬因州政府內閣擔任金管處處長,5年後被時任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港譯「老布殊」)任命為聯邦小型企業管理局局長。

1994年柯琳絲首度競選公職,戰場是緬因州州長,雖然失利,但她在1996年當選緬因州聯邦參議員,從此沒再輸過。不僅沒輸過,柯琳絲在2002和2008年得票率都在6成左右,2014年更高達7成。每屆選舉都有不同的民主黨人出來挑戰她,每屆她的得票率勝距都比上一次更大。

AP_18062635882362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參議員柯琳絲2018年3月參加緬因州當地的雪橇競速活動。

有家世背景、沒有怠惰政務、曾經獲得熱烈民意支持的柯琳絲,為何本次選舉如此艱辛,一路被嫁到緬因州的羅德島州民主黨人吉蒂安(Sara Gideon)壓著打,直到最後才證明她仍是緬因州多數選民支持的對象?

溫和派夾縫中生存,政治兩極化之下沒有空間

雖然共和黨政治哲學深植在柯琳絲心中,現今的共和黨已不同於過去的共和黨。柯琳絲一向被視為黨內的溫和派,在從前,來自兩黨的溫和派被視為溝通橋梁,更曾組成一支「溫和小隊」(mod squad),共和黨知名已故參議員麥肯(John McCain)也是其中一員。小隊成員在議題上不見得會支持黨內主流立場,例如麥肯和柯琳絲都曾投票反對廢除歐巴馬(港譯「奧巴馬」)健保。

作為中立派,本來就是在夾縫中生存。隨著時光流逝,溫和派退休的退休、過世的過世、敗選的敗選,據遊說團體Center Forward評估,2005年至2007年共和黨籍參議員立場,當時被視為溫和派的21名共和黨人大多凋零,而今只剩柯琳絲、阿拉斯加州的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愛荷華州的葛拉斯里(Chuck Grassley)仍在國會。

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2016年大選前的黨內初選,就已引發共和黨內部看法分歧;川普勝選之後,那些不看好、不苟同川普作風的共和黨人陷入矛盾。

參議員麥肯在世時與川普不睦是眾所皆知,麥肯過世前更曾表態,不願川普來參加他的葬禮;現任參院臨時議長葛拉斯里(Chuck Grassley)在2019年眾院發動彈劾川普程序時,是支持「吹哨者」的那一方。

和麥肯一樣,柯琳絲、穆考斯基都反對廢除歐巴馬健保;在川普2018年提名涉性侵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今年大選前一個半月提名保守派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兩人亦都持質疑與反對立場。

柯琳絲不挺黨?其實川普上任後配合度增高

《VOX》報導以「柯琳絲的品牌經營被川普複雜化」一句說明柯琳絲在緬因州的困境。

柯琳絲對緬因州選民主打經濟務實路線,推出《薪資保護計畫》、《小企業貸款》,今年因應疫情也推動《疫情紓困與經濟安全法案》(CARES Act)。柯琳絲表示,這類方案已使緬因州四分之三的小型企業受惠,保住25萬6000份工作機會。她很有信心,選民會基於這些服務而信任她的付出,再送她進國會。

但事情沒那麼簡單。柯琳絲在其他議題方面,顯得不夠「融入」共和黨主流。如同她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採訪時表示,她在過去7年都被認為是參議員裡最能整合兩黨意見的人,這點沒有錯;《PBS》引用政治數據網站《FiveThirtyEight》數據,柯琳絲只有三分之二的議案投票會與川普同調,比例是共和黨參議員之中最低的。

AP_17178734768401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川普2017年6月與參議員討論健保,柯琳絲(左)和阿拉斯加州參議員穆考斯基(後方紅衣者)都反對廢除歐巴馬健保。

然而,川普就任總統後,柯琳絲實際上並沒有比從前更與黨內唱反調,反而是更配合了。《CNN》分析指出,柯琳絲在1997年至2016年,只有59%表決案會與共和黨同陣線,其他共和黨參議員則是90%議案都挺黨;川普首上任的2017年,柯琳絲與黨內同調的比率上升到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