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紀錄:支付代價?泰國的獨裁化如何驅動反建制抗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以,我的提問是,為什麼人們抵抗獨裁化的趨勢?」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助理教授Janjira Sombatpoonsiri問道。
11月3日下午2點,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邀請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助理教授Janjira Sombatpoonsiri主講「支付代價?泰國的獨裁化如何驅動反建制抗爭」(A Price to Pay? How Autocratization in Thailand Drives Anti-Establishment Protests)講座,並由專研東南亞政治與選舉的臺大政治系助理教授黃凱苹與談、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何明修主持。
Janjira Sombatpoonsiri也是德國全球與區域研究院(GIGA)的訪問學者,目前應邀前來臺灣訪查研究。她的研究領域包括「公民團體與舊式菁英的頡頏」、「東南亞公民空間的萎縮」、「泰國的保守公民社會」以及「分裂社會下的公民行動主義」。講座一開始,Janjira由泰國社會現況出發,說明泰國目前許多社會運動家如萬查勒(Wanchalearm Satsaksit),被政府騷擾、噤聲、逮捕、暴力鎮壓或甚至「被迫失蹤」,但仍然堅持努力,「他們可說是泰國民主的未來。」
在全球政治情勢的變遷下,Janjira表示,第一,全球正處在第三波獨裁化(autocratization)浪潮中,同時公民社會的反抗也逐漸浮現。第二,為何全球的、抵抗獨裁的力量正在增強?Janjira說明,她將透過泰國的案例來闡述此一現象。
Janjira就其研究的主要論點指出,「獨裁化伴隨的代價是,對於那些支撐獨裁政權的關鍵國家機構,公眾的信任減退,而挑戰行政人員背後的整體系統。」Janjira借用社會學的語言,指出「獨裁化提供孕育社會運動的政治機會。」
對於世界的獨裁化潮流的現況,Janjira說明,現今關於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的研究,大致跟隨美國政治學家山繆·杭亭頓 (Samuel Huntington)的民主浪潮理論,認為80年代到90年代之間是第三波民主化,席捲亞洲、拉丁美洲、東歐與南歐。如同海洋一般,浪潮自然會有所起落,Janjira說,自從90年代中期,我們見證民主的衰退,並且此趨勢在2010年至今在加速中,2017年是標誌性的年份,首度出現了面臨民主衰退的國家多於進行民主化的國家,經歷獨裁化的國家變多。
這波新的獨裁化潮流與已往不同,Janjira解釋,20世紀的民主崩壞,經常是瞬間死亡,比如軍閥、外國入侵等,然而,現在的獨裁化進程是緩慢的、隱微的、零碎的。Janjira說明,學者將這種自民主體制移出的獨裁化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民主衰退(democracy recession)、民主崩潰(democratic breakdown)、威權鞏固(authoritarian consolidation)在這個概念之下,比起因軍事政變造成的民主猝死,獨裁化是更廣泛的概念。
Janjira說,典型的獨裁化模式是操縱選舉,發生在全球,也如同我們談到2019年泰國選舉。在泰國,政府行政部門的強化和政治權力個人化,顛覆了基本上被運用在法院和行政部門間確保平衡的機制「水平式責任政治」(horizontal accountability),另外,政府也控制媒體、騷擾異議人士。
說明近來全球獨裁化的趨勢,Janjira引用2020年國際大型民主指標研究 V-Dem(Varieties of Democracy)報告指出,全球民主份額(global share of democracies)從2009年的54%降到2019年的49%,這是自2001年來第一次獨裁成為多數。Janjira綜述,90年代民主是穩定增長的,接著就開始下降,並在2010年急遽下滑,在2017年達到谷底。
Janjira接著指出,目前全球獨裁國家的數量是92個,涵蓋了世界上54%的人口。與此同時,支持民主的社會運動正在增長,抵抗這波獨裁化潮流。擁有堅實民主運動的國家份額(share of countries with substantial pro-democrcay protest),從2009年20%增長到2019年的44%。2019年,29個民主國家的公民,34個獨裁國家如玻利維亞、香港、波蘭、蘇丹的公民動員對抗獨裁政權,或者面臨國家從民主轉變為獨裁。

為何人們抵抗獨裁
「所以,我的提問是,人們為什麼要抵抗獨裁化的趨勢?儘管公民空間越來越窄化,以及要面對以鎮壓為特徵的獨裁政權的情況下。」Janjira說。
泰國經歷了2個階段的獨裁化,分別是民主崩潰和威權鞏固。目前,泰國正處於抵抗獨裁政權的深淵。Janjira接著回溯泰國歷史重要時間點,1992年人民的民主意識抬頭,引領這個國家加入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這波變革帶來泰國史上最民主的憲法。不過,2005年泰國走上民主崩潰的道路,有三個事件,首先是2005年新舊菁英之間的裂痕開始浮現,帶來2006年軍事政變,並開啟針鋒相對的、要推翻政府的群眾動員,分裂成代表著支持和反對建制的兩個陣營,此時泰國社會充滿著反抗運動。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