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正晶限時批」是否有遭打壓,新聞人都不須做悲劇英雄

不論「正晶限時批」是否有遭打壓,新聞人都不須做悲劇英雄
Photo Credit:取自正晶限時批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慈濟一案來說,彭、李兩人專業精湛,彭文正為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熟諳評論報導要根據具體事實。慈濟林林總總,可深入追蹤、嚴格檢視,批判火力言詞可以強旺,但要避免陷入公親變事主。

文:楊索

楞嚴經 卷二》有一段話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這段用白話文講,大意是,好像有人用手指指著月亮,向人說月亮在哪裡,按理應該是以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而不是看他的指頭),而若反覆聚焦於手指,甚而把手指頭當成月亮,那不僅看不見月亮,連手指也看不到了。

喧騰中的慈濟事件,在近日慈濟公開聲明撤銷申請之際,新聞焦點轉向批判慈濟火力最猛的《壹電視》「正晶限時批」夫妻檔主持人彭文正、李晶玉同時宣布退出節目,話題聚焦於彭文正及其妻受慈濟勢力打壓而請辭。

慈濟是否施壓,《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已公開說明「慈濟曾在上週拜訪練台生(內容可能是請託、解釋)」練台生打電話給總編輯,「認為應給慈濟空間,等記者會開完再視其內容而定,這幾天就不要再做了。」這段話可視為慈濟關說施壓。但陳守國補充,從下令至今,練台生手下的《年代》、《壹電視》兩台都並未收手批評慈濟。

陳守國在文中透露,他個人看「正晶限時批」有心驚膽跳之感,但他卻從未進行過召開該節目總檢討會議。《壹電視》新聞部有總編輯、編審及新聞倫理委員會,「正晶限時批」的言論若有不當,本身有監督機制,這樣的機制事實上是對節目永續經營的保護,也是媒體公器對社會大眾負責的守門之責。

如果連總經理對該節目尺度都捏把冷汗卻未檢討,顯然內部未善盡把關之責。彭文正本人也公開向節目開播7個多月來,因查證不足而受到傷害的人致歉。

以慈濟一案來說,彭、李兩人專業精湛,彭文正為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熟諳評論報導要根據具體事實。慈濟林林總總,可深入追蹤、嚴格檢視,批判火力言詞可以強旺,但還是要避免陷入公親變事主。

舉例來說,彭文正公開說慈濟是「邪教」,這樣的言論已離題,並且容易激起觀眾情緒化反應,再升高為主持人信仰基督教的宗教歧視,引發慈濟人視為教難「護教」,原本輿論監督因而失焦。當慈濟發布聲明撤案,彭文正第一時間的臉書公開回應亦有情緒性之言。

彭、李兩人平日面對各方壓力可想而知,慈濟從高層施壓一定不是他們所遭遇的第一次。從施壓、封口到退出節目的過程,無論是否如陳守國所言為溝通的「擦槍走火」或彭文正捍衛新聞專業的主觀認知,在支持彭、李的群體中,兩人成了為新聞自由付出代價的悲劇英雄。

然而,彭、李兩人真須在慈濟撤案之際請辭?旁觀者看,《壹電視》負責人與管理高層就算真的受到慈濟及其支持者莫大壓力,在此議題最熾,社會議論最盛時,理當不會發出停播節目之令。

彭、李廣受閱聽人熱愛,本身能說能寫具公眾事務話語主導權,並非傳媒體制初出道的弱勢者,若抱持監督理念、事理證據充足,在表述形式上與嚴謹度加強,並不須要一怒走人。當然,以他們的專業能力,辭職出路天寬地廣,打壓或許是事實,悲劇英雄也是光環。

彭文正在個人臉書說:「離開壹電視算不算違約?練董會不會告我?教育部會不會秋後?我想不了那麼多,封口到滅口之間的時間可能在彈指之間,我只想在天黑以前趕快點燃蠟燭。但是我再踏入媒體發聲,我會第一個問:『老闆是誰?怕不怕死?有沒有在中國投資?』。」

他還說:「自從主持正晶限時批以來,被『恐嚇』,被『黑函』,被『國稅局』查,被『NCC』查、被『教育部』查,集滿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的追殺。」這些言語莫不強化其請辭悲壯性。

從另一角度看,彭文正現任台大新研所專任教授,卻同時製作、主持一周7天的談話性節目,從日常時間分配運用,可想而知,他到底有多少心力放在教職,有無誤人子弟?他早該謹守教師本分,樹大招風成為被檢討對象,其實合情合理。

彭文正火力全開抨擊慈濟受觀眾激賞,與他掌握可信資訊與長期正面形象有關。但彭文正若能更謹慎手上公器,批評事證若屬實,慈濟及信眾就算施壓或到NCC申訴也不必然奏效,況且慈濟施壓曝光更反挫自身,證明其為霸權。

彭文正卸下節目之職後,其臉書湧進許多識與不識的支持者安慰鼓勵、正面肯定,或建議其參選立委等。除此也有臉友張貼醜化證嚴法師的圖像與攻擊慈濟為邪教等文(目前彭文正已隱藏部分貼文)。他與大愛電視台葉樹姍臉書各尋支持者取暖,這種尋求奧援的做法卻存在弔詭,越多一面倒的聲音反而越覆蓋新聞人追求客觀真相的信念。

在慈濟風暴中,彭文正的批判目的應是導向慈濟的變革。整體而言,「正晶限時批」打了漂亮一仗,讓慈濟這個封閉體系須對社會低頭。但議題面向擴大延燒時,「正晶限時批」也有江河挾泥沙俱下的失誤。彭文正在新聞界有許多學生,是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其進退與發言應可更客觀、冷靜。

如今就如我第一段說的「指月」手指,彭文正成了眾人討論的主體。新聞延燒擴大雖有正面之處,但各說各話導向慈濟、《壹電視》遭施壓封口的羅生門,讓外界霧裡看花。反而因焦點轉移,對慈濟追根究柢的批判力道可能轉弱。監督慈濟透明化,讓慈濟受第四權的輿論監督而變革,才是討論問題核心,這不也是彭文正這段時日以來所念茲在茲的主旨。

彭文正教導學子不輕易棄守妥協,他應可以身作則繼續堅守崗位,據理改變施壓文化。衝冠一怒、改戴悲劇英雄冠冕為容易之舉,但彭文正大可不須這頂帽子錦上添花。

悲劇英雄的精神是明知不可為但困勉狂狷力戰之,此事他原本可當作貫徹專業理念的關鍵契機,若彭文正選擇專任媒體人,在攝影棚繼續抗爭凸顯問題與理念,這才是新聞人的真正堅持,且在新聞界何處無施壓關說,人的一生能撤退幾次?

當下,「正晶限時批」顯然已成彭、李兩人的職場過去式,彭文正明言將儘速尋找下一個節目舞台。祝福他也從此事件提煉出寶貴經驗,能更善盡言責勇於揭發更多不公不義現象。

本文獲楊索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