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正晶限時批」是否有遭打壓,新聞人都不須做悲劇英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慈濟一案來說,彭、李兩人專業精湛,彭文正為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熟諳評論報導要根據具體事實。慈濟林林總總,可深入追蹤、嚴格檢視,批判火力言詞可以強旺,但要避免陷入公親變事主。
文:楊索
《楞嚴經 卷二》有一段話說:「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
這段用白話文講,大意是,好像有人用手指指著月亮,向人說月亮在哪裡,按理應該是以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而不是看他的指頭),而若反覆聚焦於手指,甚而把手指頭當成月亮,那不僅看不見月亮,連手指也看不到了。
喧騰中的慈濟事件,在近日慈濟公開聲明撤銷申請之際,新聞焦點轉向批判慈濟火力最猛的《壹電視》「正晶限時批」夫妻檔主持人彭文正、李晶玉同時宣布退出節目,話題聚焦於彭文正及其妻受慈濟勢力打壓而請辭。
慈濟是否施壓,《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已公開說明「慈濟曾在上週拜訪練台生(內容可能是請託、解釋)」練台生打電話給總編輯,「認為應給慈濟空間,等記者會開完再視其內容而定,這幾天就不要再做了。」這段話可視為慈濟關說施壓。但陳守國補充,從下令至今,練台生手下的《年代》、《壹電視》兩台都並未收手批評慈濟。
陳守國在文中透露,他個人看「正晶限時批」有心驚膽跳之感,但他卻從未進行過召開該節目總檢討會議。《壹電視》新聞部有總編輯、編審及新聞倫理委員會,「正晶限時批」的言論若有不當,本身有監督機制,這樣的機制事實上是對節目永續經營的保護,也是媒體公器對社會大眾負責的守門之責。
如果連總經理對該節目尺度都捏把冷汗卻未檢討,顯然內部未善盡把關之責。彭文正本人也公開向節目開播7個多月來,因查證不足而受到傷害的人致歉。
以慈濟一案來說,彭、李兩人專業精湛,彭文正為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熟諳評論報導要根據具體事實。慈濟林林總總,可深入追蹤、嚴格檢視,批判火力言詞可以強旺,但還是要避免陷入公親變事主。
舉例來說,彭文正公開說慈濟是「邪教」,這樣的言論已離題,並且容易激起觀眾情緒化反應,再升高為主持人信仰基督教的宗教歧視,引發慈濟人視為教難「護教」,原本輿論監督因而失焦。當慈濟發布聲明撤案,彭文正第一時間的臉書公開回應亦有情緒性之言。
彭、李兩人平日面對各方壓力可想而知,慈濟從高層施壓一定不是他們所遭遇的第一次。從施壓、封口到退出節目的過程,無論是否如陳守國所言為溝通的「擦槍走火」或彭文正捍衛新聞專業的主觀認知,在支持彭、李的群體中,兩人成了為新聞自由付出代價的悲劇英雄。
然而,彭、李兩人真須在慈濟撤案之際請辭?旁觀者看,《壹電視》負責人與管理高層就算真的受到慈濟及其支持者莫大壓力,在此議題最熾,社會議論最盛時,理當不會發出停播節目之令。
彭、李廣受閱聽人熱愛,本身能說能寫具公眾事務話語主導權,並非傳媒體制初出道的弱勢者,若抱持監督理念、事理證據充足,在表述形式上與嚴謹度加強,並不須要一怒走人。當然,以他們的專業能力,辭職出路天寬地廣,打壓或許是事實,悲劇英雄也是光環。
彭文正在個人臉書說:「離開壹電視算不算違約?練董會不會告我?教育部會不會秋後?我想不了那麼多,封口到滅口之間的時間可能在彈指之間,我只想在天黑以前趕快點燃蠟燭。但是我再踏入媒體發聲,我會第一個問:『老闆是誰?怕不怕死?有沒有在中國投資?』。」
他還說:「自從主持正晶限時批以來,被『恐嚇』,被『黑函』,被『國稅局』查,被『NCC』查、被『教育部』查,集滿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的追殺。」這些言語莫不強化其請辭悲壯性。
從另一角度看,彭文正現任台大新研所專任教授,卻同時製作、主持一周7天的談話性節目,從日常時間分配運用,可想而知,他到底有多少心力放在教職,有無誤人子弟?他早該謹守教師本分,樹大招風成為被檢討對象,其實合情合理。
彭文正火力全開抨擊慈濟受觀眾激賞,與他掌握可信資訊與長期正面形象有關。但彭文正若能更謹慎手上公器,批評事證若屬實,慈濟及信眾就算施壓或到NCC申訴也不必然奏效,況且慈濟施壓曝光更反挫自身,證明其為霸權。
彭文正卸下節目之職後,其臉書湧進許多識與不識的支持者安慰鼓勵、正面肯定,或建議其參選立委等。除此也有臉友張貼醜化證嚴法師的圖像與攻擊慈濟為邪教等文(目前彭文正已隱藏部分貼文)。他與大愛電視台葉樹姍臉書各尋支持者取暖,這種尋求奧援的做法卻存在弔詭,越多一面倒的聲音反而越覆蓋新聞人追求客觀真相的信念。
在慈濟風暴中,彭文正的批判目的應是導向慈濟的變革。整體而言,「正晶限時批」打了漂亮一仗,讓慈濟這個封閉體系須對社會低頭。但議題面向擴大延燒時,「正晶限時批」也有江河挾泥沙俱下的失誤。彭文正在新聞界有許多學生,是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其進退與發言應可更客觀、冷靜。
如今就如我第一段說的「指月」手指,彭文正成了眾人討論的主體。新聞延燒擴大雖有正面之處,但各說各話導向慈濟、《壹電視》遭施壓封口的羅生門,讓外界霧裡看花。反而因焦點轉移,對慈濟追根究柢的批判力道可能轉弱。監督慈濟透明化,讓慈濟受第四權的輿論監督而變革,才是討論問題核心,這不也是彭文正這段時日以來所念茲在茲的主旨。
彭文正教導學子不輕易棄守妥協,他應可以身作則繼續堅守崗位,據理改變施壓文化。衝冠一怒、改戴悲劇英雄冠冕為容易之舉,但彭文正大可不須這頂帽子錦上添花。
悲劇英雄的精神是明知不可為但困勉狂狷力戰之,此事他原本可當作貫徹專業理念的關鍵契機,若彭文正選擇專任媒體人,在攝影棚繼續抗爭凸顯問題與理念,這才是新聞人的真正堅持,且在新聞界何處無施壓關說,人的一生能撤退幾次?
當下,「正晶限時批」顯然已成彭、李兩人的職場過去式,彭文正明言將儘速尋找下一個節目舞台。祝福他也從此事件提煉出寶貴經驗,能更善盡言責勇於揭發更多不公不義現象。
本文獲楊索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