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中國用疫苗「換」馬來西亞釋放漁民,中國大使館反駁《日經亞洲》報導

日媒稱中國用疫苗「換」馬來西亞釋放漁民,中國大使館反駁《日經亞洲》報導
圖為馬來西亞海事執法機構 (MMEA)船隻。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0月9日,馬來西亞海事執法機構柔佛州水域,扣留了6艘中國船隻和60名中國漁民。由於10月13日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馬的日子,因此傳出當時中方提出以疫苗交換漁民的要求。

上月訪問馬來西亞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承諾,一旦中國研發出武漢肺炎疫苗,馬來西亞會是優先獲得疫苗的國家,而日本媒體《日經亞洲》11月4日引述匿名消息稱,實際上中方的承諾隱含交換條件,即要求馬來西亞須釋放上月遭扣留的60名中國漁民。至截稿前,中國駐馬國大使館已駁斥上述報導,而馬國政府仍未回應。

此事件源於今年10月9日,馬來西亞海事執法機構(MMEA)在南部柔佛州水域,扣留了6艘中國船隻和60名中國漁民。值得注意的是,當馬來西亞政府在10月10日宣布中國漁船闖入海域事件時,3天後正是王毅訪馬的日子。

由於中國對南海九段線的主張涵蓋馬來西亞水域,因此馬來西亞是南海主權爭議的主權聲索國之一,近年也常發生中國的船隻闖入馬來西亞水域的事件。馬方指出,10月9日的事件,是上述註冊於中國秦皇島的船隻和人員無法出示停泊在馬來西亞水域的許可證,因此遭海事執法機構逮捕。

中央社》報導,10月13日王毅與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希山慕丁會面後舉辦聯合記者會,當時希山慕丁表示,中國同意疫苗研發成功後,會讓馬來西亞優先取得中國疫苗,以及宣布設立由兩國外交部長擔任聯合主席的「高層級疫後合作委員會」(High-Level Committee on Post-COVID-19 Cooperation),以期落實「疫後時代合作諒解備忘錄」的談判,擬好疫後兩國務實合作的框架。當時無論是王毅還是希山慕丁,都未對早前的中國漁民被捕事件作回應。

11月4日,《日經亞洲》引述一名要求匿名的馬來西亞官員說法指出,其實王毅在抵達馬來西亞前,就私下提出了中方的要求,即釋放遭馬方逮捕的60名中國漁民及扣押的6艘中國漁船,而當時馬方則回應會考慮。

中國駐馬國大使館發言人唐瑭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批評,《日經亞洲》的報導「充滿了誤解和偏見」,企圖移花接木地將中國與各國開展的疫苗合作計劃,同漁民被扣留事件硬拽在一起,是居心叵測的行為。

唐瑭強調,王毅10月13日訪問馬來西亞時,已就研發、生產及採購方面的疫苗合作,和馬來西亞達成了共識,不會與其他議題掛鉤。他進一步解釋道,有關漁民被扣留事件的經過,是原計劃赴非洲作業的6艘中國漁船10月9日在途經馬來西亞海域時,因機械故障而被迫停留在柔佛水域,最終在配合馬來西亞政府的要求下,及時申辦了船舶在馬來西亞合法停泊修理的准證。而船隻與漁民也已在10月22日修繕完畢後,已獲准離開馬來西亞海域,因此整起事件乃普通遠洋船隻航行事故。

唐瑭批評《日經亞洲》 :「最後我想奉勸有關媒體摒棄成見偏見,甚至居心不良的捕風捉影和陰謀論,多為全球抗疫提供正能量,而不是相反。」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