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竊盜罪一定是公訴罪嗎?小孩偷父母的錢,會被判刑嗎?

竊盜罪一定是公訴罪嗎?小孩偷父母的錢,會被判刑嗎?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聞上,主播記者都會提到竊盜罪是「公訴罪」,無論被害者是否有去提告,司法單位都會進行調查,但這表示小孩子偷拿父母的錢,也會被檢察官起訴嗎?

大家是否有東西被偷的經驗呢?假如遇到自己的物品被偷,你會選擇報警嗎?還是會先斟酌失竊的物品價值再決定呢?

偷東西的行為當然是犯法的,規定在《刑法》第320條,通常新聞媒體在報導有關偷竊案件時,主播記者都會提到,竊盜罪是公訴罪,所以無論被害者是否有去提告,司法單位都會進行調查。

其實我們常聽到的公訴罪,正式一點的說法是「非告訴乃論罪」,簡單來說就是不用等被害人提告,檢察官就可以主動去進行偵查、起訴,然後再由法院審判,而「告訴乃論罪」指的就是需要由被害人提出告訴後,檢察官才會進行偵查起訴。

那麼偷東西的行為一定都會是非告訴乃論罪嗎?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竊盜罪是否為「非告訴乃論罪」,其實會看偷竊者以及被害者之間的關係而定,而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小孩偷父母的錢,會被判刑嗎?

根據法律,假如發生竊盜事件的是素昧平生的人,這樣的案件就會是非告訴乃論,但,假如今天發生偷竊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那狀況就會不太一樣。

依據《刑法》第324條第一項的規定,假如是直系血親間、配偶間、同財共居親屬間犯了竊盜罪,是可以免除其刑的,而這邊所謂的同財共居,指的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財務共同管理的情況;並且依照第二項的規定,除了前面所說的親屬外,只要是五等親內的親戚以及三等親內的姻親,如果有犯竊盜罪,都會是告訴乃論。

shutterstock_1125615122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最近有一個有趣的新聞,一個父親因為發現尚未考取駕照的兒子偷買了一輛車,於是趁兒子睡覺時,偷拿走鑰匙,將車開到其他地方藏起來,兒子起床後以為車子遭竊,便連忙報警,父親這時才急著說明車輛的去向。

雖然父親的行為是為了兒子好,不希望他有無照駕駛的機會,但行為其實不妥,應該要與孩子去進行討論,而不是用偷竊的方式去把車藏起來。

但是,假如兒子真的報警成功,父親也因此被警察逮到了,該怎麼辦呢?

其實不需要擔心,如同前面所說,因為兒子與父親是直系血親的關係,所以需要兒子提告,才會由檢察官去偵查起訴。

萬一兒子真的很生氣,決心提告又該怎麼辦?

其實面對這類案件,法官通常會斟酌案件情形,去給予免刑,畢竟是直系血親,且行為是出於好意,若真的給與刑罰,似乎不太符合比例原則。

因此像是孩子偷拿父母的錢去買東西這樣的事件,父母假如想給孩子一個教訓,其實也是可以到警局去報案,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而被起訴判刑,但事後仍需要跟孩子進行教育,告訴他偷竊的行為是不對的,偷爸媽的錢可能不會有事,萬一偷的是他人的財物,就很有可能被關進大牢。

延伸閱讀

本文經黃靖芸律師。生活法律沙龍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